三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与操作
(2010-01-06 17:28:07)
标签:
校园习作三年级语文 |
分类: 学苑记 |
三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与操作
在去年全镇作业改革的推动下,今年我校三年级的语文作业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作业类型基本分为四种,写字、积累、习作,第四种是语文实践活动。
一、
我们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写字课从语文课节中适当安排),针对三年级学生刚学习钢笔字的现状,我们第一节的写字课重点向学生讲解钢笔的使用方法,小到怎样打墨水,再到学生的写字姿势,用笔方法等,都做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学期初的每一次写字,我们要求学生书写的数量并不是多,在每次的写字课上,老师会示范个别特殊字,如“蒲公英”的 “蒲”字,注意让学生看明白是上下结构而不是左右结构,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赏字”,欣赏语文书中课文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学生从字的占格、间架结构、笔画来观察,并做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最初我们练习写的是生字,随着学生书写经验的丰富,现在开始进行句子和段落的书写练习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我们学生的书写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积累
今年的语文积累有意分为课前积累、课中积累和课后积累,虽然分开,但三者也并不是孤立的。课前积累其实就是预习工作,鉴于学生刚升入三年级,我们设计的作业比较简单,并根据课文内容来定作业内容。或写写生字,组组词语,或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或抄写喜欢的句子,或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读过课文后做语文练习册中的有关字词方面的题目等。晚上的家庭作业基本为课前积累。课中作业大多是在精读课文中的第二课时进行,书面的一般是写小练笔,或仿写一个典型的构段,或抄写有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等,口头的一般为重点段落背诵、感情读比赛、即兴演讲等,当然,口头表达的一些内容在课后会让学生做书面课后积累。我们课后积累来源多向,有的是本训练组重点知识归纳,有的是小习作,一般是结合学校生活来进行,如学期进行的学校比较大的活动——“争做合格小公民”和“少代会竞选“等,都会在老师的简短指导中做相关的语言积累。
三、
对于写话训练,初上三年级的学生也只有二年级“写段落”的经验,对于如何合理分段、如何去连句成篇并没有理想的把握,因此,学期初的第一篇作文——《我的课余生活》上我并没有去过多限制学生,“只要能把你的爱好或者在课余做的有意思的事情说明白并告诉我们你的心情”就可以,当然,字数不能低于我们统一的一张作文纸。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我认为在写第一篇作文时候不能在字数上过于太多的限制,开始他没有那么多的话要说,一开始就要他写那么多的字,学生要么会产生对“作文”的恐惧,要么会迎合老师的字数要求而去 “凑字数”,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他也才会有话说,有内容写。为了配合习作,在课中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段的训练。水平有差异,但我相信,只要有了合理的构段意识,学生在作文中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当然,我们的习作在后来的训练中也在逐渐加大要求,无论是字数限制、感情表达还是习作结构等,当然,学生的作文并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语言力求精炼也应该是我们训练的一个方面。在每一次习作之前,我还会让学生在本周读相关作文,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行作文素材积累,在真正习作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在40分钟内一次成文,当然,第一次习作的时候学生对于时间的把握并不是理想,学生只有一半完成,其余学生在课后还得继续写完,现在学生的时间观念已经好多了,习作速度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每次习作的开始,我还注重学生对习作要求“咬文嚼字“、抓字眼,以便学生能按要求习作。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大阅读量。本学期我们三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初步搜集、整理语文材料的能力。在10月份的家长会上,我向家长推荐读本《爱的教育》,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有时也随机找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让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阅览室这种环境很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面对满书架的书,学生更有了探求知识的欲望。《爱的教育》这本书学生是分部分看,看后还要师生相互问答和学生即兴读书演讲,学生还写出了初步浏览全书后的体会,在仔细阅读后我们学生还将再次写读书感受,相信那时的感受肯定比现在深刻。在搜集整理资料实践训练中,本学期我结合书中第四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以手抄报、故事演讲等为载体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整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将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我们的《国学启蒙》读本等持续进行。在本学期最近的每个周末,我总会给学生布置手抄报作业,感觉学生兴趣比较高,如让学生办一次以“秋天”为内容的手抄报,我先帮助学生为手抄报起了几个名字,如“秋韵”,“美丽金秋”,“走进秋天”等让学生自行选择,但手抄报内容必须有描写秋天的词语,描写秋天的优美段落和描写秋天的古诗等,手抄报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其中的认真书写又对学生进行了写字训练。
总之,我们的作业设计与操作力求多样化,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最主要是让学生乐于参与并达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