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掺假”趣谈

(2011-12-29 13:24:42)
标签:

杂谈

如今的制假售假已不是新鲜事,也让人们烦恼不已。其实过去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只是我们不在意而已罢了。现举两例掺假的事例,从中可窥一斑。

过去人们日子过得紧,特别是白面紧缺,于是,做掺假馒头的现象非常普遍。记得有一年过年,母亲在蒸馒头的时候,在放好白面的时候,往往也会放一些玉米面。我不明就里,只觉得不如纯白面的好吃,于是就问:为什么蒸馒头要放棒子面?母亲说:这样做出来好吃。于是就信以为真了。在吃初一饺子的时候,发现饺子皮比那些略带黄色的馒头好吃,才明白,还是不掺假的好吃。后来和别人说起此事,几乎所有人都有此经历。这种掺假可能是限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无奈之举吧。现在很少有人再做这种馒头,即使做也是为了调调口味,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吧。

掺假是一种小聪明的表现。亲戚有果园,每逢秋天收获季节,就要把收下来的又大又好的果子卖出,换点钞票。在装筐的时候,往往会把一些个头小的、成色不好的放在筐下面,而把一些个大成色又好的放在上边,用这种方法蒙混一些粗心大意的买主,屡试不爽。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买一箱子水果,打开一看,上面是好的,而下面的则差强人意了。

当初的掺假可能是生活所迫,耍点小把戏而已,想想就有些心酸。而今,制假售假者都是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故意为之,他们私欲熏心,其手法手段更高明更隐蔽,坑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败坏的是社会风气,最终导致了社会诚信环境的恶化,必须严加打击。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