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参加的项目工作调度会上,一位领导慷慨激昂的讲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这位领导如是说:“所有的干部都要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要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充满热爱。这样的话,我们的项目建设就一定会大的突破,就会有更多的大的、好的项目落户我们这里。”充满激情,,似乎好久没有听到这个词了,顿时让我耳目一新。不,好象好久没有看到这种精神状态了。为了很多很杂的事情,整日里疲于奔命,激情都被湮灭了。思索良久,写点感悟。
生活中没有激情就如同一谭死水,毫无生气;工作上没有激情就只能陷入消极应付,缺少了进取和创新精神。激情是活力和创新的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在有些地方和单位,甚至一部分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已全然没有了激情和活力。工作没干劲,每起色,生活没乐趣,精神萎靡,暮气沉沉。究其原因,仔细分析分析,不外乎有这样几条:一是责任感缺失。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总感到不满意,方方面面自己都吃亏,于是产生了混的想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致使工作见不到起色,生活马马乎乎,心中的责任淡化了、缺失了。各地出现的口出“雷语”的事件连连不断说明责任感缺失不是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的事。没有责任感的人会有激情吗?二是体制机制制约。这方面的很多,如奖惩不明确,保障不健全、考核走形式、不公平竞争等等,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多的出错多,存在很多“潜规则”等。三是周围环境影响。在许多地方,人浮于事,人际关系复杂,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排挤,导致了人人自危,让人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甭说激情,就连热情也已经很少了。还能安心地做事、快乐地生活。象重庆的打黑除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说明在打黑之前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由此可见一般。其它地方的环境是不是好哪?也未尽然。
总结了缺乏激情的原因(当然不只这几条),找到了病根,就能对症下药了。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得不断在前进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克服遇到的困难。激发每个人的激情要从全局着眼,调动人们内心的积极性。首先是增强人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和动力。通过不断改善环境和机制体制,让人们充满信心,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记得八十年代有一句特别响亮的口号,从我做起,振兴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崛起,人人有责。有了这个责任,干好自己手上的工作还能没有激情吗?!让每个人都有激情,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完善激励问责制度外,更多的是需要自我加压。其次是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兴趣和乐趣。工作无好坏贵贱之分,只要从内心真正看好、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培养起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就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象“一团火精神”的张秉贵在售货的平凡岗位上练就一把准的绝活,不就是在工作找到了乐趣吗。再次就是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论做什么,都用满腔热情去做,不做好就誓不罢休,那么再难的工作也不在话下。
当然,唤醒激情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决不是立杆见影那么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从我们身边时时可见充满激情的人,无论是干什么的,他们的激情感染着周围的人,赢得了尊敬和爱戴,自己也心想事成。所以,我说,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沉沦更是不可取的做法。能够唤醒和保持激情,对待工作和生活,会使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受益终身的。
困难总是暂时的,前途充满一片光明。焕发出激情来吧,有激情的人充满快乐,是不会吃亏的!
二○○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