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须自强,现实没有避风港
(2009-09-30 10:08:43)
标签:
挫折教育避风港自强教育 |
近日,在钱江晚报上读到一篇报道,说绍兴19岁的青年小董因花完了父亲给的3000元“创业金”后,又无其他的谋生技能和工作经历,走投无路,用抢劫的形式闯进一户居民家中,然后自己报警,企图通过这种办法到监狱里混日子。
看完这则消息,心中真是五味杂陈。19岁,正是青春飞扬、理想四溢的年代,而小董却想到监狱里去,以此逃避现实,回避挫折和困难。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个案,确也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反思,对现在的年轻人必须进行必要的技能教育和挫折训练,以应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从而顺利度过从校门到社会的适应期。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多是沿着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路走过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都是在校园和家庭中度过的。对社会了解很少,对如何生存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再加上想法简单,感情用事,因此,一旦走入社会,就会产生茫然和不适,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能干什么、干得了什么、怎么干?这些问题是困扰青年人最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和政府提出了具体的课题,必须加大对年轻人进行切实可行和必要的生存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这些培训必须是长期坚持并且持之以恒的。前一段时间曾有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学习技能的消息,可见技能对人生存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未雨绸缪提早考虑的,小董的遭遇提醒着人们要重视技能教育,形成一技在身能走遍天下的意识和观念。
再有就是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很大比例,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其宠爱有加管教不足,惟恐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了委屈,更不要说是让自己的孩子遇到挫折了,挫折教育和训练几乎是空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并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适时开展挫折教育,进行适合的挫折训练是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人的一生并不是处处坦途、一帆风顺的,现实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也相当复杂,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正确的态度就是学会理智看待挫折,明智对待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不敢面对挫折。不要说年轻人,就是中年人老年人,哪一个不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一旦遇到挫折就想着如何逃避,如此下去的话,只能活在远离现实“乌托邦”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了。谁都怕受到挫折,但挫折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而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和进行挫折教育是当务之急,时不我待,不容耽搁。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根本的办法是勇敢地面对,自立自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是避风港,时时刻刻充满着危机和挑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要冷静的考虑,沉着应对。从小董的事例中汲取教训,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把挫折当作生活中的实验场,吃一堑,长一智。虽然我们都不愿遭遇到挫折,但是,提前准备好了,即使遇到也就不会惊慌失措了。自强永远是我们面对社会复杂局面的法宝,除此之外,别无良方。同时,政府、社会及成年人也要积极努力,为年轻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享受到应有的关心关爱。毕竟弯路走的越少越好,受到挫折后,帮他们总结总结,避免受到更深的伤害。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年轻人的路会越走越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