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景的几种判别方式
(2014-12-14 20:26:33)
标签:
虚景判别 |
分类: 阅读鉴赏 |
虚景的几种判别方式
何谓虚实?简单来说,虚即空虚,空无所有;实即真实,实在。古诗中的虚实很多时候指置景的虚实,即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实”在诗歌中就是指当前之景客观之景,真实、实在,学生容易辨别;那么怎样之景属于虚景呢?
一、回忆之景
回忆之景或称已逝之景,就是指已经过去之景,或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如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所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被贬的苏轼来到赤壁叽看到的实景,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极不满意,从而回忆三国周瑜的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事业有成、爱情美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周瑜已是历史人物,是已逝之景,所以这是虚写。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
上文提到的2012年的全国卷《落叶》也是如此,首联写秋天的落叶,颔联却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高考题目也是从这个角度设置的。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是一种设想,甚至是一种幻想,目的是将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将这种离别的依依不舍的情一直延续下去,虚实结合,将词人因朋友的离去带来的孤独寂寞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典型的虚写名句,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更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这种先写当前之景然后想象未来的写法在古诗词中很多,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则是虚景,“待到”就意味着写的不是现在之景,而是未来、想象之景,属于虚写。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同样是虚写,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三、对方之景
要注意的是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想象之景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中“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所写的是一种想象之景,表达出来的仍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四、梦幻之景
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以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五、神仙之景
通过呈现神仙之景来表达情感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词出自李清照的《渔家傲》,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写梦想到三山中去不是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而是自己的才华、理想、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的缘故。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渴望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所以,这句呈现的神仙之景表现了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
另外还要明白虚实结合的两种关系,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作用。
一类展现的是对比关系。对比关系的虚实结合往往通过虚实截然相反的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