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二字、三字、四字疊加組成的新字示例

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情感 |
分类: 文艺评论 |
古籍中二字、三字、四字疊加組成的新字示例
——萬曆《陽春縣志》校訂手記
王散木
漢朝以來,學者們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總稱六書。
看看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你會覺得古今人們造字真的挺有意思,其中有一類字是把一個字疊加放在一起便組成了一個新字,有兩個字疊加的,也有三個字疊加的,甚至還有四個字疊加的。比如,有我們最常見的“木、林、森”和“人、从、众”,有同一個字可組成四個字的“口、吕、品、”和“又、双、叒、叕”,還有漢字家族中最“火”的“火、炎、焱、、燚”。這些字多數是由古人創造的,也有今人創造的,有些是我們常用的,有些僅在古書中可看到,其中許多字因現在已極少使用,故尚未收入電腦字形檔中,並不能夠被電腦識別、顯示。
兩個字相疊加組成的新字被稱為二疊字或雙疊字。常見的二疊字有左右疊加的,比如:弱、林、朋、从、羽、双、比、喆等;也有上下疊加的,比如:二、昌、吕、多、炎、哥、圭、爻等。
三個字疊加組成的新字被稱為三疊字。三疊字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跟人相關的三疊字,比如:
舙,讀作huà,古同“話”,引申為挑撥離間、說人壞話。
姦,讀作jin,為“奸”的異體字,表示冒犯、私通等義。
瞐,讀作mò,表示美目、目深和美麗的樣子。
聶,讀作niè,本義為附耳小語,也指古代地名。
品,讀作pn,本義為眾多,引申指事物的類別和等級等義。
掱,讀作pá,本義為扒手。
惢,讀作su、ru,表示疑心、疑慮、沮喪等義,古同“蕊”(花蕊)。
譶,讀作tà,表示說話快。
劦,讀作xié、liè,古同“協”,表示合力、同力、用力不停。
众,讀作zhòng,是一個簡體字,繁體寫作“衆”,本義為多,引申為許多、普通等義。
壵,讀作zhuàng,古同“壯”,表示大、強壯等義。
孨,讀作zhun、nì,表示謹慎、弱小等義。
第二類是跟動物相關的三疊字,比如:
犇,讀作bn,為“奔”的異體字,用於姓氏、人名。
猋,讀作bio,本意為狗奔跑的樣子,古通“飆”。
骉,讀作bio,指衆馬奔騰的樣子。
蟲,讀作chóng、hu,本義為各種蟲子的總稱,後與“虫”合併。
靐,讀作bìng,表示雷聲的意思。
晶,讀作jng,本義是指星,後表示星光,又由星光引申為“明亮、閃耀”之義。
畾,讀作léi,指古代一種藤制的筐子,古同“雷”、“壘”,也表示田間的土地。
磊,讀作li,本義指石頭多。
厽,讀作li,本義為壘土塊為牆。
馫,讀作xn,本義為香氣,古同“馨”。
灥,讀作xún、quán、quàn,本義為衆泉匯流,古同“泉”。
厵,讀作yuán,古同“源”,也作為姓氏用字。
第四類是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關的三疊字,比如:
淼,讀作mio,為“渺”的異體字,本義是水流廣大的樣子,後多用於姓氏、人名、地名。
森,讀作sn,本義為木多,後引申為衆多、陰森、幽暗等義。
鑫,讀作xn,本義是多金,表示財富興旺,多用於人名和字型大小。
焱,讀作yàn,本意為光華、光焰。
垚,讀作yáo,古同“堯”,本意為土高起的樣子,多用於人名。
除了以上四種類型,其他的三疊字還有:
矗,讀作chù,本義為直立,表示高聳的樣子。
尛,讀作mó,古同“麽”,表示微小之義,亦可用作疑問或者停頓。
叒,讀作ruò,古同“若”,表示順或木名。
歮,讀作sè,古同“澀”,表示苦澀、艱澀之義。
皛,讀作xio,表示皎潔、明亮等義。
嚞,讀作zhé,古同“哲”,表示聰明、有智慧之義。
四個字疊加組成的新字被稱為四疊字。四疊字較少,常用的更少。列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