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雨黄鹤楼

(2021-11-11 08:19:13)
标签:

黄鹤楼

崔颢诗

编钟

文化

王散木

分类: 散文随笔

烟雨黄鹤楼

 烟雨黄鹤楼


  古人描述“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这次清明故乡行却是有阴又有晴。清明前五天,我们到家,第二天给父母坟前立碑,祭拜当天风和日丽。第三天离开乡下到县城,天气陡然转阴变冷,当晚下起了中雨,半夜都没有停歇,次日天晴让我们美美地饱览了信阳新貌。到了武汉,又进濛濛烟雨中。

  我们返程的航班是下午的。于是,我们忙中偷闲黄鹤楼。烟雨迷蒙中游览黄鹤楼,别有一番情味。

  车子停驻,步行去景区途中,同行者问起唐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来,我便将自己很少知道的一点点告诉了她:据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就建楼了,最初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的这首最为有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进得景区东门,雨中漫步,巧遇一个来自台湾的旅游团队,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说黄鹤楼的前世今生。难得的免费导游,于是,我们就随着这个团队,时走时停,拍照观景。

  据导游介绍,武昌蛇山古时候叫“黄鹄山”。从前有位姓辛的老婆婆,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了。

  传说不足为凭,一座巍峨堂皇的黄鹤楼却实实在在地矗立在我们的面前。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

  如今我们观赏的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达50多米,相当于现在的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里面其实是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人们常说“九五至尊”,黄鹤楼正包含了这些数字特征,更表现出其影响之与众不同。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在黄鹤楼二层大厅中,就摆放有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各不相同的黄鹤楼形制模型,尤以现代的最为壮观。现代黄鹤楼,是由楼、轩、廊、坊、亭等组成的建筑群体,六十一个翅角翼舒凌空,四闼霞敞视望如一。其楼是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集北雄南秀诸楼风格之大成,整个楼梯雄浑稳健,古朴典雅,既不失传统的独特形制,又比历代更加巍峨壮观。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扬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副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1927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黄鹤楼(时为奥略楼)连同蛇山脚下的红楼,则为民主之风的开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文化区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也是中外游客旅游必到之所。

  在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一尊黄鹤归来铜雕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脚踏龟、蛇俯瞰人间。濛濛细雨中,我们留下了永恒记忆的瞬间。

  在黄鹤楼公园中,除了那壮观的主楼,落梅轩中精彩的编钟古乐表演,也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烟雨黄鹤楼

  走进古乐宫,琳琅满目的古典乐器——古筝、古琴、鼓、笙……一应俱全,最大的乐器当属那颇具阵容的几组编钟了,每个木架上都悬挂着一组编钟,每组编钟都是从小到大开始排列的。其中,最小的钟只有儿童的手掌大,用小锤子击敲,最大的钟有一米来长,需要成人用粗粗的木棒重撞。每个钟的上下宽窄大小长短不一,音色音质各有不同。我们欣赏的第一首曲子是鼓与编钟的合奏。“咚,咚”的鼓声缓而沉稳,但却是那么有力,仿佛与我们的心脏搏击共振。随着鼓点越来越密集,似有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你奔袭而来,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突然,编钟也加入了和鸣。小钟的“叮叮”声轻快急促,“咚,咚”的大钟响沉闷有力。鼓声的“刚”,编钟的“柔”,浑然一体,使整首曲子激越回荡,刚柔并济,十分动听。第二首《竹枝词》,古筝、古琴和笙参差混杂,古筝的清澈,古琴的悠远,加上笙的嗡嗡清朗,似乎在倾诉衷肠中带出淡淡的哀愁。两首古朴的曲子演奏之后,则是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是一首多种器乐的协奏,古典与现代、民族与西洋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把那种欢乐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最后,一曲男声独唱《黄鹤楼》,把崔颢的诗情画意演绎得惟妙惟肖,随着古韵,观众的眼前一会儿是巍巍高楼,一会儿是悠悠白云,一会儿是历历晴川,一会儿是萋萋芳草……让人刻骨铭心。

  走出黄鹤楼景区,在不歇的雨点连绵敲击雨伞的滴滴答答声中,编钟古筝古琴敲打弹拨流淌出的天籁之音,仍然在我心头激荡回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流连古琴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