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可亲的文字
——参加王剑冰老师讲座几日记忆
蒋 崇 杰
十一月,像片片枫叶沐浴了层层暖阳阵阵细雨,经历一袭薄雾一身白霜,红了。十一月,商城的红薯甜,文字香,山山水水分外挺拔透亮。
一
接车
11.5日下午,从合肥高铁接王剑冰老师的车子在雨中穿行,拉开了在商城“省市名作家采风活动”的序幕。在经过六安抵达叶集的时候,雨停了。
我在高速收费站忐忑地等候着。连续半个多月的低烧,本是要放弃商城文友邀请参加王剑冰老师讲座活动的,前一晚还在家里跟朋友戚戚艾艾诉苦,说自己离梦越来越远。上午去六安中医院做检查也是一半欢喜一半忧,欢喜文友给我承诺:途径叶集的时候,将王老师请下高速来我的书店小坐……忽地,身体内的一些疼痛不见了踪影!然而,不能去听课又是多大的遗憾啊!见《绝版周庄》的作者一直是我心中的想往。检查结果是轻微病毒性胸膜炎并无大碍,回到家里是下午二点,四点的时候,接车的文友说错道了耽误了二个小时,没有时间下高速,你来高速路口一起去听课吧……大概是我苍白的小脸打动了老公,他应允了,让我带好药,说就算去疗养了。
这时候出了一个小插曲:从合肥回来的儿子提前五分钟先到了收费站。收费站不准停车,我一直追到立交桥上接到儿子又返回收费站,不明就里的朋友把车停在收费站旁边等我,我还没到,先等到了交警拍照……本来非常不安让未曾谋面的、仰慕的剑冰老师在车里等候,这样,更让我手足无措。坐在剑冰老师身边,我那本来就喜欢骚动的血液顿时砸开了锅,一起涌上脸颊。
在文友圈,我是学生。在剑冰老师面前我怎么给自己定位呢?我满脸通红,文友给我解围:你是剑冰老师的粉丝,是来学习的。车内光线很暗,看不清老师面孔,只觉得老师很温和,说话声音很轻柔,没有架子,还主动对我提出一些细致的询问。大家开心地说着,笑着,我也像一枚小小的文字自然地落到一段文章中来了。
20分钟后,五点了,天色渐渐灰白。当我们正要超越一辆停下来的大型货车时候,突然看到从货车的车头摇摇摆摆扑出来一队鸭子!至少有十多只,我们所有人都惊呼坐直了身子,但是减速已经来不及了,笔直的车道更不容左右拐弯。“没有办法”!开车的文友李勇一声哀叹。我们心里都明了,这个时候直冲过去,是唯一的选择!心里这样想着,只感觉“咯噔”“咯噔”连着四声,闷闷的,伴随车身微微两边摇晃两下,扭头一看,车后被碾轧的鸭子倒地一片……我们分析牺牲了五只以上,我们分析在第三车道怕还会有牺牲的,我们分析鸭子为什么要穿越高速路,我们分析鸭子的主人哪里去了,我们分析鸭子回到家里的队伍还能有多少只……剑冰老师更是啧啧叹息,直到看到商城路牌。这时候,商城文联程友珍主席迎上来了。
二 散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
没有计划,没有设计的遇见是多么神奇。
晚饭后,陪同程主席去房间拜访乔叶老师。见到高中生一样不施粉黛、那不谙世事模样的乔叶心里着实还是暗暗吃了一惊: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不是老辣的年龄与书本一样惨白的形象?质朴、简洁是乔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
头一天还在家里看乔叶老师的《散文的三个关键词》,第二天就这样不期而遇。当我兴奋地说起,乔叶老师淡淡地说,那是早前的文章了。
6号上午的讲座,乔叶老师讲座的主题竟然就是这篇文章。“真诚”的魅力,“自我”的真善美,“虚构”的能力,被老师讲解得纹理清晰,这是我自个儿阅读时体会不到的。乔叶老师还谆谆告诫“文字作品如果用来发表,就和读者建立了合约关系,而在这样的作品里走大路,则是更可怕的。”也一再强调阅读、有选择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台上台下,都听得如痴如醉,鼓掌声不断地自觉响起。
乔叶老师下午就要回程,大家都很惋惜、不舍,纷纷合影留念。
早晨用餐的时候,见名家们都围成一桌一桌,正谈笑风声,我不好意打扰就独自坐在拐角一桌。吃到一半,梅纾博士过来了,调侃道:怎么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啊,这么孤单,我来陪你。梅纾博士我们早认识,今春还给我的《石头开花》单卷写过评论,我们有着不生疏不密切的好友之情。梅纾是有名的嬉皮士,不一会就招惹来了两位男士,听见一位叫另一位“江老师”,梅纾好像也在说江岸什么什么的,我小心问是否是写小小说的江岸,江岸老师说是呀!我开心的要求合影留念,江岸老师的小小说,早些年读过,印象深刻。没有想到,这一次活动,见到了其真身。
三 进入文学的方式
剑冰老师讲座入题就说到进入文学的方式,生动地用他从合肥到商城这一路的每一个细节作为例子。会场的每一个人都随着剑冰老师缓慢、低沉、磁性的声音欢笑、惋惜、思考……
也许每一个人都会像我一样在心里思索:文字中,我是什么方式而来,又将走到何处?
剑冰老师又开解到,写心中所想,抒发好内心意愿,不拘泥是什么方式,真诚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剑冰老师珍惜着每一分钟为我们讲课,还无不叹息说时间不够,没有讲完、没讲彻底。
下午陪同老师去美好乡村里罗城,剑冰老师一路都在着力寻古迹、访民间朴素的事物。木架子晒腊肉,土灶煮红薯,农院里越南媳妇,放学的孩子……都引发剑冰老师浓厚的兴趣,都要上前交谈、观察、拍照,或许,这些都将是他文字中美好的音符。细腻的扑捉,仁爱的胸怀,迥异常人的眼界,这或许就是名家风范吧,我想。在更多的时间里,剑冰老师很少说话,他在不停地观看、思考,沉浸在他自己的想象中,沉浸在他走过的每一片山水之中。
四 黄柏山的山水、息影塔、天池、顾荆乐堂、汤泉池
山水的相似,决定了大多没有看头,而有看头的,永远是在山水中一同前行的人(丁威语)。
7号,原计划离会的我经不住诱惑,还是留了下来,与大家一起走进商城的几个经典景点。我与乔克清早已经是好姐妹了,她文如其名,清新可人,“叙述中有萤火虫般的光闪闪发亮”(剑冰老师语)。这次参会,也是她也一直在开导我放下生活的琐碎,说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会后悔一辈子。
踏上载我们出游的客车,第一个遇上小说家沈靖(前一晚,我们已经做过告别了),我们相视而笑,他友好的目光让羞涩再一次爬上我的脸颊,也许,他是理解我的,这样的气氛,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难得啊!
山水中,一步一景。欢笑中,情意交融。大家三三两两,交谈甚欢,没有生疏,没有高低,没有贵贱,仿佛一堆文字相亲相爱;仿佛水滋树养、心中升腾起云霞;仿佛湖围山绕,人人醉倒在湖水中…….
我们看到了别致的风景,我们领略到了异样的风情,我们倾听着文字涓涓的倾诉。谁能捡到心仪的石头,谁能驾驭语言的技巧,谁能挥洒泼墨自然天成的意境呢,山风轻轻作答,山泉水汩汩回应,息影塔静静倾听,顾荆乐堂的炮台依然与青翠的环山相看两不厌,汤泉池的水温诠释着一脉温热的内心情感。
五
回程中精彩的注脚
因为《石头开花》,我再一次来到河南的文化氛围里,文字的包容让我感恩。
记不得是哪一位文友善意的安慰,他说:蒋崇杰来了,我们这次活动就升级了,不再是“省内名家商城采风活动”了,应该是“豫皖两省”了,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内到外的单薄让我汗颜。
我,作为与河南相邻的安徽边陲的小镇叶集——未名四杰的家乡人,只是有着喜欢文字的小小爱好。王剑冰老师的大名、大作是早已耳熟能详的,这次有机会亲近真是特别的幸福。如果,能让剑冰老师的足迹踏过豫皖交界的史河大桥;如果,能请到剑冰老师品尝一下叶集的特色小吃“羊肉杂烩火烧馍”;如果,能将剑冰老师那代表着一代文学烙印的身影留在我经营的小小的“读来读去”书店,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活动的这几日,我总是默默地想象着。繁忙中的程友珍主席像是看透我的小小心思,应允我陪同护送,笑着说王老师返程去合肥机场正好又经过叶集。
8日的清早,回程的路上,剑冰老师没有一句拒绝,笑呵呵地随我们在商城至叶集的那条乡镇公路观赏沿途大别山系的风景。路上,张绍金老师细致地讲解这是一条抗日道路,“万人坑”曾经有多少将士在这峡谷里为国家民族献出生命,在经过陈淋子镇的时候,我们还给剑冰老师指出诗人陈有才老师出生的村庄……
最终,剑冰老师的足迹踏上了叶集小镇。
剑冰老师说火烧馍真香啊,羊肉杂烩也是风味十足,问我多少钱一碗,说就是太贵了,不应该是这个价。我解释到,叶集虽然是一代文化名人的家乡,如今是商业实验区,消费偏高。剑冰老师宽阔、柔软的内心再一次展现,他总是时时刻刻细微地感受真实的生活。
在我小小的书店,剑冰老师微笑着说:快点拍照吧!不厌其烦地配合留影,还指点怎么拍才能拍到门牌…….老师早洞察到了我内心,满足着我自私的想法,然后怕误机,一口水没喝、一步没有停留就匆匆而去。
我们行至商城至叶集的这段路程,快走到李集的时候,又看到一队鸭子!这个队伍比5号那傍晚在高速路上遇见的要庞大,有三十多只的样子,队形整齐,扭着同样雍容的身姿仪态大方地在公路靠右的一侧前进着。我说,这阵鸭子守规矩,不慌不忙地在大道上行走。剑冰老师说,这次有看护人,看鸭子列队后面有一个手持竹竿的老者呢!我们都笑着说,这是一队幸运的鸭子。
也许,任何一个领域都是这样的。比如战争,比如文学。有方向,有好的组织者,有好的带头人,有心细的看护,才能有安全、长久的存在与前行。
至此,2014年11月8号。一次美好的文学活动圆满的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