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用字源流考》序(修订稿)  王散木

(2014-09-29 12:00:47)
标签:

汉字学

干支

常用字

《道德经》

王散木

分类: 文艺评论

《常用字源流考》序(修订稿)


王散木


《常用字源流考》序(修订稿) <wbr> <wbr>王散木

 

    集中精力日夜连轴转,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编辑校订完这部洋洋洒洒六十余万言的《常用字源流考》,令我产生诸多感慨!

    这是一位年届九旬高龄的民间学者独自一人耗时三十余年呕心沥血的四部作品之一。如在官方机构,需要一个组织严谨、分工明细、各司其责、大腕统纂的上百人乃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编撰班子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通览《常用字源流考》全书,我的基本评价:这是一本有新意而且有使用价值的好书。已被权威学术出版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列为社科类语言研究出版项目,正式予以出版。它有所依本,有所扬弃;作者不拘泥于权威定论凡认为不妥当的他都敢大胆说不。

 清代,是中国汉字学(世称“小学”)的黄金时代,专攻《说文解字》者就有二百多家,对许慎的“六书”说,一般都持“四体二用”说,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者本体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二者只是用字法。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间,对汉字学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卓有成就的,如安徽师范大学李远明教授的《“转注”新说》,曾昭聪先生的《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论述》,对“六书”中的转注、形声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知。当我通读《常用字源流考》后,感到该书在理论上契合了李曾两家的论点,更能将理论转换为实际,明确提出了“转注就是形声字的造字法”(转注不再是用字法了),而考究出3500个常用字的源和流,利于教和学。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眼光独到、匠心独运,大胆否定(几乎全部否定)清代汉字学四大家之首的、权威的《说文》注的作者段玉裁对“干支”的注释,而将汉字学由“字学”领域引入到“哲学”领域。他认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大“天干”,就是植物的自我循环体系,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就是动物的自我循环体系(在《悟道》一书的《干支辨析》一文中他有详解),不然,《易·蛊·复卦辞》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七日来复”和《易·系辞下传》第十章中的“三才之道”,以及《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道”都将无法理解。

 说到这里,我感到作者的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殊不知,对“干支”本意有模糊认识的,还远不止段式一人,就连《说文》作者本人许慎先师除了对“乙”、“壬”、“亥”三字有所定指外,其他十九字皆含混其词。我敢断言,遍查《说文》译注本,你会发现没有一本把“干支”注译成“动植物自我循环体系”的。至于作者在3500个常用字中对“丁、子、更、在、今、易、巳、一、三、五”等十个字解析中对老子《道德经》的“道”阐释得淋漓尽致,足可证明他对“干支”本义的认定是独到的。不仅如此,当我再次通读他的《悟道》一书后发现,撇开五大宗教的教派意识,四大教派(儒家的《易经》、佛家的《楞严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均皆源于道教的《道德经》,更确切地说,当皆源于“干支”的人本思想。可见作者抓住了宇宙一切活动的核心。这一点,可以说是他花了三十年心血获得的最大成果。

 最后,写下我的企盼,希望把书中的“C”的内容,也就是作者对每一个常用字的结论翻译得更大众化、更简明些。当然,这是再版时有兴趣于本书的人的事了。

 今天,《常用字源流考》在作者两个亲胞侄儿的全力援手斡旋下,终于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圆了先生的出书梦、圆了他传承中华文明的梦,我们为之欣慰!更祝愿姜老先生快快乐乐度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