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广东四大“最低调”古村落

标签:
麻石广人群廉让间门户王散木 |
分类: 边走边看 |
导游:广东四大“最低调”古村落
1、广东雷州邦塘古村落
邦塘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的西郊,古称石奇村。该村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中期,邦塘村李氏始祖李德重从鹿洲岛(现湛江东海岛开发区东山镇东头山)迁居此地,至今二十三世,历经四百多年。邦塘村分南北两个自然村,同是李氏家族的后裔居住,现有3500多人。
邦塘村风光秀丽,绿色的林带拥抱着村庄,南北村之间是一片呈“Y”字型的几百亩葱郁田野,中间小桥流水,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还有那遮道的榕荫、五股映月的清泉,走进邦塘如入桃源胜景,更美的是那大片荔枝林、黄皮果林,硕果累累,令人心旷神怡。邦塘村距二0七国道仅百米,东距雷州古城不足5公里,南距粤海铁路雷州火车站2.5公里,位于拟建中的雷州新汽车总站斜对面,交通便捷。邦塘古民居远近闻名,全村有一百余座古宅,堪称古民居博物馆。古民居大部分集中在邦塘南村。李光祖一家拥有古宅十多座,由四条巷道连成一体。现保存较好的有“廉让间”、“中和”两条巷道。邦塘村古民居的建筑形制如官府布局,威仪十足。较有观赏价值的是“居由轩”和“李云龙家宅”。
2、连南千年瑶寨
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这里林海苍莽,山奇水秀,民族风情独特,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建国前,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
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这里的瑶民被称呼为“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徒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
3、从化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从化神岗镇,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
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
“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民居的布局则为三间两廊,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费煞的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
4、三水大旗头村
镬耳屋下文渊长,榕树头前鬓私语!
阅读南粤传统韵味,我们只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就会发现她在你的不远处。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古建筑群,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
住宅形式为“三间两廊”式,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三间,中间厅堂由一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卧房,卧房上为阁楼,放置杂物,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厅堂以木趟笼与天井相连,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山墙立面开窗少且小,山墙顶为锅耳式封火山墙,下有草尾装饰,入户门为框门,上有门罩,大旗头村每栋住宅的墙裙至少有40公分,且为大石板墙裙,加强防潮效果。房屋结构为山墙承重。大建筑群从西向东,群体布局整齐密集,小巷纵横,东有池塘、晒坪及麻石广场,西有广场及池塘,南北两侧均为其他姓氏家庭的旧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