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牧场遥远  心距很近

(2012-12-04 07:58:29)
标签:

不容忽视

帐篷

电视

年景

王散木

分类: 文艺评论

牧场遥远  心距很近
——读张继炼小说集《遥远的牧场》

 

王散木

 

牧场遥远 <wbr> <wbr>心距很近

 

    牧场什么样?遥远有多远?
    生长在中原、工作在南方的我,一直对祖国北疆遥远神奇的大漠戈壁和草原牧场充满向往。早前,只是通过教科书、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优美民歌,从那些生动的描述与深情的赞美中,构建出我心中的草原与牧场。直到阅读了张继炼先生的小说《遥远的牧场》,我才真正具象化地感知到那遥远的牧场真切的样子——
    “淖尔里还有一汪汪水。有水就有草,有水就有鱼,有鸟,有浓荫,有凉爽,有羊,有骆驼,有人。好几家和爷爷一样的爷爷高高兴兴赶着羊群牵着骆驼,驮着米面、蒙古包来到我家附近。寂静的淖尔一下子热闹起来:蒙古包莲花状排列,十几条各色牧羊狗嬉戏着。各家的羊群吃饱喝足了哼着“咩咩”小曲悠然自得睡卧湖畔;大人们放情地喝酒,喝奶茶,吃奶食,吃手扒肉,赛骆驼,赛马,比各家羊儿的膘情;孩子们奔跑、唱歌、摔跤、耍水,在芦苇荡在胡杨林里红柳丛中玩捉迷藏、玩娶媳妇。儿时的许多小伙伴是在通场移牧中认识的,他们或坐勒勒车或骑骆驼骑马,把喧闹、美好、欢乐带来”(《遥远的牧场》)
    好一幅幸福游乐图景,好一首欢快草原牧歌!无论是淖尔里的水,水边的草,水里的鱼,天上的鸟,还是地上的牛羊骆驼牧羊犬,无不充满生机,充满和谐意趣。蒙古包里,大人们放情地喝酒吃奶食吃手扒肉,夸耀着自家的牲畜膘情和顺心年景;胡杨林里红柳丛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忘情地奔跑、嬉闹、戏水、摔跤……这里张扬着人的天性,充满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人,就是经不住诱惑。于是,十几个作家相互邀约,不畏路途遥远,分别从广东、福建、山西,齐集内蒙阿拉善,与当地的作家朋友一起,现场感受大漠的浩瀚、戈壁的苍凉、牧场的宽旷、胡杨的魅惑、岩画的神秘、贺兰山的壮美……一起喝内蒙特色早茶,一起吃特色小吃,一起大碗喝酒,一起大块吃肉,一起放歌苍天般的阿拉善,一起欣赏动听的蒙古长调和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蒙古包里,一下子拉近了天南地北的距离,汉蒙各族之间完全成了情同手足的姐妹兄弟。
    那次“相约阿拉善”,就是得益于东道主——身兼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阿盟文联主席的继炼先生的精心策划,行程安排紧凑精彩,大漠深处一路欢歌笑语。
    在阿右旗政府所在地小镇的蒙元文化街,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那以白色为主,辅以蓝、绿、金三色的蒙古族风情和蒙元文化气息,就连街道两边的路灯都设计成双手捧献蓝色哈达托着银色的酒碗,令我们如痴如醉,仿佛又回到昨晚蒙古大营里那“歌声不停酒不停”的欢乐晚宴中。在巴丹吉林广场,一群可爱的蒙古族孩子与我们不期而遇。他们是利用星期天来这里的蒙古长调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我们提议,能给我们唱一首蒙古族民歌吗?孩子们没有丝毫的扭捏之态,脸上写满天真,眼神透出清纯,他们只是通过眼神的交流,便很快达成一致共识,然后一字排开,由一位名叫江层卓玛的女孩领唱,一曲激越悠扬、委婉动听、音色稚嫩的蒙古长调便飘溢于广场上空,回荡在作家们的胸海间。
    就在我们告别阿右盟政府所在地踏上探访曼德拉岩画的行进途中,一大片白茫茫的羊群点缀于略显苍凉、植被稀疏的荒漠上。一位手牵两头毛驴、身后跟着一黄一白一高一矮两条小狗的牧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面对牧人身边那温顺的毛驴,作家们个个心里痒痒、跃跃欲试。牧人很和善,很愉快很友好地让大家尽情地享受一回赶着毛驴嫁闺女娶媳妇的乐趣。此时,牧人、毛驴和狗,又成了大家合影留念的道具,无论是帅哥还是美眉,牧人都一一满足,而且嘴角始终挂满微笑,眉宇透出满足……
    就是在此时此地,又上演了一幕喜剧:陪同我们的阿右旗旗委宣传部关副部长骑上毛驴,自以为他与毛驴是最亲近的邻居,故意显摆显摆,意在让我们艳羡一下他的骑技,冲着驴屁股一拍,原本温顺的小毛驴惯常不服管教的倔劲儿一下子显现出来,前蹄一跃,撒腿就跑,让关副部长的屁股与大地重重地亲吻了一回,小毛驴仿佛更开心,一边欢势地跳着叫着,一边回过头来向这位领导邻居喷着响鼻儿,好像故意要向领导撒娇,又像是故意斗气。大家一片爆笑。喜欢挥科打诨的内蒙诗人鸽子一本正经地呵斥道:你这头蠢驴,也不看看驮的是谁,连领导都敢甩脸子?看我过后怎么收拾你!更让大家笑得肚子疼。
    采风的时间是匆促的,边疆大漠牧场风情可以说我们领略到难得万万分之一。幸而手头有了张继炼先生这本独具阿拉善地域特色的小说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到那里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粗犷淳厚的民族风情。天南地北几千里的空间距离,仿佛缩短到面对面;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朋友,心好像贴在了一起。

    继炼先生的作品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浓郁,牧场、羊肉等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元素被他揉捏得有滋有味。在《遥远的牧场》中,作者借助孙子的目光和感受,描写了爷爷对昔日牧场的眷恋,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忧虑,对新牧场、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羊肉》则通过老疙瘩、老丫头与憨娃等人物身上发生的与羊肉有关的故事,描写了羊肉文化的不断丰富,地方风俗的沿袭与更新,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与之相随的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改变。《酒殇》这篇作品,在融入阿拉善地域元素的同时,更把酒文化演绎得出神入化,作者在人们司空见惯的酒文化上深入挖掘,形象化地讲述了主人公黄三贺识酒、怕酒、恨酒、恋酒的心路历程,把他命运、事业的兴衰与酒密切结合起来,把时世的变迁与酒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诙谐中有庄严、玩笑中有感慨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笑中含泪,乐中有哀”的阅读冲动中进入深深的思索,这就使得本篇具有了特有的张力和深刻的社会性。

    继炼先生笔下流淌着融融的情:亲情、爱情、友情、故土情,烫心热肺。在《遥远的牧场》这个短篇中,倔强慈祥的爷爷得知“我”放假不辞千里从北京赶回草原看他,便专程骑骆驼跑到120公里外的镇子上买来牛奶,“见到我,爷爷手舞足蹈像个顽童,高兴地捋着花白胡须,不顾70高龄,抡起斧头劈开扎干柴,为我熬奶茶。”我突因不适失去知觉,“醒后已是半夜时分,风还一个劲儿地刮,爷爷半跪在小炕桌旁的地上,拉着我的手为我喂矿泉水。”“我要陪爷爷过也许是最后的暑期,我要搞生态调查,搞清楚3000平方公里水面烟波浩淼的居延海是咋消失的,搞清楚胡杨林面积骤减之因,搞清楚怪树林是如何形成的,搞清楚沙尘暴频发之因,甚至想弄清楚爷爷咋喝清茶而不喝奶茶了,搞清楚……好为我的毕业论文做些准备。”于是,“爷爷千里相送、千里寻河、千里探水”,浓浓的祖孙情溢于言表。
    写夫妻情,张继炼描绘得生动感人。请看《不仅仅是郁闷》这篇小说中一段夫妻间亲昵的细节描写:

    好好好,听你的,好像我是傻子。
  你也聪明不到哪儿去。
  陈伯酉捏了老婆胳臂一下。
  啊,你!
  两人笑了,前后看了一下,走廊里没熟人,两人索性放开声笑了一阵子,这是陈伯酉今天第一个笑容,第一次笑声。其实,这夫妻二人是需要笑声的,只不过没想到是在医院的走廊里。乘陈伯酉不注意,老婆使劲捏了他的胳臂。
  啊,捏疼啦!陈伯酉呲牙咧觜。
  不疼谁捏!

    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在《把你的丈夫嫁给我》这篇小说中,作者是通过生气吵架来展现主人公之间深厚友情的:

    雅玲和苏欢也实实在在生过一回气。生气的原因是苏欢和丈夫离婚之事。
  苏欢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后,便提出了离婚。可她什么也没要,连协议书都由丈夫去写。雅玲就来了气,说苏欢你再善良也不能这时善良,你再让人也不能这时让人,你再不闹也不能这时不闹,你再不要也不能这时不要,你再能忍也不能这时还忍,你再……苏欢还是坚持啥也不要,不提条件。
  雅玲就破口大骂,雅玲骂苏欢脑子长了虫、雅玲骂苏欢不是善良是愚昧,雅玲骂苏欢分不清好坏人,雅玲骂苏欢不是人,雅玲骂苏欢活该,活该男人跟别人睡,活该男人让别人抢走,雅玲骂苏欢无能、没本事、低智商……
  
    骂得淋漓尽致,骂得入木三分,骂得不容还嘴……骂声中见真情,挖苦中掏真心。这种独辟蹊径的表达方式,让你不得不赞叹作者运笔的高明。
    浩瀚的大漠,神奇的戈壁,无不凝聚着张继练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的瑰丽:

    戈壁的雄浑、浩大、苍茫、朦胧、宁静、美丽、豪放、粗犷、恐怖,让夜宿它怀抱的人们一览天余,近在眼前,伸手可得。
  戈壁夜之美,美在没有喧嚣、没有霓虹、没有紧张、没有争斗、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甚或没有虚伪、没有犯罪、没有荣华富贵和丑陋。
  戈壁夜之美,还在于硕大无比之戈壁对独特个体无私之拥抱,在于个体对戈壁无尽,无争,无限的拥有。心胸浩若无尽的戈壁,心境硕如深蓝的天空,心情灿若满天之繁星
。(《大戈壁》)

    继炼先生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张氏”印记:喜用排比、钟爱叠进、不厌反复。   
    不知咋的,今天一大早爷爷就提了一铜壶清茶,端了一只蓝瓷花茶碗,拿上烟袋锅,往怪石上一坐就是一上午,一句话也不说,目光像附近山上雷达站的雷达扫瞄器,由远而近,由近至远:一会儿看着蒙古包,一会儿盯着滩场上的羊群;一会儿望着七月天绒毛还未掉光的瘦骆驼,一会儿瞪着怪石旁一个月未提出一滴水的水井;一会儿看着没有几捆草的羊圈棚棚顶,一会儿看着喂羊用的饲料木槽中所剩不多的玉米碎粒和高粱粒儿;一会儿骂几句半年未下一滴雨使牧场变成千里赤壁的老天爷,一会儿骂几句一向温顺的牧羊狗,埋怨牧羊狗黄黄喘息的夸张。(《遥远的牧场》)

    通过爷爷“由远而近,由近至远”的目光,空间转换,物象纷呈,精到地展现了独特地域里的特有生灵、特有景观和独特的思绪。这一系列的排比,不仅凝练地传达了人物复杂的情绪,也把生活中的细节勾勒得精妙传神。同样还是《遥远的牧场》中所描述的:“那晚我们下帐篷于怪树林旁,倾听爷爷讲述爷爷的爷爷给爷爷讲述的爷爷的爷爷辈们在这片浓荫的胡杨林中玩耍放牧之情景。”这里的“听爷爷讲述爷爷的爷爷给爷爷讲述的爷爷的爷爷辈们……”,乍一听好似绕口令,细品咂一点也不绕,仿佛上几辈人的传奇故事都蕴含在了这简短的一句叠进的“绕口令”里。

  摩托车行的很慢,斯琴时儿趴在三贺肩头同三贺说话,使三贺感觉到了斯琴女孩子般的气息与胴香;时儿用细嫩的手指轻轻揉捏三贺的耳廓,使三贺回忆起儿时斯琴妹妹天真的顽皮;时儿搂着三贺的腰腹用力箍挤让三贺喘气不匀,使三贺骑车不稳,差点撞在胡杨树上或驶进河里;时儿拿出一块小吃塞在三贺嘴里,三贺光顾了品尝,一不小心,摩托车陷在了一个小沙包里。他们就了停下,下车溜达。(《酒殇》)

    通过不停的动作,把如今都已长大成人的儿时好伙伴那种纯洁无瑕之情表达得是那样的自然妥帖,那样的亲密无间。

    羊肉成了老疙瘩和老丫头的心病,成了老疙瘩和老丫头的负担,成了老疙瘩和老丫头不和的导火线,成了老疙瘩和老丫头每日每天最闹心的麻烦事……除了应酬,老疙瘩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到了家就是卸羊、晾肉,卸羊、晾肉,再卸羊、再晾肉。(《羊肉》)

   这段简短的叙述,把羊肉成了老疙瘩和老丫头的无奈表达得无以复加。在《父亲的那些酒事儿》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时爸喝得太多了,就骂成成说不是爸的儿子,还说成成的眼睛像队上的谁谁谁,鼻子像队上的谁谁谁,嘴像队上的谁谁谁,把妈气得就跟他嚷,跟他吵,跟他闹,爸就开始把骂人的目标从成成转向了妈。骂她地不行,没本事又养了个儿子;骂她小气鬼,不给他钱买酒喝;骂她不会疼男人,从来没有到代销店给他买过一回酒;骂她爱叨叨,男人喝酒了叨叨,没喝酒也叨叨;骂她不会过日子,今天没有煤油了,明天没有醋和酱油了,后天没有补衣裳的布了,干啥也没有个计划,还听不进男人的话

    一连串地“骂她……”,完全用说话人自己的语言,把一个不讲理的“酒鬼”父亲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继炼先生还常以玩世不恭的口吻委婉地对不良社会风气提出独特的看法。还是《羊肉》这篇作品,作者说出了一连串的“烦恼”:    
    不能说老疙瘩和老丫头对羊肉有了仇恨,他们该咋吃还咋吃,只是烦啊!烦那些挖空心思往家里送羊肉的人。可怜那些个挖空心思花了钱却送去“烦恼”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人做了这样让别人烦恼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人正在做、准备做这样让别人烦恼的人。可悲的是这么多给别人无休止的送去烦恼的人,居然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送的人觉得不送无论怎样也说不过去、觉得心里不安,收的人不想收也不好拒绝、不能让人家误解好意。

    人际交流的交流场合虽有多种多样,但酒场是最主要的交流场合交流方式之一。所以,酒场越来越多,喝酒的人越来越多,酒店越来越多,造酒的人也越来越多,酒的种类和产量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就凭你今天这份良苦用心和当今社会的需要,我就试着改变改变自己。至于是否有成效我也说不明白。
    ……
    有人说,知识分子,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分子要想找难受,要想碰个头破血流,要想被人欺负,要想学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触“官”、染“官”。三贺是知识分子,三贺更是优秀的知识分子,三贺既触了“官”又染了“官”,所以,三贺应该难受,应该碰个头破血流,可惜三贺没有学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酒殇》)

    这简直就是新世纪的新版《醒世恒言》。在张继炼这本小说集里,我们时常能够碰到这样或长或短、或轻或重、或温或火的“牢骚话”、新段子,而且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这里体现的就是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的歌颂、对邪恶的鞭挞、对虚伪的鄙视。当然,我不敢说继炼先生的“牢骚”都完全切中时弊,但所暴露的无疑是某时某地、某种行当所存在的社会痼疾,而且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作家网12月25日牧场遥远 心距很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