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荷花别样红
——全国知名作家东莞采风作品展示之七
细雨沙沙地下着,这里可说是雨腻,没有任何征兆,说下就下,从昨天一来就是这样。不像中原,下雨前总有一段电闪雷鸣的前奏。好在宾馆服务周到,连下雨用的伞都为客人预备了。
来桥头参加荷花节,话题很自然就说到荷花上了。从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到我们家乡的荷花塘,抑或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我们看过、读过,可这里荷花居然成为节日,成就“中国荷花名镇”、“中国荷花文化艺术之乡”,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今天可要见识见识的。
荷花节开幕式的舞台比起三百亩的莲湖可说是小了点。主席台空着,领导坐在台下席上。无疑是面对万千莲花,歌舞的表演也显得逊色,尽管节目精彩。怎敌得了莲湖荷花荷叶早占去了人们的视觉。面对舞台上的歌舞和远处的荷塘,很自然然联想起隋代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此景此情最相宜,我跟一同参加荷花节的俪千说:“看着荷花的素净与莲湖的阔大,想着你那张素净如莲一样的脸,真也是两同心”。这位我刚认识的散文家俪千用诗一般的语言回答我:“真的震撼啊,你用文字我用相机,争取留下神形兼具构思精致相谐的莲湖。”
满眼莲花真的难以准确描述,其实,眼看的总是有限,往哪个方向看去都不可企及,你只有用笔用心记,而又慌忙打开相机,又生怕哪个地方被漏掉,留下遗憾。莲叶竞赛着一张比一张的圆,出水荷花红白相间,一个个竞相展示独有的姿色。细雨中荷花香气里有点儿雨腥味,等待瞬间的阳光照射,莲花上水气蒸发后香气四溢,芬芳随风漂流,田田荷叶都被强光打过,分外地绿,绿的有点妖冶,衬托着粉红荷花真是百媚千娇,可说是绕指柔的仙子也不为过。莲叶边上,细瞅瞅一枝枝羞涩的菡萏,情不自禁地会梦想它们的绽放。它不仅仅是害羞,像一个主人那样飘着余光偷觑我们这些外地游客的惊愕表情?高挺的万千莲花在展示着它们的绰约风姿,而含蓄的菡萏则是很照顾我们的细情。
其实,莲叶再大也无法完全遮蔽水面,脉络式的通道,水路是蓄意留下的。几只粉黄色的翘首游船,船尾坐着靓女,一式的客家传统服饰,圆圆的斗笠最抢眼。她们抬手一个弧度划过,就把游客棹到莲花深处,惊飞一片鸥鹭,那一瞬更让人眼花缭乱,真想开心大叫一声:“美啊,真的太美了啊!”
沿着莲湖赏莲,每移动一步,每变换一个视角,都是一幅别致的美景。对面山上层层塔影。数一数,没弄清多少层。亭亭的莲,丛丛的树,依山那错落有致的银灰紫黄粉色的房屋,山顶古铜色的塔,层次和色彩竟是如此的丰富。
沿莲湖的巨榕树下,几百少年正在表演莫家拳,一招一式整整齐齐,规模壮观。一棵老榕树下传来阵阵紧凑的锣鼓声,一位老拳师正把莫家枪抡得云起风涌,出招收招,简洁利落。让人想,这世间的拳千千万万,风格迥异,莫家拳高标岭南,关键在于有自己的招式啊。桥头人把莲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核心去打造,不能不说是直捣心窝的的高招,从那悦读桥头信息获悉,在桥头这个商业味浓郁的珠三角繁花似锦背后的幽雅后院,给予我们是神秘的幽深。蜿蜒的东江水在这里被提升到了母乳的高度,给予东莞乃至香港和深圳都是大滋润。那滋润出深圳速度、东方明珠的东江,在这里给予东莞的更是澄澈和宁静,给予像我等采风人群更是接纳和包容。
就说眼前这莲湖,能够让人心情更加宽松和愉悦。不仅仅如此,还能够在环湖林荫蔽日的走廊上徜徉,诗意的灵感就在湖边慢慢地滋生出来。就连来这里的打工仔都成了诗人、作家、画家等各种艺术人才,多的是。我从昨天发给我的2012年《桥头文学艺术丛书》中可看到:《小小说100篇集》《等你在桥头的散文集》《莲湖影像集》《康永生书画作品集》等等。就连给我们当导游的冯巧,这位来自四川的靓妹,她的小小说入选在百篇作品集里,还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作了创作的介绍。
莲湖对面就是荷展。偌大的场地上主人匠心独运,将莲花摆出你意想不到的造型,让几百种不同风格不同品种的莲花相映生辉,通过宏扬荷花品质,来构建和谐桥头文化,不能不赞佩主人的用心。
来到莲湖,才真正领略到桥头这座“中国荷花名镇”的精神内涵。那人,那山,那雨、那水,那里荷花别样的红,红的细腻,红的撩人心扉,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和智慧。吸引寻梦的人下决心扎根住下,开始创新立业。
(本文作者融融,原名王兰蓉,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工作单位及职务淮滨县政协委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