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摸古镇——黄龙溪

(2012-05-25 06:01:30)
标签:

刘备

宋体

川西民居

古镇黄龙溪

王散木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触摸古镇——黄龙溪

 

        这里,曾是开明王朝最后的军事据点,金戈铁马,一个王朝在此陨落;这里,曾是刘备登基的舆论策源地,壮士沉鼎,一个时代就此开启;这里,曾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家云集、文人荟萃。

    在这里,镌刻下原始农耕文明的印记;在这里,保存着最古老的遗址、民俗;在这里,有最川西、最国际的田园风景。

    她,历史、文化、名胜、风光,一应俱全;她,倍受影视界青睐,两百多部电影诞生于此,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她,就是“天府第一名镇”、“田园城镇样板”——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龙潭广场

 

        我在成都工作生活了十几年,曾经一直惦记着黄龙溪这个与青山绿水勾肩搭臂的古镇,但却迟迟无暇拨冗与之亲近并一睹她神秘面纱遮蔽下的芳容。

        真正得以走近、端详、触摸、感悟她,还是在今年五月中旬一个暖阳灿烂的午后。

        从成都出发时,就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说是不到三十公里,我们的车子却走了一个多小时。进入景区,已是夕阳西斜,所有景物都被涂上了淡淡的金辉。

        当我们游罢归来穿过巍峨高大的景区木栅牌楼大门时,婉玲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咋看咋像山大王的山寨门”。其实,她的感觉一点也没有错。史料有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即鹿溪河)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八百大臣以此征兆向刘备谏言,刘遂登皇位,蜀汉政权诞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渐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

 

触摸古镇——黄龙溪

著名新闻学者邵华泽将军题书“黄龙溪”景区大门


 

        杜甫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提到了两个地方:西岭雪山和黄龙溪,西岭雪山从诗中很易见,好理解,黄龙溪呢?诗句说的是唐时府河水运的盛况,那些“万里船”从成都出发到达的第一个大码头,就是黄龙溪。现如今,站在成都已经再不能望见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幸好黄龙溪还在,存在了1700多年的古镇至今仍在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如此一来,对于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游客的黄龙溪得名由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据古镇的人说,到了洪水季节,泾渭分明的清浊二水显得更加的明显。

        没去黄龙溪之前,对于她的意象,一直被羁留在影视作品《死水微澜》和《芙蓉镇》中:古老的街道、夜半的更声总是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对古镇的印象,总是跳不出那股颓废的气息,古镇似乎总是斑驳的泥墙,残败的街道所堆砌起来的记忆,让人面对着这样的场景,总是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既然如此那就翻修吧,这样一来,怀旧的人们又不干了,修得这样,一看就是仿的,哪里还有古镇的味道?无非就是一些在现代化的手段下装饰得略显古老的房屋,一些被打磨得平整而且泛着光亮的石板路。想要修建,哪里都可以立起这样的建筑。幸好还有历史,止住我们即将流出的泪水,历史是无法新修的。或许我们总是在感叹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流逝,但就是在时光和岁月的雕琢下,古镇才更加显得熠熠生辉。深厚的历史韵味是古老时光的酝酿,连接着过去也在向我们展示着未来。那些在城市的繁杂生活中已经疲劳的灵魂在这里终于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归宿!

        “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这就是黄龙溪的“十古”。黄龙溪的一切都与“古”字联系着,体现着这个古镇的独特味道。的确,这里没有丽江的柔软时光,没有大理的民族风情,没有乌镇的温文婉约。这里只是一个乡间小镇,一个“夜闻更声晨沐雾,飞檐翘角旧时屋”的小镇, 游走在这里,你会很容易忘记时间,忘记空间,忘记你正在经历的和即将去经历的一切。

        说到黄龙溪,她的“十古”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十古”匆匆忙忙地说完了,再要深入些说下去,就变得没有话说了。黄龙溪的古老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古蜀王以前呢?一直语焉不详。怕是很多黄龙溪的当地人也说不清的吧。就地理位置看,上溯可到成都,下游可至乐山的黄龙溪,实实在在是屏障川西平原、巩固古蜀后方的绝佳地方。所以后来刘备又以黄龙现身来作为自己登基的吉兆,既然如此,就又会填补上许多的虚虚实实来完善这样一个“谎言”,从而使得黄龙溪的得名由来与让人津津乐道的三国历史相融合,韵味变得更加深厚。黄龙溪挥笔书写着自己悠久的历史,走过唐宋元明清,厚重得让人很难读懂。

        其实,匆忙的半个午后,谁也无法一览黄龙溪的全貌。我们走过的也仅仅是一条汇聚了川西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院落建筑精华的川西民居文化街和根据蜀汉龙文化和黄龙溪水文化建成的以“黄龙见水”为主题的一溪两岸水景区。

 

触摸古镇——黄龙溪

川西民居文化一条街


        在川西民居文化一条街上,黄泥土墙、茅草盖顶的旧民居,让你身边时时氤氲着人间的烟火;灰砖黛瓦、门楣低回的座座家院,让你体味到天府之国富庶之家的殷实。“香故”宅院内,是一座全木结构的两层古典雅致的小楼,大门的门楣上横一朱底金隶“龙一雨客栈”匾。粉墙瓦脊的“苍兰苑”内青藤如廉垂挂,敞开的圆门似乎从不对任何客人设防,圆门两边一对小巧玲珑的殷红石狮子也是那样的低眉顺眼。整个一条街两边的家家户户大门外高高的木柱上都高悬着两串大红灯笼,刚近黄昏时分,都已经灯光闪烁了,给朴素的古街平添了温馨静谧气氛。过了一蓬几株菩提与古榕交合的许愿树,左转就是“樊家大院”,院内小巷深深,门前身着鲜亮服饰的迎宾小姐说,这里是集食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馆。这旅馆正好坐落在川西民居文化一条街与“水龙”景区的结合部,生意兴隆是毋庸置疑的了。

 

触摸古镇——黄龙溪

龙颈飞瀑

触摸古镇——黄龙溪
真龙见身

 

        “黄龙见水”实乃一条穿行于花木葱茏、街坊茶铺之中时窄时宽的潺潺绵绵、淙淙叮咚的溪流。龙头在景区的西寨门,喷沫吐玉,龙尾甩在下面的鹿溪河,绵延约一华里。引来锦江之水,构成从“神龙抬头”、“龙颈飞瀑”、“真龙现身”到“黄龙摆尾”系列景观。

       西寨门内的龙潭广场是黄龙见水主题景观的源头,面积大约在二千平米,周围被九根黄龙图腾柱环绕(意为龙有九子),配上龙头、沉龙鼎。一个神似龙头的“黄龙吐水”石台奇观,潺潺清泉由龙口喷涌而出,注入龙潭,寓意为黄龙溪这片土地注入了生机和灵气。广场中央铸鼎,是根据“逢喜事,铸鼎记事”的民俗而来,表现的是诸葛武侯沉鼎醒龙的历史传说,构成了黄龙溪独一无二的蜀汉龙文化景观。

        龙颈飞瀑是“黄龙见水”系列景观的第二部分。龙潭灵水自上而下倾泻过来,分层叠进,各具情态。两边是黄龙溪真龙街主体,楼宇林立,彩灯高悬,走在这条街上,古趣横生,就像又回到了两千一百多年前。

 

触摸古镇——黄龙溪


 

        真龙现身是黄龙溪特别开放水景中段的亲水区,老式水井、水车、石磨,星罗棋布,溪中的石蛙、石龟、石鳖等自然的接脚石,联结溪流两岸,任由你来往于两岸的茶铺与店铺。游客们有的干脆脱掉鞋袜走进水里,有的踩水车、推石磨,尽情享受水生龙趣、与龙共舞的快意。三个光着脚丫的小女孩蹚在溪流中,小手泼洒清凌凌的溪水,正相互嬉戏,见我们笑望着她们,更来了精神。

        黄龙摆尾是“黄龙见水”精彩的收官之作。一条具象的6米长龙尾高高跃起,雄壮有力劲道十足,更与西寨门入口的龙头、龙鼎遥相呼应,巨龙仿佛跃出水面腾空而起,庄严感油然而生。

 

触摸古镇——黄龙溪

黄龙摆尾


 

        黄龙溪的街道,最适合优哉游哉地行走,漫无目的地穿行在古镇的街道上,就是这样的漫无目的才是到这里的最终目的。脚下的石板路有多少前人走过?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些都是要自己去想象、去猜测的。黄昏的黄龙溪氤氲在金辉里,舒缓的音乐声时断时续地飘过,与淙淙溪流构成和谐温婉的的小奏鸣曲,似乎更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作为一个依靠着水而存在了几千年的古镇,就是因为有水,才有了灵性,整个黄龙溪才鲜活起来。水只要流动,就被赋予了生命,就得灵动起来。仿佛绝大多数游客都那么恋水,或脱了鞋袜坐在石蛙上用脚尖撩水,或蹲在水流中间的石板上,捧起一捧水,凝视也好,任其从手中滑落也好,都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溪流两岸的街景令你目不暇接。聚和轩宏伟传统门楼内,一堵宽大的影壁上,是著名新闻学者邵华泽将军题写的“中国天府第一名镇”八个大字,院内古香古色的楼宇掩映在繁茂的绿荫中。一家草顶门楼两边悬着鲜红灯笼的“龙门客栈”,门内又悬“江月水吧”字号,随时恭候您的光临。

 

触摸古镇——黄龙溪

“香故”大院
 

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川茶。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一座红石小桥联通溪流两边的两条街道。东边牌楼上悬“群龙有裔”方匾,牌楼柱子上是一副“古镇于斯过往总由高士问,真龙在此从来不与叶公游”对联,令人回味;西边牌楼上悬“能跃能潜”方匾,牌楼柱子上一副“翠柳滩头指点江鸥云外去,黄龙渡口笑迎槎客日边来”对联,指点迷津。另有一处“龙门莺语”牌楼,其下联语为“万物回春三寺钟声连巷陌,佳肴佐酒两江水产富渔家”,还有“无碍飞天”牌楼的联语是“川出岷山竞楫舳舻连楚越,龙翔古镇漫天霞霭映关河”,所云均与景观、物产有关。

        漫步溪边古街,头上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雕梁画栋,保持着它们的原貌,似用一双古老的眼睛看着这个如今的世界,是新奇还是感叹,无从得知。而那些阁楼上是否还有眉腮春心思动,倚窗害羞地望着下边街道的小家碧玉呢?

触摸古镇——黄龙溪触摸古镇——黄龙溪

龙门客栈         妖媚东瀛女子
 

        黄龙溪古镇,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川西古镇生活实景图。在这里,你永远看不到匆匆忙忙赶路的行人,体会到的,永远是三杯两盏清茶的闲适生活。石榴树下,两张石桌边的悠闲男女,漫不经心地打着小牌;大大的遮阳布伞下,男女老少几个人居然慵懒地歪着头,打着微鼾。在一处名为“风雨廊亭”间,一对老夫妻边走边争论着一把麻将牌局。在一棵古树边,还有一位身着和服的日本女子,正摆弄着姿势,要留下这黄龙溪景。黄龙溪古镇外,还有大片大片的农田,在这里,竟然还能感受到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村田园气息!这样的古镇,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在距离黄龙摆尾不远处有一座高高的石拱桥,两栏边高悬着一行行一串串大红灯笼,洋溢着喜气。桥身上游河里的水车咿呀转动,水波点点,泼洒河中,似雾似烟。翻过这石拱桥,绕行枕江楼,我们便来到依偎着锦江河畔而建的明清古街。古亭柱础下的石雕龟身龙头,仿佛负重喘息了千余年。更有趣的是明清街上居然闯进一伙扇着翅膀、“呱呱”鸣唱的鸭群……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当地人说,黄龙溪至今还保存着打更的传统,我们没有留在这里过夜,无法去体味夜晚的黄龙溪,但试想一下,那“梆梆”的更声和“天干物燥”的喊声伴随着你入梦,梦中你一定会找回很多丢失的记忆,远去的感动。

       夕阳的余晖和煦温暖着黄龙溪的每一寸土地。回望景区出入口高高的木栅牌楼大门,邵华泽先生题写的“黄龙溪”三个端庄大字,再一次把我们拉回到溪流畔、古街里。这一游,也彻底颠覆了成都那句有名的“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经典旅游形象广告宣传语。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群龙有裔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枕江楼
触摸古镇——黄龙溪
明清街


触摸古镇——黄龙溪

 无碍飞天

 

触摸古镇——黄龙溪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神龙抬头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触摸古镇——黄龙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