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人生写传奇——《淮河传奇》序

(2012-01-16 14:35:13)
标签:

张书国

豫南

宋体

淮河传奇

民间故事

王散木

旅游

分类: 文艺评论

平凡人生写传奇

——《淮河传奇》序

王散木

 

平凡人生写传奇——《淮河传奇》序

  

 

   去年金秋时节,张书国把他花费了十多年心血完成的《淮河传奇》一书的全部稿子发来,让我给看一看。第一遍,我是断断续续浏览完的。读后,很是吃惊。第二遍,几乎是没有停歇地边读边订正错讹,不到一个星期就走完了初审编辑程序。将近一百篇故事,几乎都是我和故土乡亲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大家都是流于耳听口传,还没有谁把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转化成书面文字。然而,张书国做到了,而且还是在他繁忙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之余搜集整理而成的。洋洋洒洒近二十万言,删繁梳理工程量之大、劳神费力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书国先生曾是我三十年前的老同事、好搭档。那时,我先后在家乡高中(也是我的母校)、公社和县史志办、宣传部从事过教育、史志资料征集和新闻宣传等工作,全部都是与文字有关的琐碎事。书国最早是在他的家乡小镇学校任教、当校长,因为喜欢写点东西,乡广播站、省地县电台、电视台及报刊,常有他写的稿子被广播或发表。于是,急需人手写材料、搞报道的公社机关和后来的乡政府,就把书国抽调过去,以一种非官非民的特殊身份,让他从事着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的接触交往便越来越多了。

    张书国说他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这话不假,我了解。我们都是从基层学校“老民哥”(民办教师)开始,在艰苦贫穷的环境中起步,一边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广泛搜罗尽可能读到的报刊书籍,为自己贫瘠的大脑补给知识营养,一边兢兢业业、踏实勤恳、夜以继日地忙碌,以尽教书育人之责。与此同时,还放不下耕耘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写作爱好。于是,就不断有了一些收获,有收获就更激发了耕耘的热情,有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也就无所谓有无报酬、是否劳累了。尽管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一直痴心不改、笔耕不辍。最后他还圆了大学梦,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

    张书国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很刻苦、很勤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曾在《信阳日报》《信阳晚报》、《河南日报》、《河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过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家乡豫南淮河岸边那片肥沃土地上,不仅物产富饶、风景如画,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才俊世代辈出,到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传奇。张书国是个有心人,他利用各种机会去各处搜集,然后回来仔细梳理。功夫不负苦心人。十年艰辛,十年积累,一部流传于淮河岸边的民间故事集,就这样日积月累地成书了。张书国以他坚韧的毅力,为家园、为故土书写了一部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乡土传奇。

    这部作品,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它的特点,那就是:乡土味浓,故事性强,不事雕饰。

    先品乡土味。无论是人物传说、动物趣闻,还是神话故事,或者地名来历,都与淮河南岸固始县往流镇境内的风土民情息息相关,都能找到不可复制的真凭实据。所有故事涉及的地方,我几乎都去过、都知道。诸如:《“单百官”的传说》中的单老林,就在我家族聚居的王庄子附近,文中涉及的殡葬习俗、风水堪舆、老人赡养等,都是独具豫南特色的。《淮河蛤儿精》中的蛤儿精幻化为俏丽姐妹看戏,为青年陈生所仰慕,直夸两姐妹“长得俏巴”。这“俏巴”,就是豫南固始县独具特色的方言词。只要与美好、夸赞相关,几乎都用“俏巴”,因此,固始又有“俏巴县”之誉。

    再说故事性。民间故事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无论讲人物的还是说事物的,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趣的悬念和包袱。《假巫婆的故事》讲的是真巫婆不在家,巫婆的儿媳妇就越俎代庖,从仔细察看病人家环境、记住事物特点,到编出顺口溜蒙人,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尤以假巫婆的顺口溜编得精彩:“你家有个团团转(小石磨),不该用它堵鸡圈;你家有个水上漂(小木船),不该把它棚那么高;你家有个对对冲(石碓窑子),你不该用它去栽葱。”把病人的儿子说得口服心服。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再就是淡化技巧处理。由于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直白明了,所以,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就没有再刻意雕饰,省去了劳心费神的技巧性琢磨,保留了故事口语化、平民化特色。书中几乎所有故事都是通俗易懂的口语和独具特色的方言,直白中见真诚,坦率中显风趣。这种难得的朴实文风,值得肯定、发扬。

    当然,书中的有些篇目平铺直叙无起伏,有些故事情节拖沓不完整,有些立意过于讲果报……这些,都瑕不掩瑜。揽集一方风情,汇成一本故事,已经难能可贵、很不容易了。作者这种对文化的敬畏、对乡土的挚爱、对书写的痴情,是值得钦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