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一个传统故事告诉你小说、戏剧、诗歌的不同点

(2011-03-12 08:20:35)
标签:

周胜仙

东京

范二郎

《醒世恒言》

三言二拍

王散木

文化

分类: 文艺评论

用一个传统故事告诉你

小说、戏剧、诗歌的不同点

——《文章千古事》之三

 

用一个传统故事告诉你小说、戏剧、诗歌的不同点

 

    开展文学交流活动,是一种很好地分析探讨、鉴别提高、值得提倡的好形式。但是,在文学圈子流行一种说法:千万不要听没有写出过震动文坛、影响社会作品的所谓小说家谈怎样写小说,更不要听没有写出广为传诵美文的散文家说散文,也不要请没有脍炙人口诗作的所谓诗人谈论怎样写诗歌。因此,咱们还是拿故事来说事。

    我国的文学源头,源远流长。从几千年前的《诗经》到晚清、近代,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各类体裁作品的水平之高,是当今的作者、作品无法企及的。

    就说小说吧,明清小说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四大名著且不说,就是明代晚期五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也都算得上乘之作。这五部作品集的具体名称分别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在当时销量巨大,深受市民阶层欢迎。

    在“三言二拍”中,婚姻和恋爱类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的名篇,十之七八都集中在这个部分,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也是《醒世恒言》中非常有名的一篇。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的东京汴粱。女主角周胜仙的父亲周大郎是个做出海贸易的商人,家里有几分钱财。周胜仙容貌动人,只是父亲一定要把她嫁个大户人家,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到十八岁还不曾许配人家。这一年的春末夏初,周胜仙带着丫鬟,来到东京最有名的大酒楼樊楼里歇息,落座之后,注意到了一个非常英俊的青年男子。周胜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男子。但是,怎样才能和这个男子结识呢正在这时,一个卖水的人(相当于今天卖饮料的)正巧路过。周胜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高声叫道:“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

    卖水的给周胜仙倒了一杯糖水,周胜仙只喝了一口,便把茶盏向后一丢。高声叫道:“好好!你却来暗算我!你道我兀是谁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

    那卖水的说道:“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

    周胜仙说:“如何不是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

    周胜仙表面上和卖水的小贩说话,眼睛却始终在那年轻男子身上。这年轻男子听出了周胜仙是在用这种方式隔空喊话,传递信息,于是也立刻做出了回应。他也高声叫道:“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

    卖水的给这个年轻人倒了杯糖水。只见他也只喝了一口。把茶盏向后一丢,高声叫道:“好好!你这个人真个要暗算人!你道我兀是谁我哥哥是樊楼开酒店的,唤作范大郎,我便唤作范二郎,年登一十九岁,未曾吃人暗算。我射得好弩,打得好弹,兼我不曾娶浑家(妻子)。”

    周胜仙起身离开,范二郎尾随着一直到周胜仙的住处,流连许久,才怅怅地回到家中。

    从这一天起,两个人都害了相思病,卧床不起。有一天,周胜仙的父亲外出,母亲问明了女儿的心思,于是向范家提亲。范大郎正为弟弟的病忧愁。知道事情就里,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这门亲事。十一月间,周大郎回家,嫌弃范二郎出身低微,坚决否决了这门亲事。周胜仙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如五雷轰顶,一口气没有上来,昏死在地,周大郎和周妈妈只当女儿已经死去。当天晚上,周胜仙就被埋葬。丰厚的陪葬引动了一个盗墓贼的觊觎之心,于是马上挖开周胜仙的坟墓。透了些气在坟墓里面,再把周胜仙这么一搬动。周胜仙就活了过来。盗墓贼胁迫周胜仙来到了自己家,做了自己的老婆。要知道,周胜仙的一颗心始终在范二郎身上啊,在第二年正月十五的夜里,终于逃出了虎口。这时候.距离当初被埋葬已经是两个多月了。

    周胜仙来到樊楼,找到范二郎。范二郎以为见到的是鬼,慌张之下,拿起一个汤桶向周胜仙丢去,汤桶砸在周胜仙的太阳穴上,周胜仙顿时倒地,满面流血。这次,周胜仙是真的死了。

    整个故事的起伏跌宕之中,周胜仙的痴情泼辣、范二郎的冒失胆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故事的结尾尤其值得称赞——周胜仙死后,范二郎尽管对周胜仙非常感念,但还是娶妻生子,只是每年烧纸祭奠他与周胜仙之间那不曾结出果实的浪漫空花。这平实之处其实正是小说的传神之笔。小说应该是最接近生活本身的。假如作者把结尾处理成范二郎看到周胜仙已死,心中后悔,于是拿起汤桶把自己砸死,那就成了戏剧,因为戏剧追求的是强烈的冲突;假如作者把结尾处理成了范二郎最终因为怀念周胜仙抑郁而死,死后两个人埋葬在一起,他们的坟墓上长出了一株连理树。树上飞来了一对比翼鸟,那就成了诗歌,因为诗歌追求的是那种曼妙不尽的情致。在种种可能采取的写法中,作者赋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最符合普通人的人性的。

    简而言之:小说,反映生活的本真,凸显平时;戏剧,制造强烈冲突,推出高潮;诗歌,讲究曼妙情致,富于浪漫。

    然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更令人深思之处是它赋予周胜仙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周胜仙无疑是个很理想的女孩子,她美丽、聪明、家境富有。作者在写这个女孩子时,笔墨是热情的、肯定的,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女孩子,就只配得到那样一个悲惨结局呢?父亲的一句话,轻易就毁掉了她的幸福。她落入盗墓赋之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每天过着被囚禁和被侮辱的日子,也可以说是生不如死了。好容易来到自己心上人的身旁,结果被错认为鬼,死在了心上人手中。作家是作品的缔造者,他完全可以大笔一挥,让周胜仙和范二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又为什么一定对周胜仙吝于仁慈呢?对笔下人物情感上的肯定与命运安排上的不幸——这纠结的笔墨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纠结的情绪呢?

    这个纠结之处就在于,尽管在个人感情上,作者作为一个男子,可以认同女性在感情上的主动与热情,但是,就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来看,对于女性的主动与热情,又不能不持一种否定态度。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要求女性贞节,要求女性顺从。对于那些主动的、不安分的女性,社会是持一种戒惧态度的。所以周胜仙就必须遭受种种坎坷。

    周大郎对亲事的否定告诉我们:一个女子的自主择偶,是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保障的。周胜仙被盗墓贼欺骗、胁迫的经历,实际上在警告那些渴望走出家门的女孩子,家门之外的世界危机四伏。到处是陷阱、到处是心怀叵测的坏男人。而周胜仙在经历了种种艰难验阻后找到范二郎、却被范二郎失手打死的情节更是富有深意——女性的贞节是被社会非常重视的。周胜仙尽管出于不得已,但毕竟已经和一个龌龊的盗墓贼共同生活了两个多月之久,按照封建时代对一个女孩子的要求,她无论如何说都是不“清白”的了,假如她不死,范二郎究竟能不能接受她?接受后,会不会就真的在心中全不计较?作者让周胜仙这样虎头蛇尾地死去,其实也是让她避免了许多在这个世界上的尴尬。

    周胜仙并不是“三言二拍”唯一对自己的婚姻大事采取主动行为的女性。其他的故事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崔待诏生死冤家》、《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中,对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还作了某种程度的妖魔化处理,其潜台词简直是在说,能够做出倒追男性行为的女性,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如果男子接受了她们,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为什么传统社会对女性在两性交往中提出的要求远较男子为高?说到底是因为男性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宰。社会是否允许女人和男人一样自由地去追逐爱情,关键的因素是要看社会财富是否已经平等地掌握在男性和女性的手中,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是否已经真正地平等。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男女还远没有实现完全对等的时代,女性在婚恋方面采取较为理性和审慎的态度还是必要的。

    白居易在《井底引银瓶》中曾借一个私奔女子的惨痛经历谆谆教导那些一朝激情而追悔莫及的女孩子:“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这告诫在今天也还不曾完全失去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