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断想
一
和尚,尼姑分别是皈依佛教的男女。具体真假,一般人是鉴别不了的。因为剃度的发型,两手合十的动作和念“阿弥陀佛”的口头禅极易模仿乱真。
真的僧尼出家入寺,操持佛事,修炼功课,保管文物。有的还靠行政级别和技术职称,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所以,有如“正处级和尚”、“助理工程师级尼姑”、“县长级干部”、“司局级巡视员(调研员)”的说法。
二
一般认为,早在东汉时期,佛学东渐,中国就有了僧尼。观世音在古印度原是主管驱邪镇鬼的男性菩萨,面目狰狞,令人敬畏。他从丝绸之路一路走来,不断地被人们改观,最后入籍中原,竟然变成了女性,慈眉善目,媚态可亲。她本来叫“观世音”,因为犯李世民的的忌讳,于是去掉“世”字,成了“观音”菩萨。
三
僧尼削发。冬天冻头,容易感冒,于是施主们行好,让他们都戴上帽子。僧帽,船形;尼帽,护士帽形。他们之间,不用脱帽亮出光头,就可以知道对方的身份。所以有个口语:“和尚不亲帽子亲”。当然不是绿色的。
四
唐僧取经回来,译经长安,陕西的僧尼最多。陕西方言就是秦朝时候的“普通话”,所以其他地方的和尚来到陕西很容易学会;他们远道而来,经多见广,甚至更加受当地人们的尊敬。这就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五
陕西方言把“我”说成“额”。僧尼化缘,不必免冠,只要对施主说“额没头发”就算是自报家门了。随着佛教的普及,僧尼的跋涉,久而久之,他们的口音也逐渐变了。“额没头发”最后演化成了“阿弥陀佛”,成了他们“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口头禅。阿弥陀佛恰好是他们所信奉的神通广大的偶像之一。
六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了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如僧尼们可以自愿还俗,蓄发,结婚。和尚和尼姑同寺相处,日久生情,双双眷恋红尘而终成眷属的也不乏其例。况且现如今的寺院戒律也相当灵活,更加人性化了。
七
近年来,各种欺世盗名,明欺暗诈的不法分子和非法活动十分猖獗,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发生过假和尚对抗执法,暴力袭警的恶性案件。情侣、夫妻双双假扮僧尼,白天“化缘”行骗,夜晚袈裟一脱,自然不忌荤酒,开房同宿。寺院只是苦了那些凡心未了,寂寞难耐的男女们。
所以,有人题联戏谑他们:“白天没逑事,夜晚逑没事,无比烦恼;白天空洞洞,夜晚洞空空,有求必应。”传说中的才女苏小妹和他哥哥的和尚朋友也是爱开这样玩笑的,诸如“丝瓜长长如×;荷叶卷卷像×”等等。
八
真正的佛学,博大精深。不是缘于信仰,没有相当的毅力,偶遇挫折,愤世嫉俗,心情欠佳,就去动“遁入空门”的念头,是万万不可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