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游趵突泉

(2010-01-01 08:00:56)
标签:

游记

趵突泉

李清照纪念堂

泉池

田雯

泉城

王散木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冬游趵突泉

 

王散木

 

http://www.ctsgz.cn/UserFiles/Image/2007423114820158.jpg

 

http://www.sootrip.com/d/file/shandong/2008-09-25/7e8d1ec9f8a913c1d78d497f5202bdd4.jpg

        

    到了 “泉水甲天下”的泉城济南,切不可不游“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尽管时值隆冬,垂柳叶落,花草休眠,但公园中的泉、石、亭、堂、书画等自然、人文景观仍别具韵味。

    由东门入园右转,过“晴雨溪”小桥,便是“漱玉泉”。“漱玉”一名由《世说新语·排调》的“漱玉枕流”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其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泉南侧为溢水口,由块石叠砌。泉水从泉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溪,跌入一不规则形水池中,如同漱玉。这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又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犹如螺形,故名螺丝泉。泉边的小泉眼悄然涌出的温水,飘浮出轻软的水汽。池中泉水清澈见底,数百尾锦鱼游弋悠然,煞是好看,泉口“鸢飞鱼跃” 碑题概括得凝练逼真,别有情味,加之岸上青松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游人至此,无不驻足赏玩,摄影留念。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xwzxzt/node5085/node32559/node32609/images/00143849.jpg

乾隆御笔

 

冬游趵突泉

 

    并列于漱玉泉西侧的柳絮泉为一石砌南北长方池,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泉周有垂柳多株,每逢阳春三月,春风吹动柳丝,柔絮飘扬,与泉花共舞,故取泉名为“柳絮”。泉边历代多有文人居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靠近这里。清代顺治年间诗人田雯、乾隆年间《趵突泉志》作者任宏远均以《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为题写诗吟咏。田雯诗云:“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任宏远诗更直述其事:“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词人,二泉池北岸辟建了“李清照纪念堂”,堂中既珍藏有与易安居士有关的文物,还有当代书画名家以李清照著名词篇为内容的书法绘画佳品。纪念堂庭院小巧悠静,与泉池相映,为公园增添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xwzxzt/node5085/node32559/node32609/images/00143855.jpg

李清照纪念馆里悬挂着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

  

    出了李清照纪念堂,我们又南行沿枫溪北畔几经折绕,便来到公园的主景点——趵突泉边。置身横跨泉池的来鹤桥上,可尽情地观赏清澈泉池中汩汩涌出“若轮”的三股泉水,那泉水冒、冒、冒,永不乏歇,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冬游趵突泉

 

    趵突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据资料记载,该泉出露标高26.49米,恒温18°C,最大涌水量每天达16.2万立方米,居于泉城七十二名泉之冠,也是该泉群中涌量最大的泉,号称“天下第一泉”。该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始称“趵突泉”。其泉三窟鼎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代刘鄂《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当地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因其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将其列为济南八景之一。由于景观奇特,为历代文人如曾巩、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禛、蒲松龄、郭沫若、老舍等所赞咏。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也舞文弄墨刻之于石。其中尤以蒲松龄《趵突泉赋》描写得最为详尽逼真:“尔其石中含窍,地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赋文从泉的声、形、光、影等不同侧面及冬、夏、昼、夜时序变化诸方面进行了精致的描述,极显其“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胜地无双”的独特之处。尽管因历代对地下水源大量开采使泉城地下水位下降,泉突虽已失去往日喷涌的盛况,但由于地方政府近年加大了环保和涵养地下水源力度,致使名泉依然不失其独有的魅力。

 

http://www.gov.cn/jrzg/images/images/00123f3c46f2086db2c304.jpg

冬游趵突泉

               游人在济南趵突泉饮水点品尝有“天下第一泉”美誉的趵突泉水

 

    池中小泉颇多,水泡如泄珠玑,有的簇簇,有的串串,飘飘悠悠。时值冬季,水汽蒸腾,朦朦胧胧,自有一番妙不可言之趣。池岸以石砌垒,四周近水楼台,与池相映;小桥卧波,雕栏绕池;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柳丝轻荡。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与来鹤桥遥对的观澜亭中有明代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的“观澜”,亭的左右分别有清代历城王钟霖和明代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题写的“第一泉”、“趵突泉”。在泉南畔的碑廊里还有清代以来众多文人的咏泉诗文石刻。

    品茗、观鱼,也是游趵突泉的两大乐事。早就听过“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的说法,因而我们特意落坐来鹤桥头的蓬莱茶社,每人要了一杯用趵突泉水烹制的茶水,细细品来,不仅味醇色鲜,而且清冽甘美。难怪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都饮用从北京带来的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水后,便立即命随从倒掉玉泉水,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据介绍,泉水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符合国家饮用水的优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品茗之余,再凭栏俯观,但见清澈见底的泉池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清代任梦菊“闲倚雕栏沽美酒,看他锦鱼唼青藻”的诗句。那鱼儿肥瘦得体,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红色的、金色的、深褐的、灰白的……或静潜水底吐出串串水泡,或弋翔于青藻间相互追逐嬉戏。此间此时此景,你的一切忧愁烦恼与荣辱得失都会荡然九霄之外。

 

冬游趵突泉

 

    趵突泉南连无忧泉,北临花样子泉、杜康泉、登州泉。由无忧泉再南是石湾泉,二泉之间有一名为白雪楼的大戏台,历来是公园内说书唱戏的重要场所。据说这里每年的京剧演出活动都在千场以上,以演员参与多、演出场次多、观众游客多的高品位文化现象而名扬天下。尽管我们游园时,戏台上寂然无声,但从周围陈列的历次演出图片,仍能让我们感受到演出时台上台下的喧闹盛况。

    公园里除了泉群之外,亭、榭、桥、阁更是错落分布,画廊亭、爱荷亭、扇面亭、观澜亭、泺源堂等众多的古建筑风格各异,园中的石刻、砖刻、木刻,堪称古建筑“三绝”。漫步园中,步随景移,景随步幻,处处充满着古朴典雅、造景独特、洁静卫生、格调高雅的文化气息,形成了融中国南北方园林风格为一体的民族山水园林特色。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xwzxzt/node5085/node32559/node32609/images/00143853.jpg

李苦禅纪念馆

 

    说这里文化气息浓,除了李清照纪念堂,还有与枫溪为邻名为“沧园”的王雪涛纪念馆和登高泉旁名为“万竹园”的李苦禅纪念馆。两馆中不仅收藏了两位现代书画大师的水墨丹青珍品,而且还收藏有不少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此外,在万竹园内存有众多的明清古家俱,在沧园、李清照纪念堂、万竹园陈列着价值很高的古瓷艺术品和古字画,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里更有一处奇特的泉水景观——“晴雨溪”。我们游园时适逢天晴气爽,有幸观赏到清澈的溪面上呈现细雨点点(实则非雨)景观。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呈现这一奇观的原因之一是缓流的溪水清澈,其二是温热的细泉由溪底渗出所至。

    园林无石不秀。趵突泉公园是名园,自有名石。因此,石文化也是趵突泉的重内容。龟石、待月峰、寿石等诸多名石为趵突泉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其中耸立于漱玉泉边的龟石就是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收藏的龙、凤、龟、麟四大名石中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块名石。该石玲珑剔透,集瘦、秀、奇、漏于一体,据说位居泉城名石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盘点200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