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散木:父亲是什么?

(2009-07-17 06:58:11)
标签:

家庭

散木

父亲

树桩

平等互爱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父亲是什么?

王散木

王散木:父亲是什么?

                                  

    这问题听起来有些怪,是近日与儿子一起谈论他的工作和听他的想法时,突然冒出了这个确乎有点奇怪的问题。要是作为问卷发下去,回答可能也是千奇百怪的。

    很多人会这样回答:父亲是男人。儿子对父亲说:就是您,我的老爸。四川的男人对他的儿子说:就是老子。有文学作品曰:父亲,男人最温柔的名字。词典上的解释是: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

    中国人谈父子关系,一向讲究父为子纲,父慈子孝;西方则强调大家都是神的子民,平等互爱。弗洛伊德说:“父亲正要带你到一个应该属于你的世界,他的世界,男人的世界。”作为我们涉世之初接触到的第一种人际关系,父亲的作用对于儿女的成长显然不可或缺。

    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呢?起码可以这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成天喷云吐雾,又怎么可能劝儿子戒烟呢?嘴上说孩子你要正直做人、光明正大,自己却在单位溜须拍马、勾心斗角,做晚辈的又如何信服呢?

    有一个以年岁为时段的段子,在子女眼中,父亲其实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文化象征——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儿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而父亲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子女的同时,还得承受其对自我权威的不断挑战。其实,这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做父亲的应该感到欣慰。所以,一位智慧的父亲,必得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且富有自信和忍耐。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则《一个人和一棵树》的故事。

    小时候,他常常与树一起玩耍,春天看它繁花似锦,夏天坐在树下乘凉,秋天采摘累累硕果,冬天佩服它的挺拔坚强,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年岁渐长,少年渴望到远方去,树对他说:你爬上来吧,这样你可以看得更远。于是少年站在高高的树巅眺望远方,胸中充满了理想。可是,远方隔着大海。树便告诉他:砍下我的身躯,做成船扬帆远航吧,我在这里等你带回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于是流着泪伐木成舟,从此浪迹天涯,为人生打拼,而树也变成了一截木桩,承受着风吹雨淋,伤口处渐渐长出了蘑菇。多年以后,他老了,带着一生漂泊的故事回来,树还在那里等他,已经成了过往行人休息歇脚的凳子,树桩周围又长出了细细的枝桠。他站在那里,默默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树却十分高兴地邀请他坐在树桩上,听他讲述这些年的故事……

    父亲,正是这样一棵伟岸的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