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尔扎克和他的三万杯咖啡

(2016-01-11 18:21:29)
标签:

杂谈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奥诺雷··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自嘲是鹅毛笔和黑墨水的苦役,但他更是咖啡的圣徒,甚至可以说,没有咖啡,就没有《人间喜剧》。

http://ww2/large/4e0c4853jw1ezvq65hqmjj20ca0ic78v.jpg巴尔扎克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他那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至今也无人能出其右。有人作过统计,以《人间喜剧》驰名于世的巴尔扎克,一生饮下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6~7杯。他常常深夜写作,自己烹调咖啡,经过五六个小时不间断的写作后,他需要休息了,便走近旁边的小桌,拿起咖啡一口一口饮下去。他所烹调的咖啡要求浓黑有力。他作过这样的比喻:咖啡像引擎开动一样推动了他持续不断地进行写作。不久,连这个比喻也被当时人传为美谈。

巴尔扎克没有咖啡就不能工作。不管他到何处去写作,除了纸笔之外,总是把咖啡壶作为第三件必备品。巴尔扎克在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之后,很快就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16小时,最少也写12小时的文章。

http://ww4/large/4e0c4853jw1ezvq6p4k81j20ce0g4diw.jpg巴尔扎克本人是这样自述喝咖啡的生动过程:咖啡泻到人的胃里,把全身都动员起来。人的思想列成纵队开路,有如三军的先锋。回忆扛着旗帜,跑步前进,率领队伍投入战斗。轻骑兵跃马上阵。逻辑犹如炮兵,带着辎重车辆和炮弹,隆隆而过。高明的见解好似狙击手,参加作战。各色人物,袍笏登场。纸张上墨迹斑斑,这场战役始终倾泻着黑色的液体,有如一个真正的战场,笼罩在黑色的硝烟之中。在巴尔扎克的笔下,咖啡简直成了纸与笔的战役中的总动员令。思想、回忆、见解:都被它所触动和激发。而巴尔扎克本人,则赋予咖啡以生命,甚至与咖啡浑然合为一体。

与历史上无数位边品咖啡边写作的大文豪大作家相比,我时常会滋生些优越感—我们所处的时代使得咖啡馆更加赏心悦目且功能丰富—至少高速Wifi接入是绝对了不起的成就,仅此一项就足以羡煞巴尔扎克、萨特、茨威格等人。此外,我们所喝到的咖啡品质无疑也更胜一筹。我们正处在汹涌澎湃的精品咖啡时代,大约只占到全球咖啡总产量十分之一的精品级咖啡经过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精挑细选、精工细作来到我们面前,在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双重加持下,咖啡的风味与品质完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千百年来咖啡从来没有如此美味过,而性价比却非常可人。

http://ww4/large/4e0c4853jw1ezvq76zsgmj20da0k2mzu.jpg当然,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所不同。与朋友讨论当代咖啡馆与历史上咖啡馆优劣比较之类话题时,有人会流露出一丝怅然的忧伤,认为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崛起,使得咖啡馆少了点人文主义精神,缺了些理想主义光芒,君不见:谈股票、谈生意、签合同的多,谈人生、谈文学、聊人性的少。咖啡馆便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简单而真实,咖啡馆是最积极入世的产物,我们不必盲目推导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大命题,殊不知17世纪中叶英国兴起灿烂的咖啡馆文化时,其最大特征便是浓浓的重商主义—在咖啡馆里做生意。当然,我更笃信咖啡馆必是慰藉芸芸众生、炼化心魔的“道场”。人和人只有在这样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里,才可能最大化地敞开心扉、心生善念、激发灵感。

http://ww3/large/4e0c4853jw1ezvq7j18jij20xx0iyjyl.jpg此外,我并不讳言对于咖啡馆的推崇还有些世俗情结和功利心。欧美产业换代转型往往需要三四十年,一个企业家一辈子不过经历两次。而我国的产业换代升级进程则快得多,一个企业家一辈子甚至可以经历四次。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房地产时代、传统能源时代等都已过去,下一波大商机在哪里?真正的风口在何方?能够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高端体验式消费领域大有机会。咖啡馆作为浸润了欧美数百年文化内涵、承载了全球人文元素的餐饮休闲场所,手捧着咖啡这么一颗健康、醇香、唯美的稀世瑰宝,拥有文化传播上的极高位势,再加上其属于附加值较高的餐饮休闲业态,以及在商业模式上的兼容并包、极强开放性,不管是那些钦慕西方元素与生活方式的都市人群,还是仅仅寻求减压放松、社交互动、餐饮休闲的消费人群都会心向往之,在其之上可以构建或植入的商业机会、赢利模式更是多得令人咋舌,资本与之良性结合也会产生惊人的化学反应。
 http://ww1/large/4e0c4853jw1ezvq8fagm7j20kl0m314c.jpg拥抱咖啡馆时代需要启蒙,需要铺垫,需要引导,更需要推波助澜,一本恰到好处的咖啡馆图书正当其时。愿意将这些实践的体悟做些分享,哪怕是走过的弯路、吃过的大亏、摔进的坑洞,想来也会对他人有益。借由本书与你相识,从此携手,风雨同行,不离不弃。

http://ww4/large/4e0c4853jw1ezvq8nqd1jj20m80xn43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