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关注
标签:
it杂谈 |
分类: 1同业关注 |
移动互联网现状和前景
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很大(数字类似七八年前的互联网,前景超过10年前的互联网),应用空间绝不只是现今服务商们提供的这些;它受环境、屏幕和输入条件的显示;但更受益于其个性化和移动性的特征;速度一定不会是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肯定不是现在的“天气预报”、“电子邮件”、“IM聊天”等,它的应用范围以及盈利模式绝对比当初的互联网要更广泛、更多样化. 未来几年,手机成为各收入人群进入互联网的重要途径,并和PC形成依赖性的相互补充;更多人开始充分运用互联网,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的用户群是: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的“三低人群”,这些人用手机上网获取以“黄”为主的娱乐内容,打发无聊时间。
1、
从手机上网的用户职业中可以看出:保安、工厂工人、学生、自由职业和无业人员占据用户总量的78%,
这些用户的低收入水平限制了他们的互联网终端的占有率,因为从居住环境、工作时间、收入水平来说,这些人都不具备使用PC上网的条件。手机是他们目前能够利用的打发无聊时间、接触互联网的最廉价甚至是唯一的终端。
无聊了干什么? 聊天、娱乐、搞男女关系。他们最高级的娱乐设备就是——手机。通过手机来聊天、娱乐、搞男女关系很自然的成为了他们最先进且需要的应用服务。
但通过“聊天”的方式往往不是用移动互联网而是手机短信,搞男女关系很多也是通过短信。用手机上网去搞男女关系和聊天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具有难度的事情。所以,实际上他们用手机上网主要还是“获取娱乐信息”的,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这点钱,是他们真的没有别的更好选择。
当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也经常去网吧等场所,但在网吧的时间根本无法完全满足他们所有的“无聊”时间。特别是“坐公车”“出差在外”“保安值班”“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
移动互联网现阶段的问题
现在的这个局面:nokia、google、apple势必会形成新的三国演艺,Microsoft虽然只有百分之几的份额依然不容忽视,还有游戏巨鳄观望。
记在谁的blog上看到:这是一场口袋战争,nokia要装进一部手机,google要装进一个互联网,Microsoft要装进一个PC,apple要装进的是一种生活。
无论如何,这场战争最后的受益者将是广大用户(因为巨人们会不断更新优质的服务也会不断升级”免费”的战争),受伤者也会是劳苦大众(因为巨人们会各自推出“标准”和采用各自的“通道”)。
现阶段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无聊经济”,这应该是由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的使用人群决定的,这些打工者关注的大部分是娱乐性信息和使用IM聊天,所以一些比较有名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手机大头”等也都是简单的内容的聚合,一些3G门户也是简单的将1.0的门户网站内容组织形式搬到手机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一款真正适合中高端人群使用的产品,甚至没有一家值得google或者nokia收购的本土企业。移动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移动。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之所以没有产生如“雨后春笋”般的景象,运营商的垄断是一个很关键的障碍,但我觉得这也只是暂时的,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和连接速度绝对不是移动互联网相对于PC互联网的弱势。
产品设计
使用环境的多样化和不可预料性导致我们在设计时需要有很多的照顾,甚至需要模拟更多的使用模型去适合不同的环境特征;
从人体生理上能够接受的程度来说,PC屏幕的大小已经在挑战极限,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再小;同样,从“移动终端”的功能性定义来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屏幕也不可能再大。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PC和“移动终端”的距离会越来越小(似乎这是微软更加愿意看到的);
因为不确定的使用环境和受限的显示条件,我们必须面对所有移动终端上的输入困难。
移动互联网产品面临三大天然优势:使用环境、地理位置、个性化。
使用环境的无处不在和多样化,对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的疯狂,这也使得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都宣称自己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垃圾时间”“整合碎片时间”;
地理位置的变化是移动终端的一大特征,可以创造出无数中有价值的应用和体验,也是商人们的一大商机。以前是小区广告的SP们每年收入上亿,以后是每个号称“社区产品”的移动应用都可以“找到你附件500米以内曾经出现过的人”;
我们说移动终端,其实绝大部分指的是手机,即使不是手机其实一般也都是私人化很强的东西;所有很多人看中了这个个性化的特征,无论从支付的角度还是附加应
用都是很好的突破点。说白了“我手机上的东西都是属于我的”这是一种占有欲的满足,为了这种欲望而付费也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上内容参考http://uicom.net/blo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