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2009-12-28 20:38:53)
标签:

教育

分类: 个人资源

《童心知家乡》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童心知家乡》

主讲教师:开心一唱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单周周四第七节

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十几年来大阅读特色建设成果,依托家乡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气候资源,我校的《童心知家乡》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背景

    兴隆兴隆林业局像一颗镶嵌在小兴安岭山脉的绿色明珠,素有“林海”的美誉。局址位于巴彦县兴隆镇施业区横跨木兰、通河两县,地处中温带,三江—长白山气温区,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北邻绥化,南毗省城哈尔滨,哈佳铁路、哈罗公路、哈绥高速公路承南接北,林区内公路、森林铁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总面积301819 公顷。总人口5万,职工1.5万余人固定资产3.1亿元,年社会总产值2.9亿元,是国家大型Ⅰ级企业。以上丰厚的文化历史等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教育的活教材,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和研究性学习天地。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研究开发了《童心知家乡》这一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感受家乡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爱家乡之情。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传播家乡的文化,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练习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实验研究等实践方法,加强实践锻炼,学会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事物,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家乡的人文、气候、动物、植物、旅游业及林产工业。

(3)练习创新设计,加强求异思维锻炼,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4)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情感目标:

(1)突出爱国教育。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从而提高其对“热爱祖国”的强烈体验。

(2)通过对本地自然、经济状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3)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继往开来,奋发学习,自主发展。展示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讲述本地知名人物事迹,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4)养成勤动手、爱实践、善思考、敢立异的态度与习惯。

          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的选编和课时安排

本教材共分八章:

第一章:兴隆林业局概述

        兴隆小学概述

第二章:藤本植物

第三章:认识药材

第四章:认识兽类

第五章:林产工业

第六章:林区旅游业

第七章:木材加工

第八章:林区气候和土壤

综合实践活动:参观中密度生产车间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始终紧紧把握大方向。

2.整体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依国家课程为基本依据,依托地方资源特色,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把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补充或拓展,不能喧宾夺主。

3.自主性原则

课程立足学生的主体参与,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多样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参与社会实践、认识自我、探究发现、创造意识和能力、与环境和谐相处等技能。

4.创新性原则

课程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着重学生的创新训练,屏弃按部就班,原地踏步习惯,主张标新立异,勇于发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生成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事先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全,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第六部分  课程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的教学实施:

本套教材分十二册,供全校六个学年使用(每学年分上下两册),每册教材有八个主题,使用一学期,要求每学期整合国家与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完成两个主题的研究学习。

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

1.是对课程教学者的评价。学校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学计划的可行度、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几方面结合起来入手对课程教学者形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2.是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学生学习的客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判,评判结果纳入学生素质发展评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工作总结
后一篇:工作总结二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