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中国有句老话“不打不成才”,还有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话不能说完全不对,也不能说完全对。有些父母会说“这孩子太不像话啦,不打他一顿,他就不知道错误的严重性!”对于有些孩子,为什么会犯下严重的错误,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呢?那是因为在孩子较小的时候或犯错误在萌芽时期时,父母没有及时地给予说服教育,该给孩子讲道理时,被父母所忽略,等到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只好用武力去解决。
但有些时候,父母打孩子并不一定是孩子犯了多么大的错误。比如,对1-3岁的宝宝来说,也许是因为好奇,把大人有用的东西给弄坏了,而大人因为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弄坏了,一气之下,打了宝宝。有的时候,宝宝会用哭闹的方式,想去不该去的地方,想拿不该拿的东西,父母反复告诫没有效果,让宝宝闹得心烦意乱,情绪激动之下,打了宝宝,以解心头之“恨”。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想起,不禁暗自惭愧!
我家宝宝自从一周岁学会走以后,总爱进厨房乱动东西,我很多次耐心地给她讲为什么不让宝宝进厨房,可宝宝太小,还没有这个记性和自制力,趁我一不注意,就又溜进了厨房,终于有一次,在宝宝又进厨房的时候,只听“咣当”一声响,我赶忙跑过去一看,刚买的一瓶酱油打碎在地,淌了满地都是酱油。再加上我也是正因别的事情心情不好,心中的闷气一股脑冲出来,伸手狠狠地拍了宝宝的小胳膊一下,疼得宝宝僵立在那里大哭起来,我现在还记得宝宝当时伤心的样子:一只小手捂住张大的小嘴,仰着头,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后来当自己静下心来一想,宝宝可能并不是有意打碎的酱油瓶,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呀,真不该动手打她,打完自己还心疼。
记不清是哪位高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人用粗暴的态度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因为很明显,孩子是弱者,大人是强者,双方力量悬殊,孩子当然打不过大人,只好低头认错,但有时内心并不一定服气,说白了,作为成年人,用粗暴的方式,就算把孩子打服了,也不见得光彩,那算什么能耐呀!
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有句名言说得好:“父母与孩子之间重在沟通,所谓“沟通”就是“倾诉”加“倾听”也就是我说着,你听着;你说着,我听着。”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有些事情,你给他说明白了,他听懂了,矛盾也自然就解决了,何必等到非要动粗的时候呢?
看完这篇文章,那些曾经动手打过孩子的父母们,心中是否感到对孩子有些愧疚呢?反正我自己是感到有些对不住我的宝宝,“孩子呀,妈妈以后会努力地学习各种正确的育儿方法,争取不再粗暴地打宝宝了,羞愧难当啊!
此文被推荐到亲子博客首页及新浪亲子首页 谢谢编辑青睐,谢谢广大网友关注与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