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评论之黄新德
远山含笑
说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我相信更多的戏迷朋友是因为他的舞台表演和唱腔艺术所喜爱关注。由综合全面的舞台表演经验作权衡,将黄新德归纳为中国黄梅戏继宗师级人物王少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集合舞台表演和唱腔艺术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更为恰当。
在这里,列举几部黄新德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作简单阐述:
一、《风尘女画家》造就特色唱腔
>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提到舞台剧《陈州怨》?虽说《陈州怨》是黄新德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后的首部大戏,同样不泛精彩的表演和唱腔,但我认为,这部戏在受众群和影响力方面,远远不如《风尘女画家》。
如果说《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中国戏曲大观园里最流行的男女对唱选段,一定没人反对。再如果说《风尘女画家》中的“海滩别”是继“夫妻双双把家还”之后,黄梅戏对唱中最经典的选段,也不会有人反对吧。最初完美演绎这段千古绝唱的两位人物,正是黄新德和马兰。
《风尘女画家》的成功在于她的真实题材和唱腔表演,来源生活成就艺术,遗憾的是没有完整的视频资料供观众欣赏,所以很多人不太熟悉这部戏的情节和舞台表演形式。但人们一定会知道这些唱段:“忽听琵琶诉幽怨”、“赠怀表年年盼”、“海滩别”一折、“梦回”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两位主角的倾情演绎,特别是黄新德的特色唱腔。这出戏的最大亮点在于:精致的唱词创作、抒情的音乐伴奏、独特的唱腔把握、上乘的表演风格等,一系列的强强联合从而成就了《风尘女画家》。黄新德与马兰在整部戏里的唱念表演相互辉映炉火纯青,造就了黄梅戏现代剧风格的典范。
二、《柯老二入党》成就艺术巅峰
>
从一个知识分子,跨度到乡村汉子,黄新德凭《柯老二入党》再次让观众折服。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由舞台剧改编的黄梅戏电视剧《柯老二入党》曾轰动一时。人们记忆里黄新德饰演的柯老二,惟妙惟肖憨笑可掬,只能说是比现实中的农民柯老二还柯老二。黄新德不仅因此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黄梅戏男演员获此奖项的先河,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巅峰。
三、《红楼梦》配角也能出彩
>
提到黄梅戏版本《红楼梦》,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马兰,因为她是主角。不可否认的是,马兰成功塑造了黄梅戏版贾宝玉,舞台剧《红楼梦》的成功使黄梅戏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梅花盛开。这部戏云集了当初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最具实力的演员们,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一举夺得中国政府文华大奖。虽然黄新德在该剧中的出场并不多,甚至可以用短暂来形容,但由他饰演的蒋玉菡英气逼人刚烈洒脱,把剧中“旦角戏子”的身份突出得酣畅淋漓。一瞬间的呈现,仿佛惊鸿一瞥技压群芳,黄新德因此角色获得上海戏剧白玉兰奖。有时候,配角也能够出彩。(注:《红楼梦》公演时,中国戏剧梅花奖还没有“二度梅”的概念。)
四、《墙头马上》塑造别样形象
>
从官场皇帝到百姓平民,从青年才俊到垂暮老者,剧中人角色不停地变化,黄新德在探索中充实,在传统中继承,是锤炼得以升华,是坚持得以收获。舞台剧《墙头马上》呈现给我们的是,又一幅黄梅戏精美画卷,吴亚玲的千金妖柔,蒋建国的公子潇洒,就连黄新德塑造的官职老爷也是绝妙横趣。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黄新德在《墙头马上》的表现,绝对鲜明超级精粹,这也是他在众多作品中,最能反映自己表演天赋和唱腔风格的代表剧目。虽然很多人认同黄新德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表演,但我觉得不及其在《墙头马上》中的表现。
五、《长恨歌》再显宝刀不老
>
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总会陪伴众多演员共创艺术佳话。黄梅戏是以女人戏为重点的剧种,所以男演员们相对逊色吃亏。黄新德似乎打破了黄梅戏这一传统概念,在充当绿叶配合众多女演员们时,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优势锋芒毕露。《无事生非》与马兰,惊鸿一瞥《红楼梦》,《徽州女人》等数年,《墙头马上》笑呵呵,《长恨歌》宝刀不老......
舞台剧《长恨歌》的整体效应给观众印象褒贬不一,据了解过部分戏迷的观点,他们认为这出戏的唱词和念白过于平淡生活化。虽然有如此多的负面压力,《长恨歌》依然闪亮中国政府文华奖,黄新德更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表演奖的黄梅戏男演员。之后的《雷雨》,黄新德依然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舞台上,虽说年岁已近六旬,他的出场和表演却让观众眼前一亮,果真是宝刀不老啊!
以上仅为私人拙劣理解,如有不妥请黄新德老师和专家们批评指正,为感!
作者:远山含笑
(中国黄梅戏)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b2a1501008dj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