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但世事的发展是如此出人意料,谁又能想到貌似强大的美国金融体系,在次贷危机面前竟然如此脆弱?正如我在博客“美国金融危机救了中国楼市”中所说,如果美国金融危机晚来半年,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就到位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4万亿救市的措施,成为一剂副作用极强的济世良药。中国房地产,于是进入一个病态的扩张时期。
如果谁说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那么他一定是神仙!
也很可能是疯子。
市场经济的走势,其实是多种力量角力的结果,政策、市场、企业,还有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综合作用在一起,最终在平衡中形成一种稳定,或者,稳定被破坏之后的失衡。
房价不可能永远涨,也不可能永远跌,它一定会是螺旋式上升。所以,5年前就说房价会跌一半的人,在房价已经翻了若干倍之后跌了百分之二十,他就说五年之前他就判断对了趋势,我只能佩服他的脸皮。
我想做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把我所听到、看到、想到的真相,告诉一直以来支持我和理解我的读者,正如我在博客主页上的个性说明:“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不是懂的人太少,而是装糊涂的人太多,所以我只好站出来,说几句不中听的话。我,只对事实负责”。
其实,后来我明白了,中国,绝大部分人确实是想不明白。
政策的制定者有着足够的智慧,可惜,他们缺乏来自一手的市场信息。
市场一线的人们对一切心知肚明,可惜,他们所做的一切永远把利益放在首位。
唯一苦的,就是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次次错失投资的机会,眼睁睁看着辛苦毕生的积蓄在通胀中不断地缩水。
前不久和一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喝茶聊天,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整个宏观调控聊个透,他鼓励我赶紧把这些观点写下来。
于是,再次动笔这本《地产真相》。
只是,2011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来得如此猛烈,市场瞬息万变,这次没有时间再让我咬文嚼字,否则很多观点也许将成马后炮。
感谢《新民周刊》记者张静,之所以选择由她来写这本书,是因为这些年,在她多次采访我的过程中,我大量的观点和对市场的判断,她都是见证者,因此也更能把握这本书的内容。
本来,张静说这本书由我自己以第一人称写会更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所以最终请张静以我的观点为主线把书稿梳理成型,我再补充。为了佐证一些以前就曾经提出的观点和建议,书中大量引用我之前写的文章,同时第三人称的写法,难免在一些地方感觉会有刻意塑造人物形象的痕迹,对此,我深表歉意!请读者们见谅。
实际上,本书样书早在5月22日就已出来,只是样书出版之后,第一批看到的是石广生、林汉雄、叶如棠、刘明祖等40多位部长,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在看完之后,许多领导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建议对书中某些部分进行深化,希望书出版之后,能够让看到本书的决策者们有所思考,所以又花了20天时间完善。
感谢北京温州商会的几位副会长,书中许多真实的故事,来自他们的亲身经历,或者他们身边朋友的经历,难得他们同意让我写出。
对于书中所提到的企业、项目,我们在举例佐证的时候,如有不十分准确之处,但请见谅!如果都隐去名字,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公信力。
这本书,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内容无法在书中一一说明,如果读者有兴趣沟通或提出指导,可以通过本人的新浪微博联系(http://weibo.com/yangshaofengblog)。
和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缘分很有意思,当年我的《天生我才》从确定出书到正式出版仅仅45天,这此《地产真相》出版只有30天,多亏了出版社领导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