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就在今天,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关于取消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竞得资格的公告》,公告全文如下:
由于大龙公司逾期未签订该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开发建设补偿协议》,依据《拍卖文件》的有关规定,我局决定取消大龙公司的竞得资格,同时对于大龙公司已经交纳的2亿元竞买保证金将不予退还。
特此公告。
大龙地产所拿的天价地毫无疑问是09年土地市场最疯狂的一幕,一个现金仅有几亿的房企,居然鲸吞如此大的一个项目,业界哗然!
地价对房价的推动左右一直是被认为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国土部门光打雷不下雨,调控措施一条条的出,但是从来都是高举轻打,执法不严的结果就是愈加助长开发商囤房囤地的气焰。
谁都知道,解决中国14亿人口居住问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然而,看着房价一天天的暴涨,谁也不愿因等到若干年之后再买房,老百姓想得很简单,买下了才放心,越等房价肯定越贵,错过了机会就只能自己买单。正因如此,本来需要20年基本满足的需求,短短几年就全部爆发出来了,而政府的土地供应计划,则还是按照20年按部就班的执行,自然造成土地资源的稀缺。在需求旺盛而供应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房价当然无法抑制,而这个时候,土地再被开发商囤积,供应的土地成为开发商的土地储备变成一种融资工具,本来政府希望两年供应市场的商品房被开发商分成5年开发,供应量自然大幅减少,人为的供不应求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所以,要抑制房价,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击囤地。
房企之所以热衷囤地,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像工体4号地块李泽楷那样低买高卖,转手间2个多亿的利润到手;二是买地的时候地价太高,开发要赔钱所以只能屯着等房价涨上之后再卖;三是上市房企为了资本运作而囤地,也就是所谓的“土地储备”。这三者中,尤其以第三者危害最大。根据各大上市房企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披露,截止 2009年9月30日,排名前十位的上市房企土地储备已经超过3.02亿平方米。如果算上没有上市的另一个囤地的巨头上海绿地(根据媒体报道,上海绿地的土地储备已经达到4156万平方米,加上以上十家企业,这些品牌房企囤地面积已经达到3.5亿平方米)。
预计到年报披露的时候,房企囤地前10名将接近4亿平方米之巨。
如果囤地得不到打击,再多的土地供应都将被房企变成融资工具,房价怎么可能降?
好在政府终于出拳,而且是重拳。
笔者一直认为,09年的土地市场泡沫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说07年土地市场的疯狂还都是那些专业的上市房企领军企业在竞争,09年的土地市场呈现出两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特点,一是许多原来主业不是房地产的企业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囤地;二是一些根本没有能力拿地的企业不自量力的加入市场竞争之中。
可以说“万保招金”等这些上市房企在拿地的时候,即使拿地王,多少还是有着一定的市场把握的,但是那些没有做过房地产,或者只有80斤力气但是却挑了120斤担子的开发商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那就危险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可以说就是无知者所以无畏。
我想,这些人加入到土地竞拍市场中来,要么是寄希望于拿地之后再融资(我先占个茅坑,然后找人合作,他们可以和万科、保利这样的企业说,你看,这个地已经在我手上了,咱们合作吧);要么就是寄希望于拖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然后再想法运作合作或者转让。
而北京市国土局终于下了一个板子,这个板子虽然拍死的仅仅只是一只苍蝇,但是足够吓唬那些鸡呀猴呀的(绝对没有冒犯大龙地产的意思,仅仅是个比方)。
大龙梦碎地王,天竺地王的闹剧暂告一个段落,然而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仅仅只是风暴的开始,仅仅是北京,09年拍卖的地块中,还有许多尚未交期土地出入金,全国呢?
希望这次国土部门动些真格,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也让房价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