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名:
公安文化《名人讲堂》—--毕飞宇见面会
时 间:
公元2010年11月5日14时(持续2小时50分钟)
地 点:
南京市扬州路1号20楼电视电话会议中心
他,一个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感情的人。与他聊天轻松而愉快,丰富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写在他的脸上,而且,幽默风趣,让你不觉得累。时间也仿佛都凝固在看似随意之中了,有一种来自心底的朴素无华的快感!这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也是工作午餐时给我留下的全息印象。
我,几次在公安厅门口徘徊过,很想进来看看。今天,终于如愿,还和这么多警察在一起,不过,心里也有压力,盘算着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坏事,今天,我会全交代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敢于承担,调侃自己也要“取悦”你,让你放松的人。我不信你和他在一起会不开心。
听他讲创作感受,很享用。
他讲到创作《青衣》雏形。1999年初,人们都在欢呼迎接新世纪的年份,他同样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什么需要他有意义?那是因为有梦,有太多的未知数;因为有太多的理想去追求,需要我们不断的摆脱陈规陋习,有时候甚至需要点人格分裂(他一再强调这与道德无关)。而他所塑造的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必须对外界时空的变化很敏感,这就注定这个人物一定是女性。而且,她是优雅的、有追求的、有强烈欲望的、有虚荣心的,更是有着苦难经历的、凄美的。
他把笔尖选择了京剧,因为它美。他觉得只有舞台上的演员才能满足他的创作欲望所要达到的深度,尤其是京剧,那种精美的唱腔韵律,完美的台步或一个华丽的转身都令人陶醉。为此,他翻看了京剧一百问,就开始了创作,没多久就完稿。到1999年底,偶遇一位京剧编剧,谈起此事,编剧问他熟悉京剧这行吗?你生活中有京剧演员朋友吗?你采访过京剧演员吗?面对一直摇头的他,编剧说了一句让其痛心的话:你写不了。
回家翻稿,也默许了。但,那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始终在他的脑海不断出现,他相信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要寻找,要与书中的人物活生生的对话,一定是面对面的。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他走运了。有幸与江苏省京剧院的一位资深演员长长的静坐观赏到热烈的对话,她的说话腔韵,她那京剧演员特有的眼神时刻在告诉你,她的优雅,她的端庄背后有着动听的、心酸的故事。他敢肯定书中的人物就是她,也就是《青衣》中的女主角筱燕秋。
毕飞宇老师一直强调作者要与自己书中的人物对话的重要性。他认为,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一定要给结构与语言进行排序的话,他个人选择语言。因为,一部小说的语言的美比结构更重要,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多读书、多写作、多观察、多思考。只有你与文字亲近了,文字才会听你的话。所以,他建议大家可以一天不写作,但,不可以一天不看书。
心平气和的写作心理环境也是写作的必修课。只有平心才能而论,才能让人物个性丰富起来;才能让人物关系跌宕有致。
朴素的语言最美,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语言的精美在与作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掌控力。他还引用一位名人的话,“用最恰当的词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来回答文学爱好者提出的关于写作中的修辞。
听他对话语言、听他对话笔下人物更是一次私房菜的分享,简朴而透彻;生动而鲜活;亲切而美丽无比。
话外音:老农印象
他是酿了一坛醇香好酒愿意让所有人分享的那种男人;也不原意让小商小贩们东躲西藏的,舍不得让文学青年带着满腔热情四处流浪的人。
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