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chuenfeng ● 吴 佳
君
一次,在看一档电视节目,其中听到旁白中有两句郑板桥的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因为当时没有记录,后来一直隐隐不能释怀,想必一定有缘。
后来,我专程登门拜访了一位我崇敬的熟人学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我国著名书画理论家、郑板桥学术研究权威周积寅老师,我向他请教起这两句诗来。他说我记得没错,不过这两句诗也可写作:“飘风作态来梳柳,细雨满人去润花”。听后让我真涨了学问。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我还是喜欢电视节目里介绍的那两句,读来爽口过隐。诗中“放胆”两字比起“作态”两字来更直接、更有精气神,痛快、豪放,有一泻千里之感,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诗中“春风与梳柳”前后呼应,也把季节特征刻画得十分清楚。后面一句诗中“夜雨”两字又反映了世俗的一面,做事需要含蓄,不宜张扬、出头太早,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生活的一面,看到了华厦民族讲究万事和谐的社会生活的缩影。同时,“瞒人去润花”让我们见证了“细雨”无私奉献和愿作绿叶的高尚品格,让我们再一次从立体的多角度去欣赏大自然为人类提高的完美景象。
个人鉴赏所得,仅供参考。
郑板桥简历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