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紙帖。澄心堂帖。國立故宮博物館大視窗


标签:
杂谈 |
晉紙帖
進入主頁,點擊=====》國立故宮博物館
作者
米芾(1051-1107),世居太原,徙襄陽,後居潤洲。
原名黻,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漫士。官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
工書善畫,自創米家雲山。
更善鑒別書畫,著有《畫史》,另相關論述亦收錄於《寶晉英光集》。
釋文
此晉紙式也。可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復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來失第三兒。
遂獨出入不得。孤懷寥落。頓衰颼。氣血非昔。大兒三十歲。治家能幹。且慰目前。
書畫自怡。外無所慕。二曾常見之甚安。芾頓首。
特徵說明
據趙希鵠《洞天清錄集》說法,
晉代的北紙用橫簾抄紙,所以紙紋為橫向,質地鬆而厚,稱為側理紙。
二王真跡多使用會稽豎紋竹紙,紙的高度約一尺許,長度約一尺半。
《海岳名言》:
「幼兒友知,代吾名書碑及手書大字,更無辨。」可知友知嘗為米芾代筆。
米友仁生於熙寧七年(1074),故此帖書於崇寧二年(1103)。
印鑑說明
釋文 | 印主 | 印主簡介 |
---|---|---|
鴻緒、儼齋祕玩 | 王鴻緒 | 王鴻緒(1645-1723),華亭人,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康熙中以第二人及第,官戶部尚書。著有《賜金園集》。 |
宗孔 | 李宗孔 | 李宗孔,廣陵人。清初收藏家,收藏頗富。 |
尺牘(澄心堂帖)
宋 蔡襄 紙本 冊 24.7x27.1 cm |
|
||
蔡襄嘗謂:「紙,李王澄心堂為第一。」此札內容涉及「澄心堂紙」,文中「此」字是否指本 紙?雖然尺寸合於「幅狹不堪作詔命」(梅聖喻詩)之載,且質地「緊厚」、「堅實」也與諸 家所評合。 不過,若是另附樣本也有可能。 |
|||
http://tech2.npm.edu.tw/sung/images/sml/t2_4_a06_m.jpg |
作者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天聖八年(1030)進士,以直言敢諫聞名。
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
歐陽修稱「君謨書獨步當世」,東坡推崇「近時稱第一」。
著有《端明集》、《居士集》、《茶錄》、《荔枝譜》。
釋文
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
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特徵說明
歐陽修評蔡襄書法為「精勁」,當指其用筆之精確及銳利。
鉤法與顏真卿的筆法接近,如葛立方所云:
「君謨始學周越書,其變體出於顏平原(真卿)。」
秀美的捺筆與修長的結體,正如黃庭堅所說:
「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
此紙源於五代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命宣城加工製作。
澄心堂為烈祖節度金陵之住處名稱。據稱其紙,表面猶如卵膜,質地堅潔如玉,細薄光潤。
印鑑說明
釋文 | 印主 | 印主簡介 |
---|---|---|
神品、(墨林)項季子章、項元汴印、子京父印、(子孫)世昌等數枚。 | 項元汴 | 項元汴(1525-1590或1602),嘉興檇李人,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子、墨林山人。明收藏家,築天籟閣,廣收書畫名蹟。 |
黃琳美之、琳印 | 黃琳 | 黃琳,字美之,明代人,董其昌稱其收藏賞鑑為一時之最。 |
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 清高宗 |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
陳定 | 陳定 | 陳定,字以御。崇禎至康熙間人,王時敏康熙丙午家書中,曾述及陳定為王額駙收買書畫情形,似為當時之書畫商人。 |
鴻緒 | 王鴻緒 | 王鴻緒(1645-1723),華亭人,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康熙中以第二人及第,官戶部尚書。著有《賜金園集》。 |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fPreview.aspx?sNo=04001016
國立故宮博物館
曲:
巫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