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紫竹院积蓄体能,正在竹林中的椅子上闲休的时候,晴空中远远传来最熟悉的布谷鸟的声音——“老婆拔(pa)蒿”。于是突然想了解这种鸟长啥样,因为基本上从小到大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鸟”。昨天一回家就忘了,今天上来百度,突然就想起它来了,首先到百度mp3看有没有布谷鸟的录音,结果找半天,都是两声的布谷鸟的叫声(两声的布谷鸟的叫声还真像“布谷”),可就是没有我想找的四声的。返回百度网页搜索,在一个帖子里发现,原来布谷鸟就是大名鼎鼎的杜鹃,多少文人骚客曾通过咏叹它来缱绻抒怀——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到秦少游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反正都是一种孤苦、萧索、凄切、悲怆的感觉。这大概都源自布谷鸟从来不跟那些丛林里的凡鸟一样叽叽喳喳、乱叫一气地合唱,而始终像现在的大明星一样,万里长空飞过,只留几声长调。
它每年都踏着季节的节拍来,很准时,它的叫声代表着收获,令所有的农人倍感亲切!可是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不知道它的大名,见过它的真容。
查百度百科杜鹃科介绍:
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于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後。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我就不全部贴了,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知道杜鹃作为“恶鸟”的一面(要知道杜鹃科不少种比如四声杜鹃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杜鹃不筑巢,不育雏,而总是将卵产在别鸟家中,所以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杜鹃都是别种鸟的养父母养大的。糟糕的是,鸟类再笨大体还是识数的,一窝多一只少一只还是比较敏感,多了绝对不行,少了可以勉强。(这里涉及鸟类的产卵习性,一般鸟类腹部有几个孵卵斑就产几个卵,因而在未达到一定的数目前,如果卵有遗失,会补产1枚。但是有些鸟如鸠鸽、喜鹊、家燕,每一繁殖季节只产固定的卵,少了也不再补。)这样,杜鹃就进化出来好几种利于自己所产卵被他种鸟抚养的策略,一种是使产的卵形状接近于被寄生的那种鸟类的卵,另一种则是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甚至小杜鹃一孵出来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
http://s8/middle/4e07e84ft890899e31d37&690
四声杜鹃(图片来自网络)
转了一圈,回到四声杜鹃。它当然是杜鹃的一种了,学名叫Cuculus micropterus,英文名Indian
Cuckoo,为杜鹃科杜鹃属鸟类,俗名很多,计有快快割麦、光棍好过、豌豆八哥、关公好哭。叫声为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通常栖于森林及次生林上层。常只闻其声不见其鸟。关于它的俗名,由于它常在特定的季节出现,我国农人常将它当作季节转换的信使,特别是收获和播种的信使。就目前我知道的“快快割麦”等几个俗名貌似都不像它叫声的模拟,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那儿(山西)都叫它“老婆拔蒿”,纯粹是模拟它的叫声,其中“拔”在山西方言里发“pa”的音,而蒿就是野草(曹操有首诗就叫《蒿里行》,其中有一句千古传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个俗名同时有这样的意思:耕种季节到了,妇女们该到田里拔去野草,为播种做准备了。想听它的叫声的话,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您》开始时就有它的叫声出现。
http://s13/middle/4e07e84ft89089d1713cc&690
八声杜鹃(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还有一种叫声更复杂的八声杜鹃(学名Cuculus merulinus,英文俗名:Plaintive
Cuckoo),听起来就像一首简短的小曲。我在大自然中只听到过一两次,所以印象不是很深。
《北京欢迎你》: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xMDY0MjI4.html
普通杜鹃叫声: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ZotmBMusEw/
四声杜鹃叫声flash: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tWuvYcbewk/
八声杜鹃叫声:http://s758.photobucket.com/albums/xx221/dootdoot7788/action=view¤t=MOV01126video.flv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