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苏眉鱼
提起苏眉鱼,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事实上,它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说它熟悉,是因为可能有不少人在海洋馆或潜水馆里触摸过它,更有不少人吃过它。摸过,吃过,这还不熟悉吗,不就是厚嘴唇、头部隆起、颜色鲜艳、肉鲜味美的鱼吗?当然不熟悉了,因为好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它是一种濒危保护动物,它的好多生物学特征(如转变性别)连科学家都不是完全了解。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鱼呢,它怎么成了濒危保护动物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眉鱼的秘密生活
苏眉鱼名称众多,英语称拿破仑濑鱼、隆头濑鱼或毛利濑鱼,汉语里则叫苏眉鱼或波纹唇鱼,“苏眉”源于这种鱼眼睛后方两道状如眉毛的条纹。苏眉鱼属隆头鱼科,是一种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的珊瑚鱼类,一般可活30年以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苏眉鱼年龄超过50岁,长达2.5米,重达191公斤。成年苏眉鱼斑纹明显,色彩艳丽,并且每只苏眉鱼面部都具有独特的花纹,这些花纹从眼睛处向外辐射出去,就如人类的指纹一样。
苏眉鱼食谱很广,除鱼类外,还以众多种类的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许多有毒和有棘刺的动物,如海胆、棘冠海星、硬鳞鱼、海兔。苏眉鱼吃了这些有毒动物后并不会中毒,但毒素会在苏眉鱼体内积聚起来,消费者如果吃了未清理干净毒素的苏眉鱼后就会中毒。苏眉鱼有一整套对付猎物的技巧。如果猎物躲进珊瑚礁缝里,它会伸长自己的颚将猎物紧紧夹住并拖出来;对于隐蔽型的猎物,它会咬掉猎物所藏身的珊瑚枝,或者通过喷射强劲的水流将泥沙等覆盖物吹走从而捉住猎物;要是猎物钻到石头下面,苏眉鱼会用强有力的颚将石头翻过来,它还会用坚硬的咽头齿来压碎有壳类动物的硬壳。
苏眉鱼属于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鱼类,这类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在一定的时期改变性别。大部分苏眉鱼出生后即保持性别不变,只有一小部分成年雌性苏眉鱼有机会变为雄性,这一小部分中较大的雌性苏眉鱼才有机会变为超雄性,这种情形常发生在另一只超雄性苏眉鱼首领死去时。超雄性苏眉鱼是一群苏眉鱼的首领,它比所有其它雄性苏眉鱼都大,有着独特的颜色和花纹。苏眉鱼会在繁殖季节选择新月初升时群聚交配产卵,届时,超雄性苏眉鱼会与大多数雌性苏眉鱼进行交配。超雄性苏眉鱼还负责巡视它的地盘,一旦有另一群苏眉鱼入侵,它会猛烈地驱逐走入侵的雄性苏眉鱼,并与入侵群中的雌性苏眉鱼交配。
苏眉鱼不象许多洄游鱼类一样到出生地产卵,它们的整个交配产卵过程也很短,不超过一天。苏眉鱼交配产卵后,受精卵会漂浮到海洋光合作用带,并在那里孵化成幼鱼,幼鱼一般生活在内滨珊瑚虫丰富的泻湖里,成年后游往外滨。有趣的是,尽管苏眉鱼是最大的珊瑚鱼,但却很容易受到惊吓,并在受惊吓时钻入珊瑚礁寻求安全。苏眉鱼性情温和,深受潜水爱好者喜欢,因为它甚至可以允许潜水员触摸它。
亟需保护的濒危物种
苏眉鱼天敌很少,自然死亡率较低,曾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但为什么在过去的30年中种群数量中竟减少了至少50%,而且还有加速减少的趋势?
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苏眉鱼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经济鱼类进行交易。苏眉鱼肉质鲜嫩,是很有名的美味,但由于数量少,价格昂贵,一公斤苏眉鱼可卖到200美元,一盘鱼唇更可卖到300美元。正是昂贵的价格刺激着一些人不断冒险去捕捉苏眉鱼。苏眉鱼的种群密度本来就不高,在未遭受捕捞和轻度捕捞的区域,平均每公顷珊瑚礁内有成年苏眉鱼2到20条(很少多于10条),远达不到经济鱼类所要求的最低密度,在重度捕捞区域,种群密度会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有些地区甚至已经灭绝了。
苏眉鱼的生物学特征使其特别容易被过度捕捞,因而并不适合作为经济鱼类进行交易。首先,苏眉鱼寿命长,性成熟慢的特点使其种群数量极易受捕捞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断代现象。其次,苏眉鱼聚群产卵的特点使其容易被过度捕捞,捕猎者一旦掌握了苏眉鱼聚群交配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就可将其一网打尽。再次,市场上对30到45厘米长的苏眉鱼需求量更大,而这种尺寸的鱼尚未性成熟,从而极大地降低种群的繁殖力。此外,苏眉鱼人工养殖尚处于实验阶段,不具备供应市场能力。大多数所谓的人工养殖不过是捕来幼鱼饲养,长大后再卖,因而市场上的苏眉鱼基本上都是野生鱼。
正由于这些原因,苏眉鱼2004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濒危物种,同年10月被列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的保护物种。
有专家表示,苏眉鱼被列为濒危物种后,最关键的是进行实际保护。因为苏眉鱼虽被列为濒危保护物种,但对苏眉鱼的偷捕、私运、黑市交易等非法行为仍在继续,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对苏眉鱼的现状仍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照吃不误。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相关国家就要达成一致,对苏眉鱼交易实施严格监管,杜绝私捕现象,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意识到苏眉鱼也是濒危保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吃掉它们。
警惕人类的口腹之欲
其实,人类在满足口腹之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其它物种造成影响,所幸自然界有着超强的恢复力,但人类饮食对某些物种的特别嗜好则会导致物种濒危乃至灭绝。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著名的关岛大蝙蝠、北美旅鸽、长毛蜘蛛猴、北鲑鱼等都是被当地的人们吃光的。还有不少物种快被吃光了,即便是常见的蛇,在人类的大肆捕捉下也可能绝迹,最近不少地方鼠害猖獗,原因之一就是鼠的天敌——蛇被基本吃光了。法国蒿雀就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蒿雀在法国本来很普遍,但自这种鸟成为法国人最喜欢的美味后,不久就因为大肆捕捉而濒临灭绝了,以致于法国政府为此颁布禁令,对私自捕养蒿雀者,最高处以12500万美元罚金及六个月监禁。如果不及时保护的话,苏眉鱼也难逃这样的命运。(xinpson编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