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第一遍在轩家看的比较不仔细,绣十字绣的认真绣,躺着互相聊天的认真聊,就我一人孤军奋战看片子,还要时不时回应他人,导致了没有好好记住电影里的诸多细节。于是几日后自己又重新看了第二遍,顺便看了很多人的点评,想过几天写自己的感想。结果几日过去我的记忆已经完全脱离了电影内容,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感想处于最深刻细腻的状态我又看了第三遍……看完就写才能写出最佳感受啊~好吧,我苛求完美的习惯真的满变态的……如果今天又没成我会看第四遍的~更变态的是我写什么就要听什么的背景音乐,这样才能融入情境之中啊……
废话不多说,分析下三个人物和剧情。
康正行(张睿家饰):他对余守恒的感情那是最容易肯定的了。(画外音:小时候的正行超可爱的,白面小正太一枚啊,哈哈~)康正行说如果小时候他没有答应老师去做余守恒的小天使的规定的话,那他现在会是怎样的,他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正行小学时原本是班长,奉老师之命当余守恒的朋友。余守恒是那种非常闹腾的孩子,有多动症。原本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个规定捆绑在了一起,以致于发生了一段不知该定义为友情还是爱情的感情。正行的性格是那种很温和谦逊的,所以在慧嘉于学校大会上被那个变态老师剪了头发之后,拿着剪刀帮慧嘉修头发还安慰到头发短了还会再长啊不要难过啊……表面上平静如水的他内心潜藏着的是对守恒的关注和爱。守恒打篮球他会在一旁观看,帮他拿tee;化学课上痴痴地望着睡着的守恒:迟到上语文课,却趴下来想心事,想来想去始终都是守恒;在守恒家跟他一起复习的那个晚上,拿开守恒挡住脸上的书,温柔地靠近他看着他:当发生地震时,用力地护住守恒怕他受伤。(原版小说中是正行和守恒握手然后四目相对,但是电影那个版中没有握手的镜头只有奇怪眼神的镜头,其实隐藏镜头是他们躲在台子下握着手,所以互望的眼神才显得怪异。但是导演没有像编剧那样重点刻画这场地震戏,以致于后来床戏的产生很突兀,感情的衔接不连贯了)一直都觉得正行和慧嘉的那场进行了一半的激情也有些突兀,明明自己爱的是正行可是还跟慧嘉发生关系,途中又停止了,或者说那场激情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反省,他想试图喜欢女人可是无法做到。总之感觉影片有些地方不连贯,删掉的镜头才起到了连接纽带的作用。比较喜欢正行和慧嘉翘课去台北,在街上互相拉扯着奔跑然后放肆大叫宣泄情绪的那段,感觉那才是无畏的青春啊~可是青春真的如此无畏就好了,慧嘉的出现是他跟守恒关系的导火线。与此同时,他高考失利跟守恒进了私立大学,学业感情两面夹攻。当他得知守恒和慧嘉在一起时,推倒了守恒独自上了公车然后一人默默流泪。车厢那么空,影片一直都是那种墨绿或灰灰的色调,很有一种凄凉无望之感,更加渲染了正行当时心里的苦闷痛苦。当然之后正行在公园遇见了一猥琐大叔,之后镜头切到了他一人坐在浴缸里无助的样子,网上有广泛讨论他到底有没有跟那大叔发生关系,最后看来貌似是没有。回家的路上收到守恒的留言一下子变得很伤感百感交集。在系舞会上勉强陪守恒玩了那个二选一的问答游戏,其实正行想问的问题只是我和慧嘉二选一,你选谁,可惜守恒装没听见,然后正行借故离开,他是很害怕得知答案的吧。之后终于跟守恒坦白我不是情愿做你朋友的,只是因为老师的规定。电影中删掉的情节是守恒去找慧嘉说分手然后慧嘉到正行家找正行哭诉。恰巧守恒来到正行家时看见刚洗好澡的正行抱着慧嘉在安慰她,于是误会之下一气离开最后出了车祸。正行把守恒从警察局保释出来的路上,守恒轻轻地靠在正行背上,这时的背景音乐很温情。在正行家,守恒预感即将失去自己十分依赖的正行了于是就看见他和正行十分纠缠的那幕床戏。因为之前地震那场戏没有把人物内心刻画得深入所以导致了这场床戏的突兀,这是一处诟病,电影编剧大意这么说的。最后在海滩边跟守恒的告白让人心疼啊,怕跟守恒说了连朋友都做不成,孰料其实守恒早就明白……这个人物温情中带着彷徨和无奈,虽说导演认为张睿家演得很娘,但是的确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内心戏更细腻。所以娘的好

余守恒(张孝全饰):编剧说有人或者会说守恒根本是个万人迷,怎会寂寞又怎需执著,但寂不寂寞岂是外表可以论断,如果成长经验是充满断裂与创伤的,长成后外表再怎么阳光,那个黑暗的寂寞之鬼就不存在了吗?所以当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好动贪玩余守恒的内心却是非常寂寞的。当康正行提出要和他做朋友并在美术课上愿意跟他同组后,守恒在放学时跟正行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然后长大了守恒开始十分依赖正行,上学前到他家门口大声叫唤;学校午休一看不到他人就到处寻找;只要正行不在,打球就不在状态;看到正行和慧嘉亲切耳语会吃醋,并反复询问他们谈了什么,正行不肯说还会发脾气;用激将法让正行参加系舞会,正行答应去之后脸上露出一种狡黠天真的表情。原本以为是正行一厢情愿喜欢守恒而守恒不知,可是看到后来却发现其实守恒对正行也并非那么简单。男生之间关系再好会看不到他人就急得疯找吗?会因为好朋友不在观战就打不好篮球?当慧嘉叫正行去喝东西时,让正行坐在自己旁边时,守恒自己坐了过去没让正行过去,起初我认为这是守恒孩子气的表现,可是越发发觉不简单,是他根本不想让正行坐到慧嘉身旁;和正行在餐厅时还故意说自己很受女生欢迎,但是听到正行说他喜欢班上一个女生时,只是噢了一声便沉默了,但之前的发言到底是炫耀还是种试探?单纯的朋友间需要试探吗?当看到正行和慧嘉亲密耳语后开始反复询问,正行不说他还是问等正行说了他却走开说不想知道了。但是守恒对正行的感情也许是依赖和占有偏多,他对正行说不上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因为面对慧嘉,他也是有感情的。因为之前有过kiss戏还有电影中删掉的他去慧嘉家找她说明正行知道了他们在一起后的那场和慧嘉的床戏。可是如果他对正行没有爱情的话,那场床戏又说不通了。挽留一个朋友也不用发生关系吧何况是两男生,整体看来是他对正行过分依赖的情绪和强烈的占有欲。第二天慧嘉来找守恒,守恒对慧嘉说的那番话意味深长,我小时候一直是个很讨人厌的小孩,那个时候没人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到现在还是很怕那种感觉。后来正行出现了,不管我发生什么事他都一定会陪着我,他是我那个时候唯一的朋友。后来你也出现了,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们任何一个。这样子看来的话守恒的内心真的很难揣测,网上有人调侃说正行守恒和慧嘉这三个人就是同性恋双性恋加异性恋,说法未免无厘头了点~但守恒对正行到底是何种感情真的很令人费解,特别是当正行告白后欲走时他叫住他大声说什么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个“朋友”跟正行回答慧嘉时说我和守恒是很好的朋友的那个“朋友”是不是一个含义呢?正行的那个“朋友”的意思不仅仅是朋友而已。这句话又是争论焦点之一。 
杜慧嘉(杨淇饰):慧嘉的出现绝对是必须,没有她电影压根进行不下去了。原本很明显她是喜欢康正行的,但是知道正行喜欢守恒后愿意为他保密。可是之后慧嘉怎么又跟守恒好上了呢还说只要你考上大学我们就在一起。一直到影片后期,慧嘉在整理自己拍摄的照片就是那组名为《捉住真实的世界》的摄影作品吧,她拍的是正行。可见她喜欢的始终是康正行,那么她跟守恒在一起是因为喜欢不了自己喜欢的人,就去喜欢他喜欢的人?还是说她想牺牲自己让正行和守恒的关系明朗化?因为没有她跟守恒的事,正行就不会吃醋难过之后守恒也不会因此与慧嘉分手然后再与正行纠缠一夜。慧嘉一直就是个很聪明的人,很早就看穿了正行喜欢守恒这个事实,在图书馆看到正行在偷偷翻《论性别》这本书后就更确定了,所以才会直击要害地问正行你是不是喜欢守恒啊;在守恒问她跟正行如何认识时她说了一句他也不一定什么都告诉你吧,其实慧嘉的潜台词就是他喜欢你当然也不会告诉你的。三个人的关系实在复杂,后期看上去很有3P风范~结局也是开放式的。

(满喜欢这张的,正行兄偷看睡着的守恒兄~)
最早是看到五月天的同名歌曲MV,看到些电影片断觉得不错很想看。虽说已经是两年前的片子了,不过我从来不以新旧论英雄的,关键是品质。虽然很多硬伤瑕疵在所难免,可是终究事无巨细没有绝对完美无暇的。全片取景于台湾的花莲省,风景很优美恬淡。所以那一场场骑着单车的戏的氛围显得很质朴。背景音乐也是缓缓的隐隐的,有欢快有哀伤有起伏有停滞~非常喜欢《盛夏光年》这个名字,因为仿佛承载了青春的特质,有点混沌有点残酷但是仍有美好存在。余守恒代表了恒星,康正行代表了行星,杜慧嘉代表了彗星。影片开头老师在讲课时说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彗星突然出现不是白说的,是有寓意的。所谓盛夏光年是说盛夏是恒星和行星最接近的时候,但彼此之间的距离仍要以光年计算。暗喻了守恒和正行之间无法真正靠近却又离不开对方的感情。
盛夏光年词曲:阿信 演唱:五月天
我骄傲的破坏/我痛恨的平凡/才想起那些是我最爱/盛夏去贪玩/把残酷的未来/狂放到光年外(而现在)/放弃规则放纵去爱/放肆自己放空未来/我不转弯我不转弯/让定律更简单/让秩序更混乱/这样的青春我才喜欢/我要我疯我要我爱就是/我要我疯我要我爱现在/一万首的mp3一万次疯狂的爱/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盛夏的一场狂欢来到了光年之外/长大难道是人必经的溃烂/我不转弯我不转弯wo……
(前夜3点半完成的产物,我又通宵达旦了,哦也~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