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求不得,反求诸己

(2020-10-30 15:41:45)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心理咨询

修心如同登山,我们的目标就是登上山顶。然而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走错道,以至于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始终只能在山腰徘徊,有的甚至退回到了山脚。


于是,迷路的人们就会感觉山顶好遥远,改变好难,有的甚至泄气或者失望,觉得自己这辈子只能这样,改变不了了。


其实,改变不难,只要你想改变,并秉持修心的原则,每个人都是可以登顶的。


修心的原则之一是“内求”。中国有句古话:所求不得,反求诸己。也是在讲内求,意思就是说,当外界不能如我们愿的时候,我们应该找的是自己内心的原因,而不是去指责外界。因为,指责外界除了徒添烦恼,甚至恶化事件,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然而,我们惯用的思维总认为是外界造成了我们的痛苦,是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对造成了我的痛苦,是恋人的背叛造成了我的痛苦,是同学的刻意针对造成了我的痛苦,是生活、工作或者学习的压力造成了我的痛苦……


其实,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评判出现了问题。心理学ABC理论就很好的解释这个道理。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指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所以,想要摆脱痛苦,就需要从我们过去的旧认识B中挣脱出来。


当然,只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还不够。思维有它的惯性,它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又把我们拉回过去的旧认识B中,从而让我们再次陷入痛苦C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求助者”去求助咨询师,咨询的过程让他觉得轻松和舒服,道理也能理解,可是一旦遇到问题,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甚至比原来更严重了。这就是思维惯性的作用。


为了摆脱旧的思维惯性,我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让思维形成新的惯性。所以,冯老师经常会强调让大家做的一句练习是:我所有的痛苦和不满意是我的思想制造出来的,我现在决定改变。


这句练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你看清痛苦的真正来源,二是因为大量的重复练习,新的思维惯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于是,我们也就走上的正确的改变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