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之道】聚人气的秘密

(2018-03-06 16:08:57)

原文:“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字词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国君把财富都收敛起来,民心就散了,把财富都藏于民众之中,民众就会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这段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让国君不要钱,不要钱那国君的用度也就没有办法。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一定不能贪婪,一个人如果贪婪了,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财聚民散经典案例。

明代崇祯年间,国家腐败不堪。屋漏偏逢连夜雨,让崇祯皇帝倒霉的是,此时东北的旗人开始形成气候,对关内虎视眈眈。与此同时,陕西一带又逢大旱,草木枯黄,八九月间民众只能“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吃这些东西只能让自己不死。很快这些东西都吃完了,最后就只能吃树皮。到后来连树皮都吃完了,然后民众就去山中挖一种矿石吃,这种矿石性寒,吃一点就饱了,吃后几天人们就出现肚子胀坠而死。

一些不想就这么死的人就开始聚众抢劫,甚至开始杀人为食。紧接着流寇就开始形成了,他们打着“剿兵安民”的旗号,人们纷纷加入其中。

这种情形也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如果皇上加强国家管理并果敢地开仓赈济,就能很快收拾民心,情况很快就会好转,正所谓“财散则民聚”。

崇祯皇帝因为贪婪和吝啬,动不动就玩什么《罪己诏》,昭告天下这都是朕的罪,然后就进行所谓的惩罚自己,要么减一点善,要么撤掉一些奏乐,所以崇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影帝”,尽是做一些样子给天下人看。

从流寇开始形成到李自成和张献忠逐渐形成气候,崇祯皇帝已经浪费了十多年时间,他不明白贪婪和吝啬迟早要遭到惩罚的,因为“财聚则民散”。

有意思的是,李自成就是利用了“财散则民聚”的道理,他高举“均田免赋”的旗号,所到之处“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能够一呼百应的原因。

一般人认为明朝后期可能国库空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按照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所考证,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到李自成被清兵打败撤离京城的时候,这些银两都被放在国库中丝毫未动。 

看到这段历史,大家可能想,崇祯皇帝真实愚蠢至极,怎么会这么无为?其实崇祯皇帝也不是真的就这么蠢,这都是因为内心的原因。

试想,如果让你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你的父母来管;或者你已经有了子女,让你把所有的收入交给已经成年的子女;或者说你准备用一辆买车的钱给你兄弟治病,可能很多人都做不到。皇帝也是人,要让皇帝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没有修心其实有很大的困难。当然,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这个人一定有很大的作为。

 

这也就是为什么修心能改变命运的道理,一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天天坚持实修,内心的恐惧逐渐在减少,人的私欲也就随之降低,人的格局就会发生变化,人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