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下午 14点28分,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这样的震级曾经在上世纪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瞬间夺去了24万2千769人的生命,而今天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这场大地震,又造成了多少生命瞬间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还不得知。
地震,对于地球来说,是一个正常不过的现象。但对于人来说,是一场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让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给幸存者的心灵带来不能磨灭的伤害。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还在继续,全中国人民将在中央的领导下一起来抚平这场灾难给祖国的土地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团结一致修复家园的同时,我们还应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心灵的创伤。
倒下的房子很快就可以重建起来,学生落下的课程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能弥补回来,失去的财产我们可以创造出来,但唯有心灵的印记是难以消除的。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当电视里重新回放“5.12”的场景时,或者当别人提起“地震”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会不寒而栗,甚至还像这次“5.12”一样卷缩着身体,眼睛表现得呆滞,恐惧地逃离。所以, 我们建议国家在组织抢险救灾的时候不要忽视拯救受伤者的心灵。
其实这种恐惧是完全可以消除的,现在我们给大家提供几点消除恐惧的办法:
1.现场冲击法
当我们从废墟中爬出,看到自己的亲人离去,自己的房屋倒塌,去直面当时的现场,感受当时的恐惧。做这种想象的时候全身放松,每周2—3次。有人说这种现场冲击法会不会加重内心的恐惧,其实不会的。当地震结束后我们的记忆将同情感剥离,也就是说当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当我们再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们记忆犹新,但我们已经不再痛苦了。
2.宣誓法
我们在失去亲人以后内心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主要表现为对未来失去信心,不仅仅孩子是这样,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这种指向未来的恐惧其实是一种孩提时形成的一种局限,或者我们称之为潜在的心理问题。这时建议大家以家、班级为单位做宣誓,如:
我现在完全的安全
我相信我的未来自然会照顾好我自己
过多的担心和害怕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要放弃对未来的担心和害怕,因为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相信我们的政府都会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直面死亡
我们的恐惧源于我们害怕自己死亡,现在我们想象自己躺在废墟中正经历死亡,去感受那种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心情。多次做这种直面死亡的练习,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就会减少很多。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正像认知原理“ABC”定理所阐述的:任何事物并不是引起我们内心冲突的原因,而是我们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导致我们内心的冲突。这个定理同样适合于地震,地震本身并不害怕,当我们不害怕的时候,我们多了一份从容;当亲人去世的时候,如果我们像老子一样非常洒脱的掩埋亲人的尸体,重新投入到工作、生活、学习和抗震救灾中,这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