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点评注释(六)
(2011-12-01 08:55:38)
标签:
杂谈 |
第十二齣
【西地錦】(末扮楊文驄冠帶上)錦繡東南列郡,英雄割據紛紛(擁兵自重的將軍紛紛劃地為王,形成割據局面);而今還起周郎(三國吳都督周瑜,曾聯手蜀國,於赤壁大破魏軍,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恨,江水向東奔(喻左良玉移兵東下)。
下官楊文驄,昨奉熊司馬之命,託侯兄發書寧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連夜寄去。還怕投書未穩,一面奏聞朝廷,加他官爵,廕他子姪;又一面知會各處督撫,及在城大小文武,齊集清議堂(朝廷大臣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南京是留都,亦有清議堂),公同計議,助他糧餉,這也是不得已調停之法。下官與阮圓海雖罷閒流寓(罷職閑居流寓南京),都有傳單,只得早到。(副淨扮阮大鋮冠帶上)黑白看成棋裏事,鬚眉扮作戲中人(黑白不論,逢場做戲)。(見介)龍友請了,今日會議軍情,既傳我們到此,也不可默默無言。(末)事體重大,我們廢員閒宦,立不得主意,身到就是了。(副淨)說那裏話。
【啄木兒】朝廷事,須認真,太祖神京今未穩,莫漫愁鐵鎖船開(王濬故事),只怕有蕭牆人引(蕭牆,《論語.季氏篇》:“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喻禍起于內部)。角聲鼓音城樓震,帆揚幟飛江風順,明取金陵,有人私啟門(暗指左良玉東下在南京有內綫)。
(末)這話未確,且莫輕言。(副淨)小弟實有所聞,豈可不說。(丑扮長班(官員的僕從)上)處處軍情緊,朝朝會議多。稟老爺,淮安漕撫史可法(後有傳)老爺,鳳陽督撫馬士英老爺俱到了。(末、副淨出候介)(外白鬚扮史可法,淨禿鬚扮馬士英,各冠帶上)(外)天下軍儲一線漕(天下的軍需都要靠一綫的水運;史可法當時是漕撫,主管漕運的督撫),無能空佩呂虔刀(呂虔,三國魏人,有一把寶刀,鑄工相之曰,只有位登三公的人才可以佩帶,虔以贈王祥,祥後來位列三公,祥臨終復以刀授弟王覽,覽仕至大中大夫。事見《晉書.王覽傳》。這裏是史可法自謙,說自己才德不稱官位)。(淨)長陵坏土關龍脈,愁絕烽煙搔二毛(馬士英當時是鳳陽督撫,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先世皇陵所在。坏土,坏音pi,墳堆,皇陵,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遠志屈於短年,雄心埋於坏土”;烽煙,各路亂兵,即農民軍;長陵,漢高祖的寢陵;關龍脈,皇陵受到烽煙的侵擾關系到皇家命脈的延續。二毛,花白的頭髮)。(末、副淨見各揖介)(外問介)本兵熊老先生為何不到?(丑稟介)今日有旨,往江上點兵去了。(淨)這等又會議不成,如何是好?
【前腔】(外)黃塵起(大隊兵馬行走,揚起滾滾黃塵),王氣昏(金陵自古有王者之氣,王氣昏,朝政不明也),羽扇難揮建業軍(《晉書.顧榮傳》:廣陵相陳敏反,渡江據州,顧榮等暗地裏籌劃攻陳敏。榮派人拆毀橋樑,并藏舟於南岸,陳敏率萬餘人出,無法渡江。顧榮揮一揮羽扇,其衆潰散。後即以羽扇揮軍作為從容指揮、克敵製勝的典實。這裏意思是沒有一個像顧榮這樣智勇雙全的人去指揮軍隊);幕府山蠟檄星馳(南京西北、長江南岸有幕府山,東晉王導曾在這裏設立幕府,即軍事決策機搆;將軍事行動命令的文書封在蠟丸裏傳遞,叫蠟檄;星馳,奔行速度如流星一般),五馬渡樓船飛滾(南京地名,在舊上元縣西北二十三里;相傳晉元帝與彭城五王於此渡江在金陵建立東晉)。江東應須夷吾鎮(夷吾,管夷吾,字仲,潁上人,?-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四十餘年,政治上因勢製宜,推行改革,發展經濟,從此齊國國力大振,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東晉的溫嶠曾稱當時的王導為“江左夷吾”;意思為,江左一帶應當由管仲、王導這樣的名臣來治理),清談怎消南朝恨(清談亦作清譚、玄談;魏晉時期崇尚老莊,形成了一種空談玄理的風氣,自三國兩晉至齊梁而不衰。一般人認為清談誤國,宋王安石《謝安》詩:“謝公才業自超群,誤長清談助世紛”;魯迅先生也曾批評清談是不切實際的行為;然而,歷史上愛好清談的士人有很多都非常注重名聲氣節,甚至具有卓越的才干。清代學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魏晉清談之士林,東漢禮教節義之士林也”,如當時的何晏、王弼、竹林七賢等,不可厚非。這裏的清談是指朝臣議政,只尚空談,給歷史上的南朝留下幾多悲劇;暗指留都南京大臣的無能),少不得努力同捐衰病身(捐身,獻身也)。
(末)老先生不必深憂,左良玉係侯司徒舊卒,昨已發書勸止,料無不從者。(外)學生亦聞此舉雖出熊司馬之意,實皆年兄之功也。(副淨)這倒不知;只聞左兵之來,實有暗裏勾之者。(外)是那個?(副淨)就是敝同年(同一年考中進士,稱同年;阮大鋮與侯恂都是萬歷四十年即1612年進士)侯恂之子侯方域。(外)他也是敝世兄,在復社中錚錚有聲(錚錚,剛正),豈肯為此?(副淨)老公祖(舊時士紳對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稱,對地位較高者亦稱老公祖流行於明清;史可法是漕撫,也是地方官,阮大鋮尊稱他老公祖)不知,他與左良玉相交最密,常有私書往來;若不早除此人,將來必為內應。(淨)說的有理,何惜一人,致陷滿城之命乎?(外)這也是莫須有之事(南宋奸相秦檜以“莫須有”之事誣陷岳飛),況阮老先生罷閒之人,國家大事也不可亂講。(別介)請了,正是“邪人無正論,公議總私情”(姦佞之徒絕無正直的言論,即使公議也摻雜着私情)。(下)(副淨指恨介)(向淨介)怎麼史道鄰就拂衣而去,小弟之言鑿鑿(確實)有據;聞得前日還託柳麻子去下私書的。(末)這太屈他了,敬亭之去,小弟所使,寫書之時,小弟在傍;倒虧他寫的懇切,怎反疑起他來?(副淨)龍友不知,那書中都有字眼暗號,人那裏曉得?(淨點頭介)是呀,這樣人該殺的,小弟回去,即著人訪拿。(向末介)老妹丈,就此同行罷。(末)請舅翁先行一步,小弟隨後就來。(副淨向淨介)小弟與令妹丈不啻同胞,常道及老公祖(這裏是指馬士英,楊龍友是馬士英妹夫)垂念,難得今日會著。小弟有許多心事,要為竟夕之談。不知可否?(阮大鋮對馬士英看似奴顏卑膝,暗地裏卻在設計牽製,以為己用)(淨)久荷高雅(荷,肩負、承載,此處有仰慕意;久仰你的高儀博雅之風),正要請教。(同下)(末)這是那裡說起!侯兄之素行雖未深知,只論寫書一事呵,
【三段子】這冤怎伸,硬疊成曾參殺人(疊,音die,屢次、接連;《戰國策.秦策二》:春秋時費這個地方有一個與孔子的弟子曾參同名的人殺了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知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流言可怕);這恨怎吞,強書為陳恆弒君(陳恆,春秋齊國大臣;齊簡公即位後,分別任命陳恆、闞止為左右相。闞止得寵,陳恆忌之。闞止欲借齊簡公之力驅陳恆,闞止家僕陳豹報信於陳恆。陳恆先發製人,率車入宮,闞止敗,出逃,被陳恆家兵所殺;齊簡公倉皇逃往舒州,被追兵所殺。孔子以為是陳恆弒其君,請魯哀公出兵伐齊,未得到魯哀公和季康子的支持。陳恆弒君是歷史事實,而後來卻被史籍記載成齊簡公無道被殺。《春秋.哀公十四年》只書“齊人弒其君”。後引申為代人受過)。不免報他一信,叫他趁早躲避。(行介)眠香占花風流陣,今宵正倚薰籠(帶罩子的薰香爐)困,那知打散鴛鴦金彈狠。
來此是李家別院,不免叫門。(敲門介)(內吹唱介)(淨扮蘇崑生上)是那個?(末)快快開門!(淨開門見介)原來是楊老爺,天色已晚,還來閒遊。(末認介)你是蘇崑老。(問介)侯兄在那裏?(淨)今日香君學完一套新曲,都在樓上聽他演腔。(末)快請下樓!(淨入喚介)(小旦、生、旦出介)(生)濃情人帶酒,寒夜帳籠花。楊兄高興,也來消夜。(末)兄還不知,有天大禍事來尋你了。(生)有何禍事,如此相嚇?(末)今日清議堂議事,阮圓海對著大眾,說你與寧南有舊,常通私書,將為內應。那些當事諸公,俱有拿你之意。(生驚介)我與阮圓海素無深讎,為何下這毒手。(末)想因卻奩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變怒耳(即老羞成怒)。(小旦)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生)說的有理。(愁介)只是燕爾新婚(燕爾,原意為安然,後多用於新婚;元本高明《琵琶記.蔡宅祝壽》:“輻輳,獲配鸞儔。深慚燕爾,持杯自覺嬌羞。”錢南揚校註:“燕爾,猶云安然,惟這裏即作新婚解。”後乃沿用),如何捨得。(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傑自命,為何學兒女子態。(香君有男子血性)(生)是,是,但不知那裏去好?(大丈夫卻無主張)
【滴溜子】雙親在,雙親在,信音未準;烽煙起,烽煙起,梓桑(桑梓,故鄉;《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有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後多以桑梓指故鄉或鄉親父老)半損。欲歸,歸途難問。天涯到處迷,將身怎隱。歧路窮途(歧路,岔路;窮途,絕路;走投無路意),天暗地昏。
(末)不必著慌,小弟倒有個算計。(生)請教!(末)會議之時,漕撫史可法、鳳撫馬舍舅俱在坐。舍舅語言甚不相為,全虧史公一力分豁(開脫),且說與尊府原有世誼的(世代有交往)。(生想介)是,是,史道鄰是家父門生(科舉考試及第者對主考官自稱門生)。(末)這等何不隨他到淮,再候家信。(生)妙,妙!多謝指引了。(旦)待奴家收拾行裝。(旦束裝介)
【前腔】歡娛事,歡娛事,兩心自忖(自己思量、揣度);生離苦,生離苦,且將恨忍,結成眉峰一寸(愁上眉梢。宋代詞人毛滂《惜分飛》詞:“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詞意與此同)。香沾翠被池(池,衣被等邊緣部分的裝飾),重重束緊。藥裹巾箱(藥裹,藥包、藥囊;宋陸遊《病中偶得名酒小醉》:“詩囊羞澀悲才盡,藥裹縱橫覺病增”;巾箱,古時放置頭巾的小箱子,後亦用於放置書卷、文件等物品。清趙翼《李郎曲》:“捆載箱巾過嶺來,昔是玉人今玉客”),都帶淚痕。
(丑上挑行李介)(生別旦介)暫此分別,後會不遠。(旦彈淚介)滿地煙塵,重來亦未可必也(重來亦未可必也,乃吩咐侯生不要再來。為何香君不欲侯生再來,只是滿地煙塵,不得冒險而來也。“未可必也”, 聲帶嬌嗔)。
【哭相思】離合悲歡分一瞬,後會期無憑准。(小旦)怕有巡兵蹤跡,快行一步罷。(生)吹散俺西風太緊,停一刻無人肯。
(生)但不知史漕撫寓在那廂。(淨)聞他來京公幹,常寓市隱園,待我送官人去。(生)這等多謝。(生、淨、丑急下)(小旦)這樁禍事,都從楊老爺起的,也還求楊老爺歸結。明日果來拿人,作何計較?(末)貞娘放心,侯郎既去,都與你無干了。
(末)人生聚散事難論,
(旦)酒盡歌終被尚溫,
(小旦)獨照花枝眠不穩,
(末)來朝風雨掩重門。
(副淨扮旗牌官(旗牌官,替主將掌管令旗、令牌的軍官,職位近於中軍官)上)漢陽煙樹隔江濱,影裏青山畫裏人,可惜城西佳絕處,朝朝遮斷馬頭塵(馬頭塵,戰馬揚起的塵土。謂西部有戰事,張獻忠的農民軍常在湖廣西部和四川一帶活動)。在下寧南帥府一個旗牌官的便是,俺元帥收復武昌,功封侯爵。昨日又奉新恩,加了太傅之銜(明朝設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公,是官階極品);小爺左夢庚(左良玉之子),亦掛總兵(明代遣將出徵,別設總兵官、副總兵官,統領軍務,受總督、巡撫節製)之印,特差巡按御史黃澍(後有傳。巡按御史,明朝設巡按御史,正七品,官階不高但職權頗重,負責巡查各省,每三年更換一次,職責是監督地方官吏,檢舉不法者,考核吏政、審理大案等,知府以下均奉其命。《明史.職官志二》卷三十七:“而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州府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黃澍此時是湖廣巡按御史、監左良玉軍)老爺到府宣旨。今日九江督撫袁繼咸(後有傳;督撫,總督兼巡撫;《明史.職官誌》七十三卷:“監察禦史……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僉[音qian]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巡撫,有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官階在正四品至正二品,是地方軍政最高官員。袁繼咸當時以兵部侍郎總督江、楚、贛、皖等地,代呂大器督左良玉軍)老爺,又解糧三十船,親來給發。元帥大喜,命俺設宴黃鶴樓(武昌名勝,在長江北岸,登樓可俯視長江),請兩位老爺飲酒看江。(望介)遙見晴川樹底,芳草洲邊,萬姓歡歌,三軍嬉笑,好一段太平景象也。遠遠喝道(古時官員出行,前方儀仗及前後左右衛士高聲呼叫,讓行人囬避,如今日之警車開道)之聲,元帥將到,不免設起席來。(臺上掛黃鶴樓匾)(副淨設席安座介)(雜扮軍校旗仗鼓吹引導)(小生扮左良玉戎裝上)
【聲聲慢】逐人春色,入眼晴光,連江芳草青青。百尺樓高,吹笛落梅風景(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用其詩意)。領著花間小乘(乘,音sheng,小乘,小車),載行廚,帶緩衣輕;便笑咱將軍好武,也愛儒生。
咱家左良玉,今日設宴黃鶴樓,請袁、黃兩公飲酒看江,只得早候。(吩咐介)大小軍卒樓下伺候。(眾應下)(作登樓介)三春雲物歸胸次,萬里風煙到眼中。(望介)你看浩浩洞庭,蒼蒼雲夢(雲夢,雲夢澤,水澤名。古代雲、夢二澤,長江之南為夢澤,長江以北為雲澤,並稱為雲夢澤,今在湖北安陸縣內;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吞[或作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控西南之險,當江漢之衝(衝,險要之地);俺左良玉鎮此名邦,好不壯哉!(坐呼介)旗牌官何在?(副淨跪介)有。(小生)酒席齊備不曾?(副淨)齊備多時了。(小生)怎麼兩位老爺還不見到?(副淨)連請數次,袁老爺正在江岸盤糧,黃老爺又往龍華寺(武昌賓陽門內有龍華寺)拜客,大約傍晚才來。(小生)在此久候,豈不睏倦。叫左右速接柳相公上樓,閒談撥悶。(雜跪稟介)柳相公現在樓下。(小生)快請。(雜請介)(丑扮柳敬亭上)氣吞雲夢澤,聲撼岳陽樓(改孟浩然詩)。(見介)(小生)敬亭為何早來了。(丑)晚生知道元帥悶坐,特來奉陪的。(小生)這也奇了,你如何曉得。(丑)常言“秀才會課,點燈告坐”(會課,學校考課,文人結社,定期集會,研習功課,傳觀所作文字,要等到點燈時)。天生文官,再不能爽快的。(小生笑介)說的有理。(指介)你看天才午轉,幾時等到點燈也。(丑)若不嫌聒噪(聒,音guo,聒譟,話多瑣雜,令人煩躁)呵,把昨晚說的“秦叔寶見姑娘”(秦叔寶見姑娘,《隋唐演義》中的一段,也是柳敬亭拿手的一段評書),再接上一回罷。(小生)極妙了。(問介)帶有鼓板麼?(丑)自古“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老漢管著做甚的。(取出鼓板介)(小生)叫左右泡開岕片(芥片,芥音jie,芥茶,産于浙江長興縣羅芥山,明代嗜茶人最重此茶),安下胡床(靠揹椅子)。咱要紗帽隱囊(隱囊,王利器集解引盧文紹補註:“隱囊如今之靠枕。”胡三省註:“隱囊者,為囊實以細輭,置諸坐側,坐倦則側身曲肱以隱之。”而紗帽隱囊的意思當與上註不同,應為把紗帽放入囊中,大家都放松一下,清談消遣莫論官階),清談消遣哩。(雜設床、泡茶,小生更衣坐,雜搥背搔癢介)(丑旁坐敲鼓板說書介)大江滾滾浪東流,淘盡興亡古渡頭;屈指英雄無半個,從來遺恨是荊州。按下新詩,還提舊話。且說人生最難得的是亂離之後,骨肉重逢。總是地北天南,時移物換,經幾番凶荒戰鬥,怎免得梗泛萍漂(骨肉漂流分離)。可喜秦叔寶解到羅公帥府,枷鎖連身,正在候審;遇著嫡親姑娘,捲簾下階,抱頭大哭。當時換了新衣,設席款待,一個候死的囚徒,登時上了青天。這叫做“運去黃金減價,時來頑鐵生光”。(拍醒木介)(小生掩淚介)咱家也都經過了。(丑)再說那羅公問及叔寶的武藝,滿心歡喜,特地要誇其本領,即日放炮傳操。下了教場,雄兵十萬,雁翅排開。羅公獨坐當中,一呼百諾,掌著生殺之權。秦叔寶站在旁邊,點頭贊歎,口裏不言,心中暗道:大丈夫定當如此!(拍醒木介)(小生作驕態,笑介)俺左良玉也不枉為人一世矣(驕則必敗)。(丑)那羅公眼看叔寶,高聲問道:“秦瓊,看你身材高大,可曾學些武藝麼?”叔寶慌忙跪下,應答如流:“小人會使雙鐗。”羅公即命家人,將自己用的兩條銀鐗,抬將下來。那兩條銀鐗,共重六十八斤,比叔寶所用鐵鐗,輕了一半。叔寶是用過重鐗的人,接在手中,如同無物。跳下階來,使盡身法,左輪右舞,恰似玉蟒纏身,銀龍護體。玉蟒纏身,萬道毫光臺下落;銀龍護體,一輪月影面前懸。羅公在中軍帳裏,大聲喝采道:“好呀!”那十萬雄兵,一齊答應。(作喊介)如同山崩雷響,十里皆聞。(拍醒木介)(小生照鏡鑷鬢介)俺左良玉立功邊塞,萬夫不當,也是天下一個好健兒。如今白髮漸生,殺賊未盡,好不恨也。(副淨上)稟元帥爺,兩位老爺俱到樓了。(丑暗下)(小生換冠帶、雜撤床排席介)(外扮袁繼咸,末扮黃澍,冠帶喝道上)(外)長湖落日氣蒼茫,黃鶴樓高望故鄉。(末)吹笛仙人稱地主(吹笛仙人本是黃鶴樓的一個典故,這裏指左良玉在黃鶴樓做東,以盡地主之誼),臨風把酒喜洋洋。(小生迎揖介)二位老先生俯臨敝鎮,曷勝光榮;聊設杯酒,同看春江。(外、末)久欽威望,喜近節麾(古時朝廷授予大將的符節和令旗;這裏是對執掌兵權的左良玉的尊稱),高樓盛設,大快生平。(安席坐,斟酒欲飲介)(淨扮塘報(提塘邸報,由都城發出的情報文書;明時各省督撫,選派武官駐京師,專門管理投遞本省與京城衙門的往來文書,稱作提塘,即軍事情報。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塘報》:“今軍情緊急走報者,國初有刻期百戶所,後改曰塘報”)人急上)忙將覆地翻天事,報與勤王救主人。稟元帥爺,不好了,不好了!(眾驚起介)有甚麼緊急軍情,這等喊叫?(淨急白介)稟元帥爺:大夥流賊北犯,層層圍住神京;三天不見救援兵,暗把城門開禁。放火焚燒宮闕(古時帝王所居宮門前有雙闕,故稱宮殿為宮闕),持刀殺害生靈。(拍地介)可憐聖主好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公元1644年3月19日,闖王李自成率部攻破北京,崇禎於媒山自縊),(哭說介)縊死煤山樹頂。(眾驚問介)有這等事,是那一日來?(淨喘介)就是這、這、這三月十九日。(眾望北叩頭,大哭介)(小生起,搓手跳哭介)我的聖上呀!我的崇禎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古代稱剛死尚未定謚號的皇帝、皇后為大行)呀!孤臣左良玉,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了。
【勝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九京,這裏謂九泉),不管亡家破鼎(亡國),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眾又大哭介)(外搖手喊介)且莫舉哀,還有大事相商。(小生)有何大事?(外)既失北京,江山無主,將軍若不早建義旗,頃刻亂生,如何安撫。(末)正是。(指介)這江漢荊襄,亦是西南半壁,萬一失守,恢復無及矣。(小生)小弟濫握兵權,實難辭責,也須兩公努力,共保邊疆。(外、末)敢不從事。(小生)既然如此,大家換了白衣,對著大行皇帝在天之靈,慟哭拜盟一番。(喚介)左右可曾備下縗衣(縗衣,舊時喪服,縗音cui)麼?(副淨)一時不能備及,暫借附近民家素衣三領,白布三條。(小生)也罷,且穿戴起來。(吩咐介)大小三軍,亦各隨拜。(小生、外、末穿衣裹布介)(領眾齊拜,舉哀介)我那先帝呀,
【前腔】(合)宮車出(古時為了忌諱,一般稱皇帝死為“宮車晏出”,即宮車遲出之意),廟社傾,破碎中原費整。養文臣帷幄無謀(帷幄,天子的決策之處或將帥的幕府軍帳。帷幄無謀,指參與謀劃國家大事的重臣的無能),豢武夫疆場不猛(豢,豢養;朝廷養育的將士缺少勇猛的精神);到今日山殘水剩,對大江月明浪明,滿樓頭呼聲哭聲。(又哭介)這恨怎平,有皇天作證:從今後戮力奔命(拼全力去完成使命),報國讎早復神京,報國讎早復神京。
(小生)我等拜盟之後,義同兄弟;臨侯督師,仲霖監軍,我左崑山操兵練馬,死守邊方。倘有太子諸王,中興定鼎(中興,衰而復興;定鼎,穩定社稷大局;鼎,王位、帝業;左良玉單純,未想到擁立之事),那時勤王北上,恢復中原,也不負今日一番義舉。(外、末)領教了。(副淨稟介)稟元帥,滿城喧譁,似有變動之意,快請下樓,安撫民心。(俱下樓介)(小生)二位要向那裡去?(外)小弟還回九江。(末)小弟要到襄陽。(小生)這等且各分手,請了。(別介)(小生呼介)轉來,若有國家要事,還望到此公議。(外、末)但寄片紙,無不奔赴。請了。(外、末下)(小生)呵呀呀!不料今日天翻地覆,嚇死俺也!
飛花送酒不曾擎(未舉盃),
片語傳來滿座驚,
黃鶴樓中人哭罷,
江昏月暗夜三更。
【遶地遊】(生上)飄颻家舍,怎把平安寫(無法寫平安家書),哭蒼天滿喉新血。國讎未雪,鄉心難說,把閒情丟開後些。
(小生)侯方域,自去冬倉皇避禍,夜投史公,隨到淮安漕署(明代於江蘇淮安設漕撫,總督漕運,並負責催徵稅賦。出納錢糧、水道運輸等事務。史可法此時任漕撫。漕署即漕撫官署),不覺半載。昨因南大司馬熊公內召(內召,被朝廷召回另行任用),史公即補其缺(補南京兵部尚書),小生又隨渡江。虧他重俺才學,待同骨肉。正思移家金陵,不料南北隔絕。目今議立紛紛(因崇禎已逝,擁立新君的議論紛紛傳來),尚無定局,好生愁悶。且候史公回衙,一問消息。(暫下)
【三臺令】(外扮史可法憂容,丑扮長班隨上)山河今日崩竭,白面談兵掉舌(白面書生談軍事,輕發議論);弈局(弈棋,喻時局像棋局一樣微妙)事堪嗟,望長安誰家傳舍(長安,京城;傳舍,驛站,這裏喻發布命令;意為不知北京又由誰做主人)。
下官史可法,表字道鄰,本貫河南,寄籍燕京。自崇禎辛未(公元1631年),叨中(叨,音tao,猶“忝”字,表示承受之意,常用作謙詞)進士,便值中原多故,內為曹郎(即部曹,各部屬吏),外作監司(監察州郡的官員,負有監察之責的官吏),敭歷(敭歷,仕宦經歷。裴松之註《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三國誌.管寧傳》:“優賢揚歷,垂聲千載。”揚即敭)十年,不曾一日安枕。今由淮安漕撫陞補南京兵部尚書。那知到任一月,遭此大變;萬死無裨,一籌莫展。幸虧長江天險,護此留都。但一月無君,人心皇皇,每日議立議迎,全無成說。今早操兵江上,探得北信,不免請出侯兄,大家快談。(丑)侯爺,有請。(生上見介)請問老先生,北信若何?(外)今日得一喜信,說北京雖失,聖上無恙,早已航海而南;太子亦間道(偏僻的小路)東奔,未知果否?(生)果然如此,蒼生之福也。(小生扮差役上)朝廷無詔旨,將相有傳聞。(到門介)門上有人麼?(丑問介)那裡來的?(小生)是鳳撫衙門來的,有馬老爺候札(立等囬信),即討回書。(丑)待我傳上去。(入見介)稟老爺,鳳撫馬老爺差人投書。(外拆看,皺眉介)這個馬瑤草,又講甚麼迎立之事了。
【高陽臺】清議堂中,三番公會,攢眉仰屋蹴靴(這是描摩參與會議的眾官員之形態,有皺眉者,有仰頭看屋頂者,有頓足不知所措者);相對長吁,低頭不語如呆(問及應對之策,則只有長吁短嘆,呆無一言)。堪嗟!軍國大事非輕舉,俺縱有廟謨(亦作廟謀,意同廟算。朝廷或帝王對戰事進行的謀劃。《後漢書.光武帝紀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此處喻戰略決策)難說。這來書謀迎議立,邀功情切。
(向生介)看他書中意思,屬意福王(朱由崧,公元1607- 1646年,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南明皇帝。朱常洵為農民軍所殺,他襲封福王,明亡,逃至淮安,由鳳陽總督馬士英等擁立於南京監國,繼稱帝,建元弘光。在位時,昏庸無能,沉湎酒色,建宮室、選淑女,賣官鬻爵,朝政倚重馬士英、阮大鋮等佞臣奸宦,為鐵定逆案的閹黨遺孽平反,排斥史可法、高宏圖等,局面越發不可收拾。1645年,清豫親王多鐸揮兵南下,朱由崧倉皇出逃,至蕪湖被俘,押至北京後處死)。又說聖上確確縊死煤山,太子奔逃無蹤。若果如此,俺縱不依,他也竟自舉行了。況且昭穆倫次(古代宗法製度,宗廟或宗廟中神主的排列次序。鄭玄註:“父曰昭,子曰穆”,左為昭,右為穆。用於這裏泛指明代皇室的宗族關繫,意即若論排位,福王是比較靠前的),立福王亦無大差。罷,罷,罷!答他回書,明日會稿,一同列名便了。(生)老先生所言差矣。福王分藩敝鄉(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為王朝的屏藩,後來官吏出守的地方亦謂分藩。福王分封的河南是侯方域的故鄉,侯生對他劣蹟非常清楚),晚生知之最詳,斷斷立不得。(外)如何立不得?(生)他有三大罪,人人俱知。(外)那三大罪?(生)待晚生數來:
【前腔】福邸藩王,神宗驕子,母妃鄭氏淫邪。當日謀害太子,欲行自立,若無調護良臣,幾將神器奪竊。(明神宗寵倖鄭貴妃,鄭貴妃為讓兒子朱常洵繼承王位,策劃了“梃擊案”,圖謀殺害已被冊立為皇太子的皇長子朱常洛。以後又陸續發生了“移宮”、“紅丸”案,由依附於閹黨的顧秉謙、黃立極、馮銓編篡成《三朝要典》,用以汚衊陷害東林人士)(外)此一罪卻也不小。(問介)還有那一罪?(生)驕奢,盈裝滿載分封去,把內府金錢偷竭。昨日寇逼河南,竟不捨一文助餉;以致國破身亡,滿宮財寶,徒飽賊囊。(朱常洵是神宗第三子,鄭貴妃所生,萬歷二十九年封為福王,婚娶費白銀三十萬兩。受封後留居京師十餘年,覬覦太子位,不赴藩邸。萬歷四十二年始離京師,要求詔賜莊田四萬頃,因首輔葉向高反對,減半。明萬歷後,分封繁浩,王莊激增,土地高度集中,民不聊生,國庫空虛。以福王為例,賜地兩萬頃,掌管封地稅收,控製食鹽市場,收入超過皇帝,富可敵國。農民軍至河南,福王不拿一文資助官兵,最後被李自成所殺,資産盡失)(外)這也算的一大罪。(問介)那第三大罪呢?(生)這一大罪,就是現今世子德昌王(朱由崧最初封為德昌王),父死賊手,暴屍未葬,竟忍心遠避(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陽,朱常洵被殺。朱由崧不為其父安葬,兀自逃至懐慶,七月繼承福王爵位)。還乘離亂之時,納民妻女(福王於服喪期間納民女為妻)。這君德全虧盡喪,怎圖皇業。
(外)說的一些不差,果然是三大罪。(生)不特此也,還有五不可立。(外)怎麼又有五不可立?
【前腔】(生)第一件,車駕存亡(帝王所乘的車,代指皇帝),傳聞不一,天無二日同協(一國不有二君)。第二件,聖上果殉社稷,尚有太子監國,為何明棄儲君(儲君,太子),翻尋枝葉旁牒(宗族裏的旁枝側葉,非正統)。第三件,這中興之主,原不必拘定倫次的(宗族排序)。分別,中興定霸如光武,要訪取出群英傑。(漢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的九世孫,起兵擊敗王莽,平定綠眉軍,在洛陽建立東漢政權;劉秀不是按倫次而立,是超群的英傑)第四件,怕強藩乘機保立。(藩將已乘機保立,不幸而言中)第五件,又恐小人呵,將擁戴功挾。(果然如此,又不幸而言中)
(外)是,是,世兄高見,慮的深遠。前日見副使雷縯祚(後有傳)、禮部周鑣(後有傳),都有此論,但不及這番透徹耳。就煩世兄把這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論(所謂“三大罪五不可立”,孔尚任在原書眉批曰:“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論,實出周仲馭、雷次公[周鑣、雷縯祚],侯生述之耳。”這也是周鑣、雷縯祚後來被阮大鋮殺害的主要原因。),寫書回他便了。(生)遵命。(點燭寫書介)(副淨扮阮大鋮,雜扮家僮提燈上)須將奇貨(奇貨,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在邯鄲遇秦國抵押在趙國的公子子楚『秦贏政之父』,挾為奇貨。乃西入咸陽遊說華陽夫人『秦孝惠文王的夫人』,立子楚為太子。孝惠文王薨,子楚即位,即秦莊襄王。)歸吾手,莫把新功讓別人。下官阮大鋮,潛往江浦(江濱),尋著福王,連夜回來,與馬士英倡議迎立。只怕兵部史可法臨時掣肘(從旁牽製)。今日修書相商,還恐不妥,故此昏夜叩門,與他細講。(見小生介)你早來下書,如何還不回去?(小生)等候回書,不見發出。(喜介)阮老爺來的正好,替小人催一催。(雜)門上大叔那裡?(丑)是那個?(副淨見,作足恭(足讀ju,過分的恭順;《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介)煩位下通報一聲,說褲子襠裏阮,求見老爺。(丑諢介)褲子襠裏軟,這可未必。常言『十個鬍子九個騷』,待我摸一摸,果然軟不軟。(副淨)休得取笑,快些方便罷。(丑)天色已晚,老爺安歇了,怎敢亂傳。(副淨)有要話商議,定求一見的。(丑)待我傳上去。(進稟介)稟老爺,有褲子襠裏阮,到門求見。(外)是那個姓阮的?(生)在褲子襠裏住,自然是阮鬍子了。(外)如此昏夜,他來何幹?(生)不消說,又是講迎立之事了。(外)去年在清議堂誣害世兄的便是他。這人原是魏黨,真正小人,不必理他,叫長班回他罷了。(丑出,怒介)我說夜晚了,不便相會,果然惹個沒趣。請回罷!(副淨拍丑肩介)位下是極在行的,怎不曉得。夜晚來會,才說的是極有趣的話哩;那青天白日,都是些掃帳兒(掃興事)。(丑)你老說的有理,事成之後,隨封(封包,賞錢)都要雙分的。(副淨)不消說,還要加厚些。(丑)既是這等,待我再傳。(進稟介)稟老爺,姓阮的定求一見,要說極有趣的話。(外)唗,放屁!國破家亡之時,還有甚麼趣話說!快快趕出,閉上宅門。(丑)鳳撫回書尚未打發哩。(生)書已寫就,求老先生過目。(外讀介)
【前腔】二祖列宗(二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列宗指以下各朝皇帝),經營垂創(開創帝業并且績傳給後代),吾皇辛苦力竭。一旦傾移,誰能重續滅絕(讓滅絕的王朝復生;這裏是社稷一旦傾覆,誰可復興明王朝)。詳列:福藩罪案三樁大,五不可、勢局當歇。再尋求賢宗雅望(宗室裏賢能且有聲望者),去留先決(若說去和留先決定,似不通。大概是,孰去孰留,以賢能聲望作先決條件)。
(外)寫的明白,料他也不敢妄動了。(吩咐介)就交與鳳撫家人,早閉宅門,不許再來囉唣。(起介)正是江上孤臣生白髮,(生)燈前旅客罷冰絃(琴絃的美稱;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無暇顧及閑情逸趣)。(外、生下)(丑出呼介)馬老爺差人呢?(小生)有。(丑)領了回書,快快出去,我要閉門哩。(小生接書介)還有阮老爺要見,怎麼就閉門?(副淨向丑介)正是,我方才央過求見老爺的,難道忘了。(丑佯問介)你是誰呀?(副淨)我便是褲子襠裏阮哪。(丑)啐!半夜三更,只管軟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推介)好好的去罷。(竟閉門入介)(小生)得了回書,我先去了。(下)(副淨惱介)好可惡也,竟自閉門不納了。(呆介)罷了!俺老阮十年之前,這樣氣兒也不知受過多少,且自耐他(且自忍耐)。(搓手介)只是當前機會,不可錯過。這史可法現掌著本兵之印,如此執拗起來,目下迎立之事,便行不去了,這怎麼處?(想介)呸!我到獃氣(獃,音dai,同呆,傻氣、糊塗)了,如今皇帝玉璽且無下落,你那一顆部印有何用處。(指介)老史,老史,一盤好肉包掇上門來,你不會吃,反去讓了別人,日後不要見怪。正是:
窮途才解阮生嗟, (三國魏阮籍,不滿司馬氏專權,乃以縱酒佯狂避禍,常駕車至途窮,痛哭而歸;這裏指阮大鋮踫壁)
無主江山信手拏,
奇貨居來(囤積居奇意)隨處贈,
不知福分在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