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erity Prayer
(2009-06-15 20:48:37)
标签:
宁静祷文senerityprayer |
即将远行的朋友真诚地说,当我为工作或者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烦恼时,我会在心里默念那段senerity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这段祷告词是美国各种属灵重建互助会(Spiritual Recovery Support
Group)常用的结束祷告。最初的这段宁静祷词(Serenity Prayer),
是美国清教徒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 在1943
年写的一段祷词。
无意在这里研究宗教问题或者英文语法,然而不由注意到,对比这两段略有不同的祷文,主动和被动语态两种表态描述同一事物时含义与态度上的差别,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更欣赏的,是前者。
后者说的是,主啊,请赋予我宁静去接受那些无法被改变的,赋予我勇气去改变那些应当被改变的,并给予我智慧去辨别这二者。默认的前提是所有的一切安排自有神定,哪些是无法被改变的,哪些是应当能够被改变的,早已由上天注定。作为人能够祈祷的,不过是祈求能够理解神的意图,以求在神既定的规划下,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人被模糊化为一个毫无个性的集体概念,在神力面前脆弱不堪,无可奈何。一切是否能够被改变,与每个具体的人的能力和努力毫无关联。
而前者说的是,主赋予我宁静去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赋予我勇气去改变那些我能够改变的,以及赋予我智慧让我了解二者的不同。形式依然是向神的祷告,视角却是主观的,境遇能否改变,取决于我能或者我不能。每一个人的祷告,都是在唤起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此外,所谓那些我无法改变或者我能够改变的区分,并未对人的能力进行简单笼统的概括或否定,在这样的表达面前,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而鲜活的,在努力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面对一切。坦然接受的,是自己作为某一个特定个体所存在能力的有限性;能够客观理性对待自己的不足并平然面对,同时对自己力所能及的积极面对,毫不退缩;这便是对人所拥有的智慧最恰当的定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