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盗墓笔记鬼吹灯王阳明心学 |
分类: 那本书 |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传习录》
这几天看《盗墓笔记》看得如火如荼。
说实话,我觉得《盗墓笔记》比不上《鬼吹灯》。《鬼吹灯》系列中,我最喜欢的是《黄皮子坟》,讲起在东北大兴安岭的插队生活讲得那叫一个活色生香,看得人一时都忘了那一代人吃尽的苦,巴不得自己也能上那儿去插几年队。
《盗墓笔记》的风格、叙事方式、甚至部分人物的性格和对白都有明显的模仿《鬼吹灯》的嫌疑,唯独模仿不来的,就是《鬼吹灯》的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我压根儿不相信《鬼吹灯》那八本书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男人一个人坐家里几个月闷头瞎编出来。想象力和才华这东西可能的确因人而异,作者天赋禀异,那旁人只有羡慕的份儿。但是书里那些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没有亲身积淀不可能凭空编造出来的。我猜这书有可能实际为合著,只是合著的长辈不愿意出头,所以只署天下霸唱一人的名字。要么就是作者从小听父辈的故事听得太多太认真,记录下来略加发挥就是精彩故事。
说跑题儿了,再说《盗墓笔记》,虽然比不上《鬼吹灯》精彩,但是闲时看看也还不错。“陕西神树”那一部看到末了,吴邪和老痒之间关于心理战的一段细节写得有点意思。大意是这青铜树是厍国先民用来祭祀许愿的神树,到了神树周围,人的潜意识就可以影响周围的环境,使得人潜意识里的想象变成实在的物体。但是人很难控制和利用这种能力,就像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有的时候,越不愿意去想的事情,偏偏就越要去想。老痒利用这一点,利用吴邪对黑暗的恐惧,引导吴邪的思维游向对黑暗中不明危险的种种想象,结果这些想象被神树的物化能力变成了现实,险些杀死吴邪。
所谓这神树的物化能力,编得有点太神乎其神,匪夷所思了。但是用于反观人心理上的恐惧,却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大多数时候,人对不明或者未知事物的恐惧,都是由自己的想象引导出来的。说穿了,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真正能够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那么这些让我们恐惧的事物能够对我们实际造成的威胁或者危险,即使存在,恐怕也是非常有限的。
譬如这世上若真是有鬼有妖的,既然我们和鬼妖并不存在于同一空间,鬼妖对我们能造成的影响即使有,应该也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对于那些相信和恐惧鬼妖的人来说,他们内心对鬼妖的恐惧对其自身造成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了鬼妖原本能够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或者说,只对于那些相信鬼妖存在的人而言,鬼妖才是存在的。因为鬼妖的存在本身并非客观的物化存在,只存在于我们的意念中。这样的存在对人能够产生的影响,也是通过人自身的意念起作用的。
进言之,世上事大多如此。你内心充满忧虑,抬眼望去身边便尽是让你忧虑之事。你内心有喜悦,天地间便无事无物不让你喜悦。你心中被阴霾笼罩,便觉满天尽被阴霾。你心中有阳光,人间便无处不明媚。
山中发红萼,纷纷开且落;正巧你来看此花,花的颜色一时分明起来,是因为你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颜色。
---------------------------------------
佛说盂兰盆经,本性佛,心外无佛,即心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