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玩鸟"教授"抓捕蓝点颏之自述实录

(2009-03-13 23:23:02)
标签:

休闲

分类: 花鸟市场
企盼
多少年来,每到五一总有一股说不清的冲动在内心冲撞,那种立即出门,一展身手而跃跃欲试的心情总在这已经衰弱的胸膛中力图 “喷薄而出”,这就是我的 “侯鸟情结”:侯鸟们要来了,我也要去会它们了!这情结,哪怕是在博士硕士生的论文答辩会上,不经意间也会闪过这种近乎邪恶的老顽童的思念来,我的这一生,看来是无可救药地与鸟儿们连在一起了,特别是那些侯鸟们。
几十年过去了,说不清是哪一年哪一天,只清楚地记得是在五一节期间,一个世袭的捕鸟人与我相约为伴,去捕捉我所钟爱的蓝靛颏,从此开始了我的蓝点颏生涯……于是每到五一节,我的心中便会油然想起那回归自然,与鸟为伍的日子来。这些年来,国务院为了尊重我的这个“情结”,特将五一设为“大假”,对我们这种工薪族,每日里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恩赐。要知道,贫穷的第一标志便是穷得连时间也没有,而我竟不幸就是其中一员。时间对我该是何等的宝贵啊。天哪,大假、侯鸟情节、蓝点颏,一个个兴奋得竟不请自到,让我每到它来临之前,都翘首以待,扳起指头算日子,每天划去日历的一格……凡是可作的,几乎没有空缺过,只盼着这一天。这种强烈的企盼,与那青年男女对对方的企盼相比毫不逊色,为此,我自嘲为这是我爱恋生涯中的“约会期”。
夹网是不可缺的工具,以质和量的优秀而决定着收获的大小。每年在热烈的企盼中,总是要修补,新编一批,最多的一年竟达到十张之多,捕鸟时错落有致的排开,收网时,一次达到8---9只鸟的收获。这夹网的力量来至一条竹弓,用绳绞紧了,网速是相当快的,但是有时时间稍长弹性便会降低,网速也就明显地变慢,容易被鸟儿“打滑”,而捕不到鸟。于是这网上的“弓”便成了抓鸟的关键。用什么材质较好?说真的,这事比搞科研还认真,真可谓是“挖空心思”地找寻着,无意间一匹死马的肋骨引起了我的兴趣。虽臭不可闻但却兴奋不已,取回几匹肋骨,又是消毒,又是除臭,一阵忙乱,用它代替竹弓,真可谓是绝佳的设想。竹子一般能在2---3小时内有效,而这“马肋弓”一整天仍然快速如飞。自从换了这东西,抓鸟几乎每“发”必中,只可惜对城里人来说,实在太难得了。

下网与收获
记得有一年五一节,淫淫细雨下个不停,早就“预谋”好的行程肯定是雷打不动。带上夹网骑车在田间小道上穿行,那田坎,有的地方不过较拳头稍宽,一边是撒了秧的水田,一边是高约公尺的沟坎,本人骑车的本领也许就是在这中艰难中训练出来的。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小伙子们仍在说,这个老头子骑自行车像骑摩托一样快。其实我怎好告诉他们:这是在那“自作孽”般的历练中,得来的骑车真谛。
在距离成都约20公里的郫县境内,一大块油菜田让我驻脚。那田里的油菜都结成了“密网”般的半倒伏着,四周的许多田地都已收割,惟这一块大大的风水宝地给我留着!小心地推着车到了地边,坐在田坎边大气都不敢喘,静心地谛听着观望着。田里传来的是多种鸟的鸣声,稍不留心就难于判定哪是我需要的“特殊叫声”。哇!一只黄尾巴的小鸟飞出油菜枝头,一闪即逝,隐入了茫茫大海一般的“菜网”中去了。蓝点颏!那兴奋,那热血的冲撞,那等候了一年才见到朋友的快感,就在那一刹那间喷薄而出!这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难于体验的冲动。
一大片油菜海如何下网?左思右想,这怎难得倒我的决心~拴好虫子(一种与现今的面包虫相似的虫,名曰黄虫,较面包虫大,可维持2---3小时的蠕动)将夹网捆成一叠,怀抱在胸前弓身钻进了那绿色的海一般的菜田中。真是作孽啊:油菜种得低低的,只有爬着前往,这时,哪里顾得上衣服、裤子与鞋子?全豁出去了。一边爬,一边计算着大概的距离,一边四处搜寻着,看看哪里有较好的“口岸”。大约有30---40米远,发现了一条小土坎,坎上没有油菜,草也不深,再上面是“菜网”覆盖着,旁边是一条细细的小溪。天堂!这就是捕鸟的天堂!一个绝佳的捕蓝点颏的口岸。
待网一字排开(带来了七张),每张网上的虫子都在不停地扭动着……爬出菜田,我已完全是个泥人了。管它的,赶鸟吧。在田的两个极端,用小土块向中间赶着,只见时不时地有蓝点颏飞起来。说真的,那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这时感受最深。往返两次赶鸟后,半个小时过去了,两只烟也烧完了(师傅教我不得少于一只烟),该收网了。于是,顺着原来进去的路,径再一次当上了“地爬虫”。这次比上次快多了,一是不再找地方,二是想快点见到“新朋友”,要知道,这盼了一年的朋友,是个啥长相?啥身份?还全然不知道哩!那个急哇,不提了。只感到的是心在嘭嘭跳着,像要蹦出来一般。
到了,远远地就看见鸟儿在网里蹦跳着,所有的网都不落空,七只。摆成一排在小坎上拼命地挣扎着,这是一种何等的优美啊!我敢说,此时就是杨丽萍的独舞在旁,也不能诱我回过头去看她的。一一查严看每张网有无逃跑的可能,之后再次将网叠成一捆,仍抱在胸前,再次当了一回“地爬虫”,汗水,油菜上的雨水,地上的泥水,真真的将我染成了一个泥猴!而红彤彤的脸上却激荡着无尽的幸福,生怕压伤了我的宝贝。出来了,喘口气,点上烟,这才有机会查看“胜利果实”:两只满胸花纹的老鸟,三只花不怎么好的幼鸟,两只雌鸟。再三地看三只幼鸟,决定留一只,于是将“小女子”和两只“小伙子”放走,留下三只较好一点的,扎翅,颈上套,一番忙乱之后,将其中一只“环”最好的拴在手上,开始了“柔其性”的第一步。另两只放在我带去的小方笼中,收拾好“行装”,打道回府。一只手上站这那忙了大半天才“请”来的新朋友,一只手把住车把,慢得一拐一拐的,生怕把手上的鸟儿惊着了。只有在这时,那两进两出的“地爬虫”才有机会埋着头看看自己,心里才在盘算着回家咋个“交待”?~~当然少不了那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来,管他的,反正又不是第一次,脸皮就收起来吧。有了鸟儿,挨骂算得了啥!
投食
一张二格的小方笼,是我当时的“投食工厂”,一个自制的小台盒和一根专用竹棍,是我从师傅那里得来的投食“真传” (当时没有面包虫)。方笼食槽里装上四处去搜寻来的小虫子,小蜘蛛,黄鳝肚中的鱼卵等等,凡我认为它们可能要吃的东西。第一天挂上水杯,让它们在从野外到笼中的巨大变动中,能自主地喝一点水。那只“最爱”当然就开始了正式的投食工作,它在手上已有好一阵了,已完全渡过了第一期的“挣扎关”,加上不断地换指抚摸,它对手已完全不怕了,这时用食棍或手沾上一滴水,从它的嘴边浸过去,它竟然毫不客气地嗒嗒嘴,吞了下去。好啊,这鸟能活,我仅从这一滴水的“动向”判断出这只鸟的性格是可以调教的,食性也一定可以改过来,这就是它能够养活的第一个感觉,也是在给自己打气。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这类判断要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深化,直到它自主地进食人工饲料为止。从现在起,就不再给它清水了,而是将调和好的肉浆加粉料由稀到稠的用食棍沾给它,鸟儿在怕、惊、饿、渴的极端不适中,开始了不断吞下我“孝敬”给它的这食浆的投食过程,到后来,它看见食棍就知道有食物,直勾着眼看着它,便可将食棍在食杯内挑动,一般情况下,它便要在食杯内去啄很稠的食浆。到这时便可基本松一口气了,根据情况,此时可投粉料,粒料或稀料。我的点颏一直是吃稀料的,这只“最爱”当然是享受这最高待遇了。如果它只吃水,不吃食浆,也不要怕,就用食棍反复给它治过来。甩掉了再来,太稠了可调稀一点。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给它虫吃,让它一门心思的只有食浆,坚持一两天就可以“人定胜鸟”了。这一种对鸟儿的“孝敬”,是停不得的,晚上要到1~2点,才依依不舍地关了灯,早上5~6点就起床,整天的在手上,确实不能在手了,也要拴到台盒上,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服从主人。要知道五一节只有三天,如不能完全投上食,一上班,鸟儿就很可能活不成。


三只蓝点颏在我如待祖宗般的孝敬下,都投食成功了。特别是我的“最爱”,颏,喉,胸的色斑鲜明而光彩,蓝斑区有闪亮的色光,最下一道栗色斑深而宽,眉宽大,头大而尖,嘴粗而壮实……雄赳赳地站在台盒上将尾撒开,成了一个扇形,黄毛尖端的黑色排成一道弧形。这架势,唯有在蓝点颏的饲养中能够看到。也算是我对它欣赏的第一个亮点吧。
人生有许多失败,考试时候把题做错了,煮饭时候水加多了,洗完的衣服上还有黑斑,精制的印章错刻了一刀,冲胶卷时候显影不当,等等,看似不可挽回的差错,都是可以经过努力再次取得成功的。惟独这爱鸟投食一项,是“不可重复的事业”。一旦失手,爱鸟死去了,整个一年都将生活在那失败的阴影中……

在这每年一次的“重点清查行动”中,我从不贪心,最多下两次网也就够了,抓上十多只鸟,现场选定2~3只喜欢的,其他的放掉,因为,一是投食太难了(那时没有面包虫),那数不清的关注目光,那亲临躬身的点点滴滴,那看见它甩了又甩的无数失望,那起早贪黑的五一节三天假期“休息”,比之平日里上班,不知要辛苦多少倍。有一两只鸟儿能成功的养活时,我妈常笑我:“走路都要飞起来了!”其实,这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与心爱的鸟儿“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的成就感,是支持你去做好其他工作的必要动力之一。二是在当时,敢于对未投食的蓝点颏“接招”的人实在太少了 (老一辈的早就被“踏上一只脚”,新一辈又尚未“炉火纯青”),除了送一二个知己外,其他的人,就不是我看不起他们了……
蓝点颏,小鸟中我的最爱,就这样艰难而幸福地走入了我的生活,伴我度过了人生的最美好的时光。一晃眼,四十年过去了,竟在那毫无知觉之中……
又到五一节了,这种冲动再次爆发。只不知,今年它的家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