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秘 书 难 当
干了近5年的职员,业余地写了点文章,时有见诸报端。这些没能躲过经理大人的慧眼。
“小袁,我想用你作秘书,秘书嘛,就是秘密地为我书写东西。写东西你没问题。但我要先看看你会不会打电话。记住,电话比人话难说。试用一个月。如果电话比人话说的好,就正式聘用。”
在逻辑上,电话应该是人话的一种,不是用声波而是用电流传递的一种人话。但我们经理大人轻松调侃的言外之意,似乎电话不是人话。
我搬进经理办公室。办公桌的光洁度高了,面积也大了。椅子是软的且富有弹性,椅子上的轴承能旋转得我瞻前顾后左右逢源。我想,这把交椅坐定了。我不信我说不好电话。
电话铃响了。“喂。是经理办公室吗?”“是经理办公室。”“您贵姓?”“免留姓袁。”“喂,袁经理……”我急忙打断他的话,“我不是经理。”“那您是什么?”我是什么?是秘书还没正式聘用,我什么也不是。
“我是老袁。”“表经理,您别客气了。”“我真的不是经理。”经理办公室不是经理室,对方误以为坐在经理办公室的一定是经理,咬定我是经理不放。怕经理听到,我小声告诉对方我是秘书。他说:“袁秘书,你们的经理在吗?”“在,请您稍等。我找经理接您的电话。”
我赶忙到对门的经理室喊经理。经理问我谁来的电话,我不知道,经理又问我是哪个单位来的电话,我还是不知道。经理吩咐我问清来电话人的单位姓名。
我转回经理办公室。“喂,我们经理问您是哪个单位的,请问您贵姓?”问明后,马上转告经理。经理说:“告诉他,我不在。又是催那两千元电费。”我又回到经理办公室告诉对方:“我们经理不在。”
忙乎一脑袋汗,却把电话打得一塌糊涂。我说的电话漏洞百出,怕对方追问,慌忙挂断。
事后反复探究这次失败的原因,也颇有启迪。终于变得聪明一点儿。秘书实际是上司的一个挡箭牌,你必须首当其冲,探明虚实,给上司一个回旋余地。在电话中首先问明对方的身份,然后告诉对方“我给您找一找”,由上司权衡利弊,决定上司“在”或者“不在”。
连续数次运用这一把式,果然灵验。于是自以为智商不低,电话不过尔尔。
不料,第三天我的电话彻底说糟了。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喂,经理办公室吗?”“对,是经理办公室。”“让你们经理接电话。”“请问您是哪位?”对方又强调一遍:“让你们的经理接电话!”我毫不示弱,也重复一遍:“请问您是哪一位?”
“我姓刘。”他妥协了,我进一步追间:“您的大名?”对方极不情愿地说:“嗯,嗯,刘志高。”
我的腿马上软了。我的天!刘志高是我们的总经理。我马上找经理接电话。
我听到我们的经理陪笑向总经理解释:“对不起,刘总,刚才接您电话的是一个刚试用的秘书。”
经理通完话后怒道:“生总经理经常到我们公司,你怎么就听不出他的声音?”
总经理的声音我很熟悉。但人话变成电话怎么就走了样?
看来还是我们经理见解入木三分,确实“电话比人话难说”。对于秘书,说的最好的电话一般没几句真话,统统是鬼话。
我向经理要求回营业厅,经理叹口气,并没有挽留。
① 您认为这篇文章是文学虚构,还是真有其事?
② 如果是真有其事,您认为秘书所做的是否有失误?他得出的“秘书说得最好的电话统统是鬼话”的结论是否客观?经理所做的是否有缺陷?
③ 如果情节是虚构的,里面又包含多少生活的真实呢?打电话真的比写文章还难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