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知道鲁迅的名字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上初中的我在课本上读到了先生的《祝福》、《孔乙己》,还在新华书店购买了他的《呐喊》、《野草》。这次我们来到浙江绍兴,行程的主要目的自然少不了去先生故里看一看。
绍兴是鲁迅先生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在鲁迅25篇小说中,有13篇取材绍兴或以绍兴社会生活为情景背景。而他众多的散文却更是处处乡情乡景:百草园、三味书屋、鲁镇的街景,正因为鲁迅不仅高频率而且精到传神的写作,绍兴的桥、乌篷船、集镇、村庄、农舍、酒店、民间故事、迎神赛会、社戏等,从此天下闻名,成为绍兴文化的象征。炎炎的烈日下,我们在绍兴的鲁迅路上匆匆拜谒了先生出生的房舍、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以及先生文章里多次提及的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当我们最后来到了咸亨酒店时候,绍兴上空的太阳仍然炽热地朗照,37度的高温让我们直奔咸亨酒店的条凳和头顶飞转的风扇。我看到坐北朝南的咸亨酒店粉墙黛瓦,挑檐屋脊,坡形屋顶,卸下的黑色排门板散在一旁,一字形的店门和店铺两边外墙同宽。临街是曲尺形的红木柜台,不大的店堂里排着十几张木制的长方形桌子和条凳。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不再复见从前的老屋台门,那纸扎店、棺材铺、豆腐摊等等,也多荡然无存。但咸亨酒店依旧,陈设可怕也与鲁迅笔下的形容没什么不同。
读过鲁迅先生文章的人都知道,咸亨酒店大名源自先生所写的《孔乙己》,是当年先生笔下演绎的潦倒旧文人孔乙己落魄一生的地方,现在顾客大多是慕名而来。人们到了这里,还记得孔乙己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厚着脸皮来咸亨酒店赊酒,还记得孔乙己喜爱卖弄自己教小孩们写“回”的几种写法的场景。当然,我们没有忘记站在店门口的孔乙己塑像旁边,与这位落魄的书生合个影儿。
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宛如黄酒陈酿,历久愈香。绍兴的黄酒出名,一些小菜同样也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而进了酒店黄酒和茴香豆是必定要尝尝的,再到挂着写满酒菜牌子的窗口叫上几个臭豆腐、霉菜梗之类的越乡小菜,端过伙计手中刚用串筒温过的老酒,不大的长桌便被摆得满满的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无缘那些美味。眼看那些食客们喝着醇香的绍兴黄酒,手把几粒茴香豆,几碟水花生、油炸臭豆腐干,吃的津津有味,他们坐在细细高高的长条凳上,配着一旁的吆喝,望着店门口烈日下的酒旗,可能在假想和议论着孔乙己当年和旁人在这里对话、炫耀自己有文化的场景。
咸亨酒店可以称得上绍兴的一道独特风景。很多人在这不大的店铺里饮酒,更平添了店铺的燥热,喝到兴起,便有南北的乡音响起,给咸亨酒店留下了新的酒文化。头上飞速旋转的电风扇是近年的产品,想必孔乙己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也是这样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赊酒畅饮的吧。咸亨酒店下酒菜十分简单,也许是几块臭豆腐,也许是几粒茴香豆。听说一些大都生活在附近的老绍兴,每天到这里喝上一碗老酒,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程序。到了下午酒店里游客少的时候,他们踱着步子来到酒店,在一个不惹人注目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享受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现在的咸亨酒店,咸亨酒店总经理说出了一个普通的故乡企业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咸亨酒店经过20多年的生意恢复,又派生出了一个新的咸亨酒店。灯火阑珊之中,古朴的咸亨酒店出现了新的生机,成为绍兴旅游的一大亮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