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2006年底国内钢铁企业钢产量排序刚刚落定,鞍本集团以2255.76万吨钢仅仅比宝钢多2.58万吨的优势排为国内钢铁企业老大时,2007年1月18日国内诸家新闻媒体却公布了宝钢集团于1月16日向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增资30亿元对八钢进行重组并购的消息,由此开始,宝钢集团又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的“龙头老大”。宝钢对八钢的重组,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人们本来应该为此次并购重组的重大举措而感到高兴,但当业内人士认真研究2006年国内钢铁企业规模排序时发现,全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不但未升高,反而有所下降,使人们又高兴不起来了。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比2005年增加4家,全年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51.32%,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77个百分点。人们不禁又为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而感到遗憾。但与此同时,也促使了钢铁企业规模扩张的竞争并加大了钢铁企业重组联合的压力。在2006年国内钢铁企业规模排序中,2005年居于第4名的鞍钢,由于与本钢重组,鞍本钢铁集团一时成为2006年国内第一大钢铁企业;沙钢则由2005年的第5名晋升进入第4名,济钢由2005年的第7名晋升为第6名,马钢由2005年的第9名晋升为第7名;安钢由2005年的第15名晋升为2006年的第13名。宝钢集团、唐钢集团则分别由2005年第1、第2名退居第2、第3名;武钢则由2005年的第3名退居第5名;首钢则由2005年的第6名退居到2006年第9名。同时,在全国500万吨钢以上的团队成员中又新增了柳钢、北台钢铁、国丰钢铁和新余钢铁4家企业。
在国内钢铁企业重新洗牌的同时,重组联合也加快步伐。对于宝钢集团来说,于2007年1月16日重组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宝钢集团曾公布“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2006年宝钢集团年产能力仅为2253.18万吨,即使加上八一钢铁集团的267.19万吨钢,其产量也仅仅为2520.37万吨,距离3000万吨的目标仍然有近500万吨的差距,距离4000万吨的目标则相差更远。对于宝钢集团来说,真所谓时不我待。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和现任董事长徐乐江都曾多次表示,钢铁工业全球化重组加大了国际国内竞争压力,要积极通过行业的并购重组,不断提升竞争力,使宝钢成为世界级钢铁巨头。尤其是徐乐江同志在最近的世界工业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产业集中度过低所导致的产能无序扩张、低水平价格竞争问题开始对中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中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其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就不可能跃上新台阶,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效。目前,世界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追求规模高效应;中国钢铁工业惟有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徐乐江借助世界工业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大谈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性,可见宝钢集团对于通过并购重组联合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愿望的迫切性。人们也都在密切关注宝钢集团下一个收购目标是谁。
循着宝钢与八钢重组联合成功的轨迹分析发现,宝钢与八钢重组,可以说是从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开始的。以此为例,进一步分析,可以推测宝钢集团下一步并购重组最有可能的目标是马钢,也或许是太钢、包钢、韶钢。
早在2006年1月8日,宝钢就已与马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号称“宝马联盟”。宝钢和马钢在地缘上具有天然的联系,它们不但同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马钢与宝钢集团的子公司——梅山钢铁公司相比邻。更主要的是,宝钢与马钢同处华东地区,在产品结构上还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马钢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热轧大型H型钢生产线和亚洲最大的车轮轮箍厂,还有中板和高速线材在市场上也具很强的竞争力。2006年,马钢集团钢产量规模已达到1091.24万吨,如果宝钢与马钢并购重组成功,宝钢集团规模可立即达到3500万吨以上。因此,宝钢集团一直期望将马钢整合进来。
宝钢集团于2006年4月29日与太钢签署了《宝钢与太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协议》,共同应对不锈钢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太钢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宝钢和太钢同为国家实施不锈钢“南宝北太”战略格局中的两个主体。“宝太联盟”的达成,是否也会像“宝马联盟”、“宝八联盟”一样预示着钢铁行业实施战略并购的大幕拉开,还值得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太钢同样是宝钢钟情的联姻对象,并且也十分符合宝钢发展高端钢铁产品的战略格局和引领中国钢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2006年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工程竣工投产,不锈钢产能从10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年销售额将跃升到800亿元以上,到2006年底,太钢粗钢产量达到626.28万吨。
宝钢重组联合包钢则是目前业界盛传的最大热门。包钢与八一钢铁公司一样地处西北,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由于包钢的战略位置所在,宝钢当然也十分钟情与包钢的重组联合。2006年初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股分置改革方案以98.98%的高票赞成比例获得通过,股改方案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后,于是年3月28日包钢股份股票复盘,3月31日包钢权证上市交易。至此,包钢股份股权分置改革程序全部结束,股改工作予以完成。近年来包钢自主创新走在全国同行前列,20年前包钢首次引进无料钟炉顶设备,并立足自主创新对其进行改造,2006年6月30日,包钢又在国内首次在2300立方米高炉上实现纯干法除尘,成为业内节能环保项目中的“领跑者”。到2006年底,包钢粗钢产量已达748.45万吨。
在宝钢重组联合的计划中,应该说与广东韶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宝钢已与韶钢签约建设总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的广东湛江钢铁项目,目前正在报批之中。如获成功,宝钢重组韶钢即成为宝钢广东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事,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在2006年12月31日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第12次会议上,还专门呼吁和建议,“国家应加快批准沿海钢厂项目,不能因为有些落后产能没有淘汰,就把先进钢铁产能的建设压下来。”到2006年底,韶钢粗钢产量已达426.46万吨,如湛江项目批准和宝韶重组成功,将为宝钢集团至少再增钢1500万吨。
综上所述,倘若宝钢集团能与马钢、太钢、包钢、韶钢重组联合成功,宝钢集团粗钢产能可望至少达到6000万~7000万吨。至此,再加上宝钢与这些企业实际形成的生产能力,宝钢集团规模即可直逼1亿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