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季节河。河床上边是公路,再往上是学员们的宿舍
今年的河南北部遇见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受灾面积挺大的,真是水火无情啊。当年中央第二政法干校的校园是顺着山沟建起来的,那是季节河,而且还有暗河,据说这是古代济水的上源。济源济源,济水之源,大概如此。后来济水合并到黄河,地图上就没有济水了,不过有人说就在济水汇入黄河的地方,清澈的济水跟浑浊的黄河水不肯混合,奔流到几公里之外,才“同流合污”。大约在1983年前后,干校也曾经遇到过一次比较大的洪水,那是我近距离看到的一次山洪爆发。
干校周围的河床
那时都是季节河,平时就是这样,个别地方有存水但是也不多
那是一个夏天,连绵的大雨过后,新四栋旁边的河床就爆满了。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的流水声咆哮的震天响。除了流水声,还不时夹杂着巨石的撞击声,到了夜里,还可以看见洪水中巨石撞击迸发出来的巨大火星,有时能一下子照亮河床和浮在水面上的桥梁。刚开始几天很不适应,在家里说话都要喊着,慢慢地也就适应了,只要不出现灾情,人们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大人都叮嘱放假在家的小孩子们不要到河边去,很危险。
干校的生活用水水管
不幸还是发生了。本来干校生活用水是通过管道从水源处压上来的,沿着公路可以看到时隐时现的供水管道。每隔一定的距离在山坡上就有一个水泵房。一级一级把水压到最上头。当年在干校最上头看水的一家子就住在二分部小学那边,我们都叫他“看水老张”。洪水来的那年,冲毁了河边的公路,冲断了供水管道。
没有当年的照片,选了一副网络图
还好供电线路没有被破坏,但是没有饮用水却是个大麻烦。山下不能供水,山上本身是有泉水的,但是需要清洁工序,整个校园15公里,更改供水管道可能问题不大,可是要将泉水沉淀、消毒、净化等等工序可不是个小事情,再说大家也等不及啊。后来就见各个单位都派人到各家各户分发一种药,动员大家接了山泉水之后,用药自行杀毒。这药其实就是普通的高锰酸钾小药片,虽然,看起来水管里解出来的水也很清澈,往往等沉淀好了之后,就能看见水缸底部的沉积物。没多久,冲毁的公路修好了,学校派拉水车往生活区运送清洁的饮用水,直到管道修通。
水灾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就是要吃饭。说起来吃,就又想起来一个事,就是济源这个地方对一种食品的称呼跟我们老家不一样。比如,在我们老家对油条的称呼是叫“麻糖”(音)。可是在这里,油条就是油条,不是麻糖,麻糖是另外一种食品。
学名油条。老家叫“麻糖”。
到了干校所在地的济源,麻糖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都是油炸食品,但是形状不一样,配料不一样,口味当然也不一样。这里的麻糖是甜的,心里边都糖稀,厚墩墩的像个面布袋,更为有趣的是,两头都会切出来三个“脚趾头”。呵呵。
当然,这里也跟外地一样,有人喜欢喝羊肉汤,吃小烧饼。下面的图片就是济源有名的羊杂汤和小火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