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溪太后到过的开封二曾祠

(2016-04-06 15:16: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说开封

    开封曾有二曾祠,《清史稿》中也有文字记载,是清末中国名祠之一。

    清末,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当时的河东河道总督许振玮为纪念其乡试恩师曾国藩修建了一座祠堂,内祀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及其九弟两江总督曾国荃,故名二曾祠。国内的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曾氏兄弟二人都各有专祠,全国唯有开封一处二人合祀。

 

http://s11/middle/4e04a6b1tcaaae0131cea&690


 

http://s7/middle/4e04a6b1tcaaae0944496&690


 

http://s13/middle/4e04a6b1tcaaae027f94c&690



http://s11/middle/4e04a6b1tcaaae01f9aba&690



http://s1/middle/4e04a6b1tcaaae0372790&690



http://s16/middle/4e04a6b1tcaaae041000f&690



http://s3/middle/4e04a6b1tcaaae0572942&690



http://s9/middle/4e04a6b1tcaaae0617478&690

http://s7/middle/4e04a6b1tcaaae05f6356&690


http://s9/middle/4e04a6b1tcaaae06cb148&690



http://s6/middle/4e04a6b1tcaaae07b2fa5&690



http://s14/middle/4e04a6b1tcaaae092c46d&690



       在龙亭大殿前向南眺望,隔湖相对的开封市图书馆、开封杂技团所在地,在明代都是属于周王府的范围之内的。清代,在这里曾经修建了一座幽雅秀丽的二曾祠。

        二曾祠,规模宏大,建筑考究精致、巍峨宏丽。分为东西两大院落,正门在刷绒街。东院分前、中、后三院;西院又分为瓣香楼院、环凤阁院、西花园等。东、西院皆一步一景,加之翠柏花圃、游廊亭阁,美不胜收,是开封颇具北方水城特色的一处园林建筑。其主体建筑典雅壮观,耸立在龙亭东湖南岸,至文革前,一直是龙亭风景区的组成部分。

    许振袆曾亲题瓣香楼联云:“功高百辟,心在一丘,侧写前贤,其气象得诸山水以外;暮卷归云,朝临飞鸟,谁来骋坐,可慷慨而无文字之鸣。”

    二曾祠北部傍湖依翠,风景如画,文人墨客都把它和江南园林相比。瓣香楼坐北向南,高三丈七尺,伟岸独尊,北可眺望龙亭。楼上的东、西、北三面为宽阔的走廊,12根粗大的红漆柱子支撑着飞檐。因跨度大,楼为双脊,形式别致,气势壮观。环凤阁花脊坡顶,飞檐挑角,16根红漆柱子支撑,四周回廊,建筑精致考究。更妙的是,在东院最南边四道门外,就可以看到蓝天碧水映衬下的叠波亭,给人以深邃幽远之感。从环凤阁院再向西,就是二曾祠最西边的院落——花园。园内遍植奇花异草,杨柳古槐点缀其间,环境十分幽雅。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离京西逃,1901年11月12日,慈禧和光绪自西安回銮北京,途经开封,在汴停留的32天,以该祠为行宫,住瓣香楼。慈禧和光绪曾在环凤阁中设宴招待过外国使臣。

    从1915年到1957年,这里是河南省图书馆所在地,成为其藏书与阅览的主要场所。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主豫时,由午朝门向东辟了一条马路,路到二曾祠后拐了三个弯,将东湖的东南角隔了出来,成了二曾祠的小湖。这就是东湖南岸拐那么多弯、龙亭东湖缺个角的原因所在。1932年,井俊起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时,又重新绿化,使之花草茂盛,又引种耐碱的三春柳点缀其中。瓣香楼北的小湖也重新疏浚,苇莲相映,鱼虾成群。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以丰富的藏书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开封文人。老开封,大都去过二曾祠。

    1957年5月河南省图书馆迁郑州,二曾祠又作为开封市图书馆。“文革”时拆楼填湖,二曾祠的大部分建筑被不同程度地破坏,1987年,开封市图书馆填平了后院的那个小湖,拆掉了已经损毁的古建筑群,在原来小湖及瓣香楼处建起了现在的新楼。对于拆掉二曾祠瓣香楼、环凤阁、西花园建筑群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拆毁之后,刷绒街失色不少,就连过去的那种文化气息和氛围,现已荡然无存。

    现在,我们只能从旧照片上一睹其昔日的风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