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卡通/动漫哈皮父子南京新华日报文化 |
分类: 哈皮成长 |
近年来,业内人士对国产动画的普遍忧虑是,缺少原创,多为海外承担收费低廉的动画加工,国产品牌衍生产品更是难有起色。而由江苏广电影视动漫传媒公司打造的国产动画片《哈皮父子》在这些方面有了令人鼓舞的突破:8月15日,《哈皮父子》卡通图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与读者见面,首批印刷2万册已全部订完。9月起,《哈皮父子》将在江苏、上海、广东等10家省级电视台同步播出。该片在海外已被中东国家购买,并和美国、希腊、新加坡等国家的发行商、手机经营商进入价格谈判阶段。“哈皮父子”服装、玩具、食品饮料、文具已申报商品形象专利权,正在与合作伙伴洽谈相关衍生品开发。《哈皮父子》成功的产业运作模式引起业内关注。
还原轻松,
突破原创瓶颈
这些年国产动画片难获追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故事情节多流于传统说教的套路,缺乏轻松幽默的情趣。为此,《哈皮父子》的主创人员创作之前到中小学校作了大量调查,了解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片。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接受的说教已经太多,看动画片就希望能“哈哈一乐”,即使受教育,也要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受教育。于是,主创人员创作了傻呵呵的“哈爸爸”和调皮的“皮儿子”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哈皮”又是“HAPPY”的音译,整个故事情节轻松搞笑又有人情味,而且不搞真人形象,剧中所有人物都以易拉罐等各种趣味饮料形象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国产动画缺少原创优秀作品,还缘于缺少人才。江苏广电影视动漫传媒公司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比如《哈皮父子》的执行编剧孔令涛是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另一方面整合社会精英力量,把《哈皮父子》的制作委托给曾为海外制作过多部著名动画片的南京仙龙掌公司,同时把剧本和人物形象传到网上,在海外留学生中征集修改意见,使最终的故事和形象充满时尚气息和国际视野。
创作之初,
构建衍生产业链
有人称中国动画产业是“虚热”,因为大部分动画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动漫生产周期较长,一般3年,投入很大,最终只是一播了事,而靠卖片基本不赚钱,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后期的衍生产品跟不上。
衍生产品某种程度将决定动漫能否成长为产业。因此,《哈皮父子》在创作之初,就没有把目标局限在电视播出上,而是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对策划、制作、营销、延伸等动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先期设计了一整套的方案,将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运作。江苏广电影视动漫传媒公司总经理孙永明向记者介绍说,《哈皮父子》前期设计、制作就已经把衍生产品考虑其中,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饮料款型和场景,为后期延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今年5月的杭州国际动漫展上,《哈皮父子》还没有在电视台播放,可爱精灵的哈皮父子形象就备受参观者喜爱,其展台的哈皮涂鸦区人满为患,提供给小孩涂鸦的画笔总是不够用,哈皮玩具和T恤热销一空,连工作人员穿的哈皮T恤也被参观者索要去了。随着动画片的播出,《哈皮父子》的衍生行动正在逐步展开。图书和音像制品将陆续上市,《动画片<哈皮父子>延伸产业商务合作计划》已经在该剧官网(http://www.happyani.com)和中国动画网等相关网站上发布,在饮料、毛绒玩具、手机彩信、网络、生活用品、T恤服装等多种领域,寻求多种形式的延伸合作途径。
国际元素,
拓展海外市场
现在国内的动漫市场大部分被海外动画片所占据,国产动画片眼下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本土打败海外动画片,出击海外市场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而《哈皮父子》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已经大胆进军海外市场,并且有了不错的收益。在去年8月北京国际影视展上,西班牙、以色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购片商在20多部参展的国产动画片中,唯独看中了《哈皮父子》,他们认为,《哈皮父子》在创作理念上体现幽默情趣,挖掘人性的共同特点,具有国际化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原创走向世界的觉醒。
在今年4月的戛纳国际电视节上,《哈皮父子》受到了普遍关注,约旦购片商在电视节现场与《哈皮父子》签订了购片协议,开创了中国动画片在戛纳国际电视节当场成交的先河。在戛纳电视节上,美国、希腊也和《哈皮父子》片方达成了意向性协议,新加坡手机网络运营商与片方洽谈手机下载分成事宜,目前这些项目都已进入价格谈判阶段。另外,《哈皮父子》图书将于今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书市上展示,并与海外书商洽谈海外版权。(转自《新华日报》8月15日B3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