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

(2008-06-16 21:13:22)
标签:

李白

李商隐

杜牧

李清照

东坡

辛弃疾

刘邦

鲁迅

子由

梁启超

诗歌

婉约派

分类: 原创

诗歌浅谈

三、豪放与婉约

酉辛葚

诗歌出乎情,发乎声。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方法之一。按其风格来说,大约可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大家,历来以唐之 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李白,宋之苏、辛为代表;而婉约派之大家,当以晚唐之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李商隐、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杜牧以及南宋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李清照为代表。前人说豪放派犹如关东大汉,击简板而歌,慷慨激昂。而婉约派则犹如二八女子,面带笑靥,浅声低唱。

例如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又如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婉约派以含蓄委婉,细腻缠绵为主。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等为其代表作。婉约、豪放,一高亢,一低扬,各有千秋。

当然豪放和婉约也不能截然而论,豪放派的作者有时也可以写出婉约型的作品来。反之,亦如此。例如,东坡素以豪放见长,然其亦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二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样节奏缓慢,卿卿我我,缠绵低回的作品。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其五绝怀古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十分豪放雄浑。

远古晚期,人们劳作之余,膝地而坐,“击壤而歌”。汉太祖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农夫粗迈豪犷,击壤而歌;汉高祖四顾无人,抚剑长啸,其可能就是豪放派之远祖。

   写诗和作文定须要有感情,感情于诗宛如人之血液,是诗具有活力的要素。一首诗如果没有血液,定然僵化苍白,苦燥无味犹如撒满在地的珍珠,缺乏一根红丝线将其穿缀起来,那么再五光十色,也不能成为一串具有价值的项链。

    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鲁迅先生有一首题为“别诸弟”的诗:“还家未久又离家,新愁旧恨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作断肠花。”先生长久客居在外,难得回乡小住。原想一温回乡之梦,不料烦事蹉跎,又将远离。诸弟送之,感慨万千。连眼中盛开的杨花,都一一含有断肠的泪水。此情此景,岂不感人,可见手足之情的真挚。

    苏东坡与弟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由作别时,他也写过这样一首送别诗“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青帽出覆没。”你看,子由站立在满目荒凉的田野上,四周长满青蒿;擒着泪水,望着东坡远去的背影,时现时没在荒草之中,久久未能离去。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确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写诗要有感情,作文也是如此。诗歌浅谈(三、豪放与婉约)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文集》,字里行间,充满着激情,具有一股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对五四时期的青年读者,留有巨大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开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