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的缘故】诗魔洛夫:我和南京有个约会

标签:
文化 |
金陵晚报记者 李子墨 王峰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A6ytXH1sDkSbZfGuJ5p9Rg/0
亲笔题词:用古代书法向现代新诗致敬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0KjlZ31RFSCjQcyO70MOUw/0
台湾女硕士:16岁至今一直迷恋洛夫
台湾诗圣:在诗歌界地位超过余光中
洛夫写诗:赞南京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
**************************************
洛夫简历:
**************************************
洛夫诗句摘录:
用雪堆积的童年
化得多么快呀
——《石头酿酒》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烟之外》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众荷喧哗》
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棠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你的笑
如读泡沫
——《子夜读信》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出汗
望眼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边界望乡》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与李贺共饮》
**************************************
活动计划:
9月28日下午2:00-4:20,在江宁将军大道韩府路的翠屏紫气云谷,举行“月是故乡明·两岸诗人原创诗歌吟诵会暨柔刚奖颁奖典礼”。洛夫、方明、王夫刚等近20位诗人及诗歌评论家,将汇聚一堂。知名DJ文岚将担任主持。
9月29日晚上7:00-9:00,在江宁百家湖畔的绿城水晶蓝湾(在百家湖地铁站旁50米),举行“因为风的缘故——两岸经典诗歌朗诵会”暨洛夫方明等两岸诗人读者见面会。文岚、刘伟、子君、苹果、海容等知名DJ将倾力加盟,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参加。
9月28日晚上,在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举行“漂泊的诗人——两岸诗人对话”。
9月-10月,举行“诗意的栖居——两岸华语诗歌大赛”,请投稿到lianganshihui@126.com 同时发布在新浪微博,@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 。
**************************************
台湾“诗魔”洛夫:游鸿明是家里的清洁工
2011-12-10 广州日报
2011年11月26日,久未在大陆露面的洛夫来到南京,宣传他的新书《大河的潜流》和《烟之外》,刚一坐下来,面对他的就是“余光中和洛夫”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对于这样的提问,洛夫显然已经很习惯了,他说:“我知道大家爱说我们是什么‘双子星’,但我跟他只是认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来往,所以我对他没有什么评价,他好像对我也没有什么评价。这也算是某种平衡吧。”
1949年,台湾陆军训练司令部在湖南招考学生,21岁的莫洛夫怀揣着“闯天下”的抱负,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且很顺利地通过了考核,随即被要求随军远赴台湾。因为太匆忙,甚至都来不及知会妈妈一声,年轻的洛夫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台湾的旅途。
第一次“流放”,永远失去了母亲
待他到了台湾之后,给家里寄去了信件,家乡的母亲才知道儿子已经去了台湾,母亲在回信中写道:“机票都给你买好了,你赶紧回来吧。”而这一次归途,等待了40年,母亲没能等到儿子的归来。
1988年,花甲之年的洛夫终于回到了家乡,迎接他的是母亲坟前的杂草,他的母亲已于7年前去世了。洛夫说:“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流放’,这次‘流放’让我永远地失去了妈妈。”为了纪念亡母,洛夫写下长诗《血的再版》,该诗在当时的台湾曾被传诵一时。
“我是一只想飞的烟囱”,洛夫曾在诗作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孕育下他飞翔梦想的,则是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这本书对洛夫日后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里关于海洋的描写,让从小生活在内陆、未曾见过海洋的洛夫憧憬不已,从此,他在心中埋下了一个关于海洋的梦想。
而在台湾的生活,却远不是他想象的那般浪漫、有趣。在异乡举目无亲的洛夫,心情十分苦闷,“心灵没有任何寄托,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
为了办诗刊,当掉旧西装、手表和自行车
直到1954年,洛夫找到了他的“出路”,和同样热爱文艺的张默、痖弦创办了《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二十多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创刊之初,因为经费紧张,他们三个主办人经常是“这个月拿着去当铺里换回来的钱去印刷杂志,下个月等发了工资再去当铺赎回东西”。洛夫还记得他第一次去当铺时的感受,“进去之前,我就四下到处看,生怕遇到熟人了,等确认没人的时候再溜进去……”第一次,他当了一件穿了好几年的旧西装,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当过手表、自行车、家具……
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洛夫显露出明显的留恋之意,他说,物质条件很匮乏的年代,诗歌反而容易被壮大和受人喜爱,而在如今这么一个全面物质化、数码化、科技化的时代,“谈论诗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献给爱妻
2001年,73岁的洛夫完成了一首三千行的长诗,这首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获得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诗集的封面上,洛夫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赠予吾妻陈琼芳”。短短七个字,将这位并不言爱的丈夫对妻子的感谢呈现给了大众。
“做诗人的太太难,做‘诗魔’的太太更难”
陈琼芳曾说“做诗人的太太难,做‘诗魔’的太太更难”。 洛夫曾在越南工作两年不能回家,她白天忙上课,回家还得忙家务带孩子。一次孩子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医院教室两头跑的陈琼芳由于过度疲劳,晕倒在了课堂上。
洛夫在《妻子的一张旧照片》道出心声:“她不会写文章,也不见得能懂我的诗,但晚上当我进入书房,不是端来一盘水果,就是一杯热茶,然后轻轻带上房门,让我在极静的环境中从容写作。在我最困难时,她曾用自己的工资补贴我主编《创世纪》特刊,使我感到她的恩情深重。”
洛夫和太太育有一双儿女,对于小儿子尤其宠爱有加。而这位少爷正是台湾的著名音乐人——莫凡,他曾和袁惟仁组建过“凡人二重唱”乐队。
儿子将他给太太的诗改编成让他落泪的歌
一开始,洛夫对于儿子要“变成流行歌手”并不支持也不看好他的发展,直到莫凡给他听了一首歌——《因为风的缘故》,这是一首由洛夫的诗改编的歌曲。
洛夫站在儿子的门外听完了这首歌,一直没有进去,但是他流泪了,“这首诗是我献给太太的,这首歌是莫凡献给他妈妈的,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合力创作的歌曲。”
在他们家,袁惟仁是司机,游鸿明是清洁工
莫凡在家里享受到的宠爱度,在演艺圈是出了名的。袁惟仁和游鸿明在莫家的身份是“司机小袁,清洁工小游”。陈琼芳总是说:“我儿子可不能有任何危险”,所以已经四十几岁的莫凡,至今还是不会开车,也不会骑自行车,他要去哪里,就请袁惟仁来载他。
有一次,游鸿明去莫凡家做客,莫妈妈说:“哎呀,家里窗户脏了,要把上面擦一擦”,还没等莫凡起身去做事,莫妈妈一把按住他说“太危险了,你不要去”。后来的画面,就是大歌星游鸿明以他的客人身份在帮主人家打扫玻璃。
徐志摩朱自清的诗很幼稚,但我很尊重他们
广州日报:据说您对海子的那首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评价是“觉得很一般”?
洛夫:如以格律的标准就诗论诗,评价似乎过高,尤其最后一节,诗质稀薄得只剩下一般通俗的节庆祝愿之词了。
他当然还有更好的作品,这首诗就是一般老百姓喜欢的诗歌。受大众欢迎的诗和真正好的诗,这中间的距离是很大的,一般大家喜欢的诗,实在是有问题。
广州日报:当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对您来说,会觉得意外吗?
洛夫:我从来不提这个事儿,我自己的年谱里都不会把这部分写进去,对我来说,既然没有得奖,就没有意义。而且我也不觉得我不够格得这个奖,我们华人有很多的诗歌作品,水平并不低于英美诗人。其实得诺奖,有很大的机遇性。
广州日报:这两年有一个事儿,是韩寒和陈丹青提出“巴金、冰心、茅盾的文笔很一般”的说法,引起一片哗然,您怎么看他们的这种说法呢?
洛夫:我跟你说的这些作家年龄层不一样。公平地说,鲁迅也好,朱自清也好,或者巴金,那个时代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就是那个样子;现在的人,很多东西用电脑来处理,知识也丰富了,写作也成熟了。
我现在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者徐志摩的诗,也觉得很幼稚,不值一读。现在不要说韩寒这些人了,就是一个十几岁小孩的思想也很成熟了,而我们十多岁时,还是很傻的人。但我认为,即使他们的东西很粗糙,我也很尊重他们。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iaIu8bCEhF7FWEYEiaHTZiafw/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