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风的缘故】诗魔洛夫:我和南京有个约会

(2013-09-23 07:28:30)
标签:

文化

金陵晚报记者 李子墨 王峰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A6ytXH1sDkSbZfGuJ5p9Rg/0

    充满诗情的中秋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怀乡思亲、家人团圆,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最具温情的一首诗。

    今年,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在南京举行,两岸诗人团圆,共话漂泊与乡愁,被传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佳话。

    6月份,舒婷、鸿鸿、杨小滨、唐晓渡、子川等10多位两岸诗人,与南京的诗歌爱好者们,共度一个诗意的夏季。

    9月28日、29日,洛夫、方明等台湾诗人,以及朵渔、王夫刚、潇潇、江雪、李心释、胡弦、叶辉、子川、黄梵等20多位大陆诗人,将汇聚南京,再掀一场诗歌热潮。


亲笔题词:用古代书法向现代新诗致敬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获悉,今年85岁高龄的“世界华语诗坛泰斗”洛夫,将和台湾诗人方明,于9月27日从台北飞抵南京,参加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

    洛夫对此次南京的诗会活动非常重视,专门用毛笔,写了一幅“中国新诗一百年两岸诗会”的书法。洛夫说,将把书法“真迹”带到南京。据悉,洛夫书法很棒,近年来常办书法展,用书法这种最传统的形式,来表现最现代的新诗。

【因为风的缘故】诗魔洛夫:我和南京有个约会

    根据行程,洛夫将与方明、朵渔、王夫刚、潇潇等众多诗人,共同参加9月28日下午2点在翠屏紫气云谷举行的“月是故乡明·两岸诗人原创诗歌吟诵会暨柔刚奖颁奖典礼”。洛夫将发表主题演讲,并朗诵自己的诗歌。方明则说:“我将用法语,朗诵洛夫的诗《因为风的缘故》。”

    9月29日晚上7点,洛夫将来到江宁百家湖畔的绿城水晶蓝湾,参加“因为风的缘故——两岸经典诗歌朗诵会”暨洛夫读者见面会。当晚,还将在现场组织“洛夫亲笔签名售诗”。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0KjlZ31RFSCjQcyO70MOUw/0


台湾女硕士:16岁至今一直迷恋洛夫

    “诗魔洛夫将到南京参加两岸诗会!”昨天,这一消息在中国诗歌界,引发广泛关注。一些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将从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赶赴南京,只为见洛夫一面。

    因为洛夫及柔刚诗歌奖的号召,诗人朵渔、王夫刚、潇潇、江雪、李心释、商略,将从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赶赴南京。南京诗人胡弦、叶辉、子川、黄梵、育邦、马铃薯兄弟、梁雪波、朱庆和、刘立杆、邓海南、陆新民、雷默、刘畅等,也将来与洛夫见面。

    远在深圳的钟维鸿,说“我是诗歌爱好者,也爱朗诵诗歌”,希望赶到南京来参加诗会、见到洛夫。

    来自台湾的周晓慧,现在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她说:“如果说人的一生中有一些渴望实现的愿望,那么见到诗人洛夫先生本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从十六岁喜欢洛夫的诗歌,至今已有十一年了,我收藏了他的每一本诗集。2006年我从台湾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在限制重量的行李箱中,我特地搬来了多本洛夫诗集。洛夫魔幻精炼的诗句,让我觉得文字的美感,已经不是单纯用美或行云流水可以形容,更像是罗浮宫里精致的艺术作品。例如《石室之死亡》……”

    她说:“洛夫真的会来吗?我有许多从台湾带来的洛夫诗集,想要请他本人签名。” 

    南京诗词学会南钢分会的李刚,说:“去年我在先锋书店见过洛夫,记得他用非常优美的语言,说‘我像秋天的梧桐叶飘过’,我听了非常感动。这次洛夫来南京,我将组织诗词学会的会员,一同去听他的演讲和朗诵。”    


台湾诗圣:在诗歌界地位超过余光中

    尽管大陆公众最熟悉的台湾诗人是余光中,但在台湾及大陆诗歌界,成就最高、名字最响亮的诗人,却是洛夫。

    洛夫1928年出生于大陆,后赴台湾,1954年与痖弦、张默创办《创世纪》诗刊,开启了台湾现代诗的新时代。他早年的《石室之死亡》、新世纪初完成的《漂木》,这两首带有史诗性质的长诗,以及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诗作,奠定了洛夫“台湾第一诗人”的地位。因其诗歌作品的表现手法近乎于魔幻,又被赠予“诗魔”的称号。也有人称洛夫为台湾诗圣。

    因此,当2004年洛夫因《漂木》一诗获得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两岸并不奇怪。许多人认为洛夫的诗歌成就,早已超越诺贝尔奖。


洛夫写诗:赞南京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

    尽管洛夫在台湾成名,现居加拿大,却与南京有缘。洛夫曾四次到过南京,游览过中山陵、总统府等景点。洛夫对南京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印象深刻,为此专门写过诗。

    南京人也非常喜欢洛夫的诗。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马铃薯兄弟,昨天告诉记者:“我们出版过《烟之外——洛夫诗作精选》、《大河的潜流——洛夫散文选》,在南京卖得特别好。目前正在印刷《洛夫》诗全集,收集洛夫所有的诗歌,将于10月份正式出版。”

    此外,洛夫与南京出生的诗人余光中,并称“中国诗坛双子星”,都是1928年出生,都是从大陆到台湾。洛夫名作《边界望乡》,就是1979年应余光中邀请,从香港眺望大陆时所写。


  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第二季”

  时间:2013年9月底-10月

  指导: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协

  主办:金陵晚报、南京大学、青春杂志、先锋书店、南京诗词学会

  协办:腾讯网、龙虎网

  冠名:翠屏集团  

  新浪微博: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

  邮箱:lianganshihui@126.com

  联系电话:18651886554

**************************************

洛夫简历:

    洛夫于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去台湾,1996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3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 

    他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写诗、译诗50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已出版诗集31部,散文集6部,诗论集5部。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4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洛夫是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地位超过余光中。

**************************************

洛夫诗句摘录:


用雪堆积的童年

化得多么快呀

——《石头酿酒》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烟之外》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众荷喧哗》


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棠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你的笑

如读泡沫

——《子夜读信》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出汗

望眼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边界望乡》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与李贺共饮》

**************************************

活动计划:

9月28日下午2:00-4:20,在江宁将军大道韩府路的翠屏紫气云谷,举行“月是故乡明·两岸诗人原创诗歌吟诵会暨柔刚奖颁奖典礼”。洛夫、方明、王夫刚等近20位诗人及诗歌评论家,将汇聚一堂。知名DJ文岚将担任主持。


9月29日晚上7:00-9:00,在江宁百家湖畔的绿城水晶蓝湾(在百家湖地铁站旁50米),举行“因为风的缘故——两岸经典诗歌朗诵会”暨洛夫方明等两岸诗人读者见面会。文岚、刘伟、子君、苹果、海容等知名DJ将倾力加盟,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参加。


9月28日晚上,在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举行“漂泊的诗人——两岸诗人对话”。


9月-10月,举行“诗意的栖居——两岸华语诗歌大赛”,请投稿到lianganshihui@126.com 同时发布在新浪微博,@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 。

**************************************


台湾“诗魔”洛夫:游鸿明是家里的清洁工

2011-12-10 广州日报  巩一璇

  在台湾诗坛,洛夫和余光中这两个名字总被联系在一起,大家称他俩为“文坛双星”,但面对余光中在大陆的人气,同年出生的洛夫总显得落寞一些。

    其实在学术界,洛夫的光彩早已为人所知,他被誉为“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因其诗歌作品的表现手法近乎于魔幻,又被赠予“诗魔”的称号。《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2001年,洛夫凭借一首三千行的长诗《漂木》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1年11月26日,久未在大陆露面的洛夫来到南京,宣传他的新书《大河的潜流》和《烟之外》,刚一坐下来,面对他的就是“余光中和洛夫”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对于这样的提问,洛夫显然已经很习惯了,他说:“我知道大家爱说我们是什么‘双子星’,但我跟他只是认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来往,所以我对他没有什么评价,他好像对我也没有什么评价。这也算是某种平衡吧。”  

  1949年,台湾陆军训练司令部在湖南招考学生,21岁的莫洛夫怀揣着“闯天下”的抱负,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且很顺利地通过了考核,随即被要求随军远赴台湾。因为太匆忙,甚至都来不及知会妈妈一声,年轻的洛夫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台湾的旅途。


第一次“流放”,永远失去了母亲

  待他到了台湾之后,给家里寄去了信件,家乡的母亲才知道儿子已经去了台湾,母亲在回信中写道:“机票都给你买好了,你赶紧回来吧。”而这一次归途,等待了40年,母亲没能等到儿子的归来。

  1988年,花甲之年的洛夫终于回到了家乡,迎接他的是母亲坟前的杂草,他的母亲已于7年前去世了。洛夫说:“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流放’,这次‘流放’让我永远地失去了妈妈。”为了纪念亡母,洛夫写下长诗《血的再版》,该诗在当时的台湾曾被传诵一时。

  “我是一只想飞的烟囱”,洛夫曾在诗作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孕育下他飞翔梦想的,则是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这本书对洛夫日后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里关于海洋的描写,让从小生活在内陆、未曾见过海洋的洛夫憧憬不已,从此,他在心中埋下了一个关于海洋的梦想。

  而在台湾的生活,却远不是他想象的那般浪漫、有趣。在异乡举目无亲的洛夫,心情十分苦闷,“心灵没有任何寄托,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


为了办诗刊,当掉旧西装、手表和自行车

  直到1954年,洛夫找到了他的“出路”,和同样热爱文艺的张默、痖弦创办了《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二十多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创刊之初,因为经费紧张,他们三个主办人经常是“这个月拿着去当铺里换回来的钱去印刷杂志,下个月等发了工资再去当铺赎回东西”。洛夫还记得他第一次去当铺时的感受,“进去之前,我就四下到处看,生怕遇到熟人了,等确认没人的时候再溜进去……”第一次,他当了一件穿了好几年的旧西装,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当过手表、自行车、家具……

  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洛夫显露出明显的留恋之意,他说,物质条件很匮乏的年代,诗歌反而容易被壮大和受人喜爱,而在如今这么一个全面物质化、数码化、科技化的时代,“谈论诗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献给爱妻

  2001年,73岁的洛夫完成了一首三千行的长诗,这首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获得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诗集的封面上,洛夫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赠予吾妻陈琼芳”。短短七个字,将这位并不言爱的丈夫对妻子的感谢呈现给了大众。


“做诗人的太太难,做‘诗魔’的太太更难”

  陈琼芳曾说“做诗人的太太难,做‘诗魔’的太太更难”。 洛夫曾在越南工作两年不能回家,她白天忙上课,回家还得忙家务带孩子。一次孩子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医院教室两头跑的陈琼芳由于过度疲劳,晕倒在了课堂上。

  洛夫在《妻子的一张旧照片》道出心声:“她不会写文章,也不见得能懂我的诗,但晚上当我进入书房,不是端来一盘水果,就是一杯热茶,然后轻轻带上房门,让我在极静的环境中从容写作。在我最困难时,她曾用自己的工资补贴我主编《创世纪》特刊,使我感到她的恩情深重。”

  洛夫和太太育有一双儿女,对于小儿子尤其宠爱有加。而这位少爷正是台湾的著名音乐人——莫凡,他曾和袁惟仁组建过“凡人二重唱”乐队。


儿子将他给太太的诗改编成让他落泪的歌

  一开始,洛夫对于儿子要“变成流行歌手”并不支持也不看好他的发展,直到莫凡给他听了一首歌——《因为风的缘故》,这是一首由洛夫的诗改编的歌曲。

  洛夫站在儿子的门外听完了这首歌,一直没有进去,但是他流泪了,“这首诗是我献给太太的,这首歌是莫凡献给他妈妈的,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合力创作的歌曲。”


在他们家,袁惟仁是司机,游鸿明是清洁工

  莫凡在家里享受到的宠爱度,在演艺圈是出了名的。袁惟仁和游鸿明在莫家的身份是“司机小袁,清洁工小游”。陈琼芳总是说:“我儿子可不能有任何危险”,所以已经四十几岁的莫凡,至今还是不会开车,也不会骑自行车,他要去哪里,就请袁惟仁来载他。

  有一次,游鸿明去莫凡家做客,莫妈妈说:“哎呀,家里窗户脏了,要把上面擦一擦”,还没等莫凡起身去做事,莫妈妈一把按住他说“太危险了,你不要去”。后来的画面,就是大歌星游鸿明以他的客人身份在帮主人家打扫玻璃。



徐志摩朱自清的诗很幼稚,但我很尊重他们

  广州日报:据说您对海子的那首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评价是“觉得很一般”?

  洛夫:如以格律的标准就诗论诗,评价似乎过高,尤其最后一节,诗质稀薄得只剩下一般通俗的节庆祝愿之词了。

  他当然还有更好的作品,这首诗就是一般老百姓喜欢的诗歌。受大众欢迎的诗和真正好的诗,这中间的距离是很大的,一般大家喜欢的诗,实在是有问题。

  广州日报:当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对您来说,会觉得意外吗?

  洛夫:我从来不提这个事儿,我自己的年谱里都不会把这部分写进去,对我来说,既然没有得奖,就没有意义。而且我也不觉得我不够格得这个奖,我们华人有很多的诗歌作品,水平并不低于英美诗人。其实得诺奖,有很大的机遇性。

  广州日报:这两年有一个事儿,是韩寒和陈丹青提出“巴金、冰心、茅盾的文笔很一般”的说法,引起一片哗然,您怎么看他们的这种说法呢?

  洛夫:我跟你说的这些作家年龄层不一样。公平地说,鲁迅也好,朱自清也好,或者巴金,那个时代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就是那个样子;现在的人,很多东西用电脑来处理,知识也丰富了,写作也成熟了。

  我现在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者徐志摩的诗,也觉得很幼稚,不值一读。现在不要说韩寒这些人了,就是一个十几岁小孩的思想也很成熟了,而我们十多岁时,还是很傻的人。但我认为,即使他们的东西很粗糙,我也很尊重他们。

http://mmsns.qpic.cn/mmsns/7IPQqsaLelW8QDJTiaawRias69s9c0xZGciaIu8bCEhF7FWEYEiaHTZiafw/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