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20年新地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中华民族落后屈辱的血泪史

(2012-11-16 18:06:52)
标签:

文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记录中华民族落后屈辱的血泪史
金陵晚报记者 李子墨 报道

【南京20年新地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中华民族落后屈辱的血泪史


    1937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是全人类的悲剧,也是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国耻。
    为悼念遇难同胞,1985年在江东门修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设计。这是我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教育史书,庄严肃穆,扩建前已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400万人次。
    为纪念同胞遇难70周年,2005年发改委立项批准纪念馆扩建工程,由市城建集团负责建设,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设计,2007年12月13日开放。总体构思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空间布局寓意为“铸剑为犁”,平面布局映现“和平之舟”。中央七部委给予了“世界一流、国内最好、国家标志性战争纪念馆”的高度评价,该馆还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新馆拆除了老馆的围墙,调整了警世钟的位置,扩大了悼念广场,改造了老馆,对“万人坑遗址”进行了隔水保护;由老馆向东扩建了新馆,向西增建了祭场、冥思厅、和平公园等。
    建筑设计上,采用了三菱锥、长方体等几何形体,并在表面赋以坚硬的花岗岩,以示稳固永久。入口处,以黑色花岗岩饰面的三菱锥体块,配合十几米高的《家破人亡》雕塑,奏响一曲无语凝噎的人类悲歌。“墙”作为一种建筑元素,被纪念馆大量运用。老馆以浮雕墙为主,如劫难、屠杀、祭奠等浮雕墙。
    一系列雕塑向世界展示了残忍杀戮的场面,催人泪下。第一组雕塑主题为《家破人亡》,代表民族的灾难。第二组雕塑为《逃难》,以10组、30余人逃难者的形象,组成遇难同胞的代表。第三组主题为《冤魂呐喊》。第四组主题为《胜利之声》。
    老馆的广场,营造了沉重、压抑、凄惨、悲愤的氛围,广场周边一线青草表达生与死的鲜明对比。地面采用灰色级配碎石,让行走的人们,聆听历史的声音。
    很多朋友从外地来南京,都来参观纪念馆。乘坐地铁2号线到云锦路站,就能到达。看到300000这个数字,大家都悲痛、愤怒。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每隔12秒,一滴水从高空落下,遇难者遗像旁的灯亮起又熄灭,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短短6星期内,侵华日军在南京残忍屠杀了30多万中国军民,平均每12秒就杀害一名中国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着中华民族落后屈辱的血泪史,警醒人们落后就要挨打。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祭奠亡灵,谴责暴行,祈愿和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