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性运输中生长素的跨膜方式不简单

(2014-05-01 13:10:52)
分类: 边学边记

        很早以前就知道生长素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的运输过程,于是就认为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仔细读过《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第五版)之后,才发现问题没有我原来想的那么简单。

        关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目前得到普遍支持的是Goldsmith于1977年提出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该假说认为:生长素的pKa是4.75,它在中性环境中容易解离,主要呈阴离子型(IAA-),这种形式的生长素很透过细胞膜(质膜);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这种形式的生长素较亲脂,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细胞质基质(胞质溶胶)接近中性(pH=7),其中的的生长素主要呈阴离子型(IAA-),它们是通过细胞膜上的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auxin efflux carrier)被动地输出到细胞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从细胞质释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pH较低(pH=5),在这里生长素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IAAH被动地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下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同时IAA-通过通透酶主动地与H+协同转动进入下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原因在于生长素输出载体集中在细胞基部。
        极性运输中生长素的跨膜方式不简单

       按照这一假说,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生长素进入细胞主要是被动运输(IAAH的自由扩散),但也有主动运输(IAA-通过通透酶与H+协同转运);生长素运出细胞则只有被动运输(通过生长素输出载体输出,协助扩散)一种方式。(博主注: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另外一种依赖ATP的转运蛋白参与生长素的的极性运输,它们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膜上,驱动生长素的依赖ATP的输出,这说明生长素运出细胞也有主动运输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