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流》本山的弟子悉数上场以销售苹果做为舞台,演绎出令人捧腹的乡村名流韵事。但是,在笑声过后却不能不说这部电视剧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与生活本源脱节----借一句台词说:真的跑偏啦!
梨花村里的名流真的不少,这些名流各自都有自己的色彩:大鹏的痴,秦木匠的较真;大马勺的魔怔;高长水的粘……在这些名流里最出彩的仍是刘一手的“绝活”让你忍俊不止。
但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影视剧不能单单追求笑料,还要有它的生活原味。喜剧可以夸张生活,人物可以夸张演绎,但是脱离生活本源却是不好的。《乡村名流》的演绎主题过分强调的是笑声而提炼出的那些生活人情味道,给人一种瞎编乱造的视觉印记。
所谓名流应该指的是农民白领,从生活的角度讲,梨花村这些名流所做的事情和盲流差不多,品相品味真的谈不上名流。刘一手就是盲流的“大哥大”,弄一帮老头老太太上木匠家,指使人往苹果筐里塞石头,在木匠家门口收彩礼,给木匠家强行安门,弄个破盆边敲边说:小木匠秦万年,按完铁门不给钱,小木匠不是人,让人白安防盗门,秦万年人性臭,给人门钱没给够,门钱给到手,完事咱就走…小木匠拿个话筒瞎喊:我们村有个新三防:防盗、放狗、防刘一手…村主任一天搭了个膀子,除了喝酒没看他干
啥事,卖苹果的村民见钱颜开个个像个刁民……这些都不是生活的本源,也不是富裕的梨花村人们的面貌。
《乡村名流》反映的是富裕的梨花村民新的生活面貌,展现的却是没有文化旧农民的思想,连刘一手自己都承认---差距啊!也不知道编剧们是咋想的?替本山负责,替生活负责,替这些演员负责,替观众们负责,你们都没有做到。我想:本山的原创意绝不是这样的,这部剧真的毁在编导的手里了。经管这部剧能把人笑弯了腰,经管王小利、田娃、唐鉴军、金玫玫、孙立荣、张晓光、蒋依姗、李林、赵海燕、红孩等众多演员很是出彩,我也很是喜欢他们的演绎,但是,他们演绎的众乡亲影像真的离生活是太远了......
想起电影《三笑》的一段对唱,改变一下和本山这样唱:
叫一声,本山弟,听我说一说,《乡村名流》拍的不咋糟,刘一手胡搅,马长水太孬,大鹏亚芳爱的太花哨。我的好本山弟呀,你好心成全无好报。
呸一声紫墨兄,你又在说笑。《乡村名流》可是精心造。一是图回报,二是为搞笑,你指责的是哪一条?我说紫墨兄呀,你的指责我的不可饶呀。
尊一声本山弟,听我说分明,《乡村名流》真是直言道。大帅见好收,刘老根不孬?可惜名流有点像盲流。我的本山弟呀,《乡村爱情》都比这名流好。
亨一声紫墨兄,你不懂编导,生活本身就要笑笑笑。故事可虚有,编导没胡闹,现演现编我是一贯道。我的名流剧呀,这样说来你的可知道呀。
我说好本山呀,编导这回拍的可真跑偏了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