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生活收藏杂志 |
分类: 收藏杂志文章 |
http://image.cangcn.com/imgcncang/0708img/59-10.jpg 图10 清乾隆粉彩过枝八桃纹盘 口径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http://image.cangcn.com/imgcncang/0708img/59-11.jpg 图11 清雍正粉彩五桃纹碗 口径14.0厘米 高7厘米 瑞士鲍尔收藏 |
在道教神话中,主宰人寿命的南极仙翁经常手托鲜桃,寓意幸福长寿,因此,桃成为长寿的象征。
明代官窑中的桃纹演变
明洪武时期的官窑纹饰以缠枝花、折枝花为主,尚未发现桃纹制品,因此本文暂把该时期列为桃纹空白期。进入永乐后,御窑厂制瓷中大量出现瓜果纹,其中包括折枝桃。当时的折枝桃纹结构简单,果实数量以偶数“2”为主(即“折枝双桃”,图1),极少使用“折枝三桃”(图2)。这一风格延续至宣德朝时期(图 3)。宣德官窑纹饰发展迅速,变化也大,唯独桃纹未见明显变化,桃纹制品较少,花样也简单。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因社会动荡,景德镇御窑厂停烧瓷器,被称为瓷器黑暗期。成化时期御窑厂也没有把创作重点放在桃纹方面,导致其变化不足、种类不多。在成化桃纹中,开光折枝桃算得上一种创新(图4)。从枝上桃数看,该时期比以往略有变化,即由永宣时期的2、4、6为主改为以3、6为主。
嘉靖时期道教思潮盛行,福寿康宁纹饰不断运用于官窑制品。御窑厂设计者为博取统治者欢喜,特意将桃树干弯曲变形,构成“寿”字纹样以示庆贺(图5)。器中桃数为8,很可能隐含“八仙祝寿”的寓意。